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海州的头像

李海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6
分享

登佛顶山记

我喜欢爬山,每次去普陀山,只要时间宽裕,都会去登佛顶山。在舟山二十多年,普陀山我去了三十多次,登佛顶山二十余次,平常都是白天登佛顶山,也有一次凌晨上佛顶山;在登佛顶山中,看过日出、夕阳,也欣赏过明月和星星;有时从香云路上下,有时香云路上索道下,有时香云路上后山公路下,但每次登佛顶山,上山我都选择从香云路沿阶而上,欣赏沿路充满“自然”、“文化”味的风景,百看不厌。

佛顶山又名白华顶、菩萨顶,为普陀山之主山,海拔291.3米。登佛顶山的香云路,是从法雨寺左侧上去,一路青山古树,一千多个石阶,据说有1088个石阶,有次本想亲自数数,结果没数到300,就混淆了,只好放弃。如果带孩子登佛顶山,我喜欢绕道去法雨寺放生池,先看看各式大鲤鱼。有次在放生池里,儿子发现一只乌龟,露出它的脑袋,一步步往池中央的假山上爬,我就问儿子,你猜猜它能否爬到假山上去,儿子回答应该可以的,我问为什么,他说乌龟一直在坚持爬呀!我借机问儿子,山上有一千多个台阶,你能上去吗?可以呀!如果你累了呢?那我就爬慢一点。此刻,我内心感到了一种由衷的喜悦,那一年,儿子好像只有六岁左右。

过了香云亭后,一块方形巨石矗立路侧,气势雄伟,上镌数尺见方的“海天佛国”四字,为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海天佛国”十分贴切而传神地概括了普陀风光,早已成为普陀山的代称,而名扬四海。海天佛国石上还有一石叠着,上有摩崖题刻“云扶石”三字。二石相叠,形如巨钟,耸入云天。从正面看巨石巍峨,虬枝探路,却不易觉察云扶石的玄奇。如从背后观望,就能发现“云扶石”之名不虚。只见奇石侧立,经年风雨,岿然不动。

对我们常爬山的人来说,一般登顶也就半个来小时。到顶的时候,先是看到一块岩石上镌刻着“佛顶山”三个楷书大字,旁边进寺牌坊上写着“佛顶山”,此匾的字出自已故国家领导人乔石同志之手。在通向慧济寺的林荫小道石壁上,还有董其昌“入三摩地”的石刻,“三摩地”即为“戒、定、慧”,入三摩地就是远离心之浮沉,而得平等安详,心专止于一境之意。接下来,一路踏着莲花,一路欣赏书法,一路便走到了慧济寺。

在慧济寺门口,路边就可以看到“佛顶顶佛”四个大字,这里还有个趣事,相传1962年,郭沫若揩夫人来游慧济禅寺,受佛顶山名字的启发,以“佛顶山顶佛”句求联,郭沫若的秘书出“天一阁一天”顶对,郭不以为佳,然而当地社队干部出“云扶石扶云”以对,郭沫若颇为赞赏,闻者无不倾倒,传为佳话。

慧济寺傍山而建,依山就势,深藏于森林之中,跟别的寺庙层层递进的格局不同,它的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大雄宝殿殿顶的彩色琉璃瓦,在阳光之下光芒万丈,非常耀眼,形成“佛光普照”的壮观景象,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两边阿难与迦叶侍之,两厢立“二十诸天”,后两侧供奉千手观音。在大雄宝殿右侧的大悲殿,则安置着一尊珍贵的唐代观音像,它是普陀山最古老的佛像艺术珍品,它“有求必应”,被奉为普陀山“最灵验”的寺庙。

慧济寺后门出去,左侧有普陀山四宝之一的“普陀鹅耳枥”,这棵树是二百多年前由缅甸僧人到普陀山朝拜时携来,为世界稀有植物。从地表处分两杈并列长出,在一丈多高处又分两杈,往上再有规律地一分为二,故又称“夫妻树”。稍微往前走一些,可见一奇石凌空屹立路边,此石叫刀劈石,如受斧劈刀切一般,从中而裂,裂缝很小。据说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法时,孙悟空变成佛顶山上的这块岩石。二郎神认出,举刀劈石,巨石一分为二,而孙悟空早已遁地而去,在离石不远的下坎另化一石,笑视二郎神。

近些年,佛顶山山顶翻新了广场,还新建了《游普陀志奇》纪念小广场,重立纪念石、新建照壁、修缮瞻圣亭。1916年,孙中山考察舟山军港,曾游览普陀山,留有《游普陀志奇》一文,他在日记中写道“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绵,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去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其实,他看到的是罕见的海市蜃楼。在广场上向下俯视,山下的风光一览无余,顿时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佛顶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登高踞峰顶,视野可望千里。巅峰修筑一座望台,登临此台,极目远眺,可观赏“普陀洋”和“莲花洋”山海景色。山顶时有云雾缭绕,誉称“华顶云涛”,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对我们每次选择从法雨寺爬到佛顶山的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回馈莫过于路边的自然风光、人文遗迹,以及登顶后的喜悦。每次从香云路登佛顶山,都是一场净化心灵之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