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作为一名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步入社会后又放弃走上讲台而没有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来说,内心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情结。
作为学生年代的我,面对我的所有授课老师总有一份敬畏之心。1978年,父母忙于生计,将5岁多一点的我丢给老家屋后的村办小学,虽说所谓的学校只有两间教室,教书的老师也只是初中刚刚肄业的十几岁的孩子,但面对老师,我还是言听计从的。1984年考入县城的初中,我还是一口的农村方言,声母、韵母总是分辨不清,导致语文成绩无法提升,1987年参加中考,数学、物理、化学320分的总分,因粗心大意才丢掉1分,而语文、英语、政治同样320分的总分,只得了213分,总成绩532分虽说已经超出全地区最好高中录取分数线37分,如果选择去读高中让严重偏科的自己都没有信心是否能考入大学。我们那个年代,如果选择去读中专或师范学校,不仅能解决个人的商品粮户口,毕业后享受国家还统一分配政策,还是能够分配到一份相对稳定工作脱离农村的。
作为一个非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对短短的教师经历总有些怀念之情。我拿起粉笔走上讲台的日子仅仅接近三个月的时间,那还是我师范即将毕业那一年的实习生涯,不到17岁的我在一所镇办小学四年级教数学,我比我所谓的学生只大6、7岁上下,自己的一身孩子气还未真正腿去,耳闻一些在校老师们的说教,“男孩子从事什么职业都好,就是不要去教书”言语的影响。1990年6月份师范毕业,当年的在校大中专毕业学生均是由教育局毕办负责分配工作,各单位均需要用人,毕办统筹安排,只要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办多会满足,那一年,不知道哪根神经错乱,吵着不愿意去学校教书,父母没法只好人托人,总算勉强找着了一家接收单位,离开了教师队伍。17岁之际,我独自一个人游走于江湖,混迹于社会,所有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是将自己弄得一身的疲惫和伤痕,这才后悔当初没有去学校教书过一种单纯而简洁的生活。
当自己为人父母后,面对孩子的老师总是怀有尊敬之心。我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大三的学生,在街上偶尔相遇她的幼儿园老师,都会驻足聊聊孩子现在的状况,谈笑一下孩子幼儿园期间的趣事;在不同场合遇到孩子的任课老师,都会回答老师的询问,汇报一下孩子现在学业情况及职业倾向,短板学科是否已经追补上。
当自己步入中老年后,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回归校园而走上讲台。自己步入职场已经35年之久,逐步将自己职场中的积累的经历整理成文字或案例,撰写一些业务探讨文章,期望得到有识之人的赏识;自己也积极创造机会,争取参加系统业务交流和学院深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更新业务知识,为能走上讲台作好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