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仙正的头像

李仙正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2
分享

警察大康

父亲生于中秋日。

每年中秋节,上了年纪的父亲,喜欢在家里做生日,庆寿、团圆,尽享天伦之乐。但“全家福”里,往往就差大康这么一个。那年中秋日,大康父亲正是过八十大寿,无论如何都要隆重操办,哪怕在老人家身边多陪一会,多聊会天,多叮咛几句,体现做儿女的孝心。这份心意,大康心里所谓早已盘算。可又觉得为难,他身为警察队伍中的一员,守土有责,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

警察是平常人,但职业不平常,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没有八小时之外的自由支配空间。长年累月,习惯了“白+黑”“5+2”的工作制,平时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成了家常便饭。大康在矛盾中学会化解矛盾,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对待大家与小家、家庭与事业。更何况,辖区的警情、案件随时可能发生,无规律可言。一旦有警情,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又是有声的行动,大康被这种难以估量的职业风险,打乱了常人的生活规律,难以给父亲过生日。即便是早有盘算,好好陪父亲过个生日,也是一种奢望,无法轻易地将祝寿贺词送达。

大康作为长子,最了解父亲生活习性的。老人家年轻时入伍当兵,军营提干、转业地方、安置工作、晚年退休,回归乡下故里。老人曾有过嗜酒好烟的经历,性格粗犷豪放,平日里爱好几口,还一天一包烟,甚至抽二包,患上慢性支气管炎,一到发病期就咳个不停,这与他平时过把酒瘾过烟瘾,其结果有着直接关联。记得小时候,大康姐弟兄妹都不敢“关心”父亲,而母亲又是个农村妇女,家庭说话没地位,“惹”不起却“躲”得起,没人干预父亲的喜好。

好在朋友圈的记兄,献上锦囊妙计,常向大康传授经典之道。说到记兄,这人很滑稽幽默,思维活跃,渲染气氛,年过半百像似“老玩童”,还对自己一家三口都自封了官衔。他封自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家长”,老婆是“家长”,女儿是“总书记”,把老婆的话当耳边风,斗嘴顶撞,习以为常。但把女儿的话,却当圣旨,言听计从,一切行动听从家庭“总书记”的指挥。

受到启发的大康,悄悄尝试一番,领悟到父亲原来也是最听儿女们的话,果然有所收获。想当年,大康几个做儿女的长大后,先后跳龙门、吃皇粮、成家立业、进城生活,离开了乡下父母,才渐渐积累起“关心”父亲的资本,但又常常“关心”不到位,只有借中秋节父亲生日的机会,做儿女的才有“全家福”,一家人聚到一块。就这样,一年年,一次次,一遍遍,耐心细致地劝导父亲,反复嘱咐:少喝酒,少抽烟,有益康健。还有平时少不了的关怀:“老爸,您身体好,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气啊。”大康父亲没有枉费儿女的一番苦心,慢慢地戒掉了烟酒。

然而,越是过节,别人放假,警察越是不能放假休息。反而越有压力,更要默默坚守,一日24小时待命,时刻保持应对急难险重任务。譬如,岗位值守、治安巡逻、破案追赃、防范宣传、蹲点守候、消防检查、走访群众、采集信息、排查线索,等等,哪一项工作由着个人的任子来呢?假日放假,而小偷不放假,说不定突如其来的案子发生了。歹人作案有必要跟警察打招呼吗?犹如疯子肇事,不能按常规逻辑出牌。

给长辈祝寿过生日,那是做晚辈应尽的孝心礼节,传承孝道文化。这次父亲八十大寿,大康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样很难保证亲自将祝福送给父亲,一直心存愧疚。至于生日,那是一个人生命开始的象征,没有生日就没有生命,从脱离母体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仿佛启动了一列属于自己的人生火车,从出发点驶向生命远方的终点,记录着漫长光阴岁月和年轮悠悠的日子里,为生命延续贴上了纪念的标签。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式的生日习俗和佛教文化的传入有关,魏晋南北朝之前,史籍里没有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过生日的这种意识。魏晋以后,陆陆续续有了生日的说法,当时的江南地区,人们开始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顿。

直到入唐起,唐玄宗效法佛祖,并把自己的生日定为节日,下达诏书布告天下,以自己的生日为“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此后历朝皇帝纷纷效仿,相沿成习。从朝廷到地方,从官员到平民,上行下效,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渐兴起。而魏晋至唐朝,正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文化很重视诞辰日(民间俗称寿日),很多佛教节日实际上就是各个佛和菩萨的诞辰日。如佛教最重要的节日,四月初八的佛诞节是释迦牟尼诞辰的日子,还有正月初二的弥勒圣诞,二月十九的观世音菩萨圣诞……

尽管大康对自己生日没有概念,至今从未过一个象样的生日。也许满月时父母在他的脖子上挂过一把“长命锁”,也许邀请四亲六眷给自己操办过一桌“满月宴”,也许年少时吃过母亲做的一碗“长寿面”……但倘若,等他到了父亲这样一大把岁数时,生日就是亲近儿女们最大的理由,收到儿女的祝福,享受天伦之乐,还能像当年自己细劝善导父亲戒烟戒酒一样,被关心、被温暖和被幸福紧紧包围着。从而开始关注身体健康,提醒自己感恩父母的哺育培养之情,警示自己在世的日子又少了一年。可在警察的使命意识里,案件就是岗位,警情就是命令,围着案件转,跟着警情走,大康并不例外。大康担心的是,自己因工作繁忙而无奈冷落了老人,那该如何是好?

人在天涯,月在心间。唐代诗人王勃有诗曰:“海内存知几,天涯若比邻。”大康以诗为证,做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代版。人在岗位上忙碌,心却在惦念着父亲的生日;身在城里,心却在乡下,陪伴父亲身边。父子距离,只不过是城乡地理之间的距离,心是相通的,往往用心存感恩,孝心无价来形容。于是,大康找媳妇唠叨开来,二口子一合计,想到了提前把父母接过来,在自己身边住几天,然后布置父亲的寿宴,到时在大酒店订几桌,再相约二康、小康,还有大姐、小妹,带上各自的家小,一起来个大团圆,让长期生活在乡下的父亲,也能风风光光,过个城里的生日,感受着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守护父亲身旁,温暖他心房,这样老人家肯定高兴。

大康自以为计划得天衣无缝了,就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父亲。谁知,父亲他老人家死活不干,连忙摆摆手,坚决反对,说道:“城里过个生日得花多少钱呐?太浪费了啊!我不习惯进城,住城里也不自在,一出门就人挤人,车挤车,我惹不起,还不让我躲得起吗?生日还是在家里过有意义。”“呵呵……”大康会意地点点头。听父亲这么一说,大康尊重父亲意愿,话到嘴边,只能咽回去。

用老人自己的话讲,自己和老伴都住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充满着泥土味,乡下的一切熟门熟路,熟人熟环境,什么都方便,连呼吸到的空气也习惯了。加上儿女们在城里各自成家,平时都忙碌着呢,生活也不容易,哪儿顾得上回乡下老家来,唯独到了四季八节,特别是中秋节那天,学校放假,单位休息,又是我的生日,他们准备礼物,捎一些酒菜食物,一家人才有机会相聚,坐下来拉拉家常,亲近一下儿女,抱一抱孙男孙女,团团圆圆,图个热闹嘛,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欢乐感,何乐而不为!

人圆月满,欢乐祥和,正是展示了中秋本真的面目。有了中秋节,就有了父亲,也就有了大康,再就有了与警察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警察是平常人,一样血肉之躯,一样六情七欲,有亲人、有情感、有生活,上要尽到孝敬父母之心,下要担负呵护家小之责。虽无关浪漫风月,但习惯了与犯罪分子打交道,甚至整天绷着那张脸,透着几分刚强、冷酷的表情,反倒显得对工作有激情,对事业有责任,对人生有抱负。可警察来自平凡世界的一个分子,决定了职业的不平常,使命的不平常,类似于几分军人守边防的责任。有关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平均因公牺牲的公安民警就达四五百人,成了和平年代牺牲人数最多、最高危职业风险的群体。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美丽的,不仅见证了收获的厚望,寄托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而且也给大康留下了深深的自责,连父亲生日都顾不上。更何况,大康珍惜血浓于水的父子深厚感情。他说,父亲都已活到80岁了,过了一个生日就少了一个生日,在生的时间可用倒时计,像客人一样,父子见一面就少一面,说不定哪一天说走就走,离开人世,结束生日,给生命划上了句号。可联想起在大康生活的这个小地方,周围战友就有近1500名,他们中有多少人生在中秋日,一年365天,平均每天就有四五个人在岗位过生日,这意味着奉献与坚守,要“舍小家顾大家”。而全国200多万名公安民警,又有多少民警生于中秋日,在岗位上度过呢?

月到中秋分外明。当万家灯火亮起时,大康的忙碌的身影,正是千千万万警察的坚守,成了实现“中国梦”的平安促进者,守望家园,守护百姓,诠释了一个人生命生日价值的真谛,真切体现了“缺少我一个,团圆千万家”的职业风范,点亮了祥和平安的世界。




【作者简介】李仙正,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延河》《青春》《文苑》《中国地名》《人民公安》《海外文摘》《资冶文摘》《当代散文》《中国散文家》《东方剑》《人民公安报》《中国社区报》等百余家报刊。其中美文《湖韵感怀》《于湖声处》《雨中定园》《半山溪声》《品读四都》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