“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三大美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适龄青年从相遇、相识、相知到相爱,牵手走进婚姻殿堂,是人生当中最大最大的美事。
“玉成一对儿女事,了却双方父母心。”儿女成亲,最操心的是双方父母。从女方看人家、订亲、到送日子结婚,里里外外,无一不是父母一手张罗。
今年正月,邻家小侄与他乡美貌如花的小翠喜结连理,清一色的红色轿车组成的接亲车队浩浩荡荡,婚礼设在乡下老家举行。喜棚搭了十多空,一摊可开28席。婚庆公司的舞台搭得豪华气派,节目精彩纷呈。前来道喜的上下邻居和亲朋好友,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意,恭祝新人百年好合,幸福绵长。
新娘房设在市府旁某高档小区的半空中:推窗可揽月,伸手可摘星。欧式装修,豪华气派,激光电视、双开门冰箱、中央空调等高端电器一应俱全。四室两厅带空中花园的住房妆扮得喜气洋洋。
婚礼进行到“二拜高堂”时,高潮迭起,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舞台中央 ,只见双方父母各拿出10扎“毛爷爷”往新人的喜盘中一放,新郎新娘齐谢父母养育之恩。众亲友报以啧啧的高赞声“40万!不简单。”
“城里有房子,出入小车子,银行存票子”三大件,成了当今年轻人结婚的标配。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废待兴。翻身当家作主人的人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向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建设。
这个时期的青年男女,已经从传统的包办婚姻解脱出来,进入自由恋爱新阶段。由于当时的物资相对匮乏,粮油、布料基本都要凭票供应。相爱的男女结婚时,男方家只需将土砖房稍微收拾整洁作为新娘房,准备好,而女方家则需准备好床铺、书桌、柜子以及棉被等床上用品作嫁妆。
稍微殷实的家庭则会准备“手表、单车、缝纫机”三大件,风风光光地将女儿嫁出去。前来祝福的亲友,都会投来艳羡的眼光。
手表要数“上海”表最高档,时价120元。是当时国家干部近四个月的工资。其次就是“钻石”、“钟山”。
单车又名自行车,当时只是工人干部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农村少得出奇。最好的要数“凤凰”、“永久”,没有指标是采购不到的。农村家庭为子女张罗的大多是“飞鸽”、“松鹤”自行车。
当年最好的缝纫机要数“华南”牌,只是要计划,一般人有钱也买不到。能购买到“蜜蜂”牌的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了。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工作重心从原来的“抓革命、促生产“转移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农村分田到户,30年不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粮食产量从原来的亩产几百斤一跃到亩产千多斤。农闲时,大多数男劳力进城务工捞收入,农民收入显著增多。
富裕起来的农民们,纷纷将原来的土砖房拆除,相继建起了宽敞漂亮的红砖青瓦楼房。
这个时期的青年人,结婚嫁妆的档次也相应提高。“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大件,成了新人们的标配。
当年的彩电流行的是深圳华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康佳牌”,我们湖南本土生产的“韶峰牌”也深得用户喜爱。现在走俏的是“海信”、“创维”等名牌液晶电视和大屏幕激光电视了。
冰箱要数广州白云冰箱厂生产的“白云”冰箱最好,湖南自有品牌是“中意”冰箱。“中意中意,人人中意!”的广告词几乎家喻户晓。其产品质量也是杠杠的。从最早的单门冰箱,发展到双门、三门,到时现在的“容声”、“海尔”对开门、多门冰箱相继进入寻常百姓家。
最初的洗衣机是半自动的双桶洗衣机。当时最出名的是“威力威力、够威够力”的“威力牌”,还有“荣事达”的知名度也比较大。
后来“海信”、“美的”等全自动洗衣机迅速占领市场,到如今好多家庭都升级到滚筒式洗衣机了。
十八大进入新时代,华夏大地已是国富民强了。结束了千年以来“作田完粮”的历史,农村再也不用上缴农业税了和送公粮了。腰包一天天不断鼓起来的农民,小日子越过越幸福。
现在到处是休闲农业,花园式庭院。大叔大妈早晚相聚到社区文化广场下棋健身、吹拉弹唱、跳跳广场舞。 有的直接住到城里帮子女照看小孩、安享天伦之乐。
社会的飞速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从结婚三大件的变迁和升级,就能看到中国农村生活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