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浙江省桐庐姚飛的头像

浙江省桐庐姚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15
分享

养蜂人记

                                                           养蜂人记

    文/姚飞

      
蜜蜂是人类在采集野生蜜蜂的蜂蜜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产生和出现的。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用陶罐蜂窝饲养蜜蜂了,并在尼罗河上下游开始转地放养,从而提高蜂蜜的收获量。据记载,我国养蜂也有近3000年的历史。公元25年前(战国至西汉之末),《山海经·中次六经》中有“平逢之山,蜂蜜之庐”,这是对蜂蜜和饲养蜜蜂的最早描述。我国古代养蜂技术在一些农书里也有大量记载。 早在西周时期(公元11世纪至前771年),我们祖先已开始从事“原洞养蜂”。所谓“原洞养蜂”就是在蜜蜂栖息树洞的洞口刻以标记,表示此窝蜂已有主,以后,原洞蜂主对洞蜂加以看护,按季节开洞割脾取蜜。秦至西汉时期(公元前221至公元25年),由于“原洞养蜂”有诸多不便,如蜂洞较为分散且远离住处,不能及时采蜜和管理,于是出现了“移养法”。

我们村里有为数不少的养蜂人。我所了解到的,上一辈人,大约从60年代到70年代开始,那个时候,有些人在全国各地跑外场,收皇浆的有之,养蜂的人有之。收皇浆的人是我们村里最先富裕起来的人。以前不像现在,彼时,皇浆是稀罕的东西,普通老百姓是不可得之的。君不见,食用过皇浆的人,皮肤是何等的滋润,气色是如何的华彩。

我们姚家,父亲兄弟四个。当时都是养蜂人。因为空间的关系,采花蜜必须到处跑,所以养蜂人是风光的。有一段时期,村里就多了很多外地的媳妇。包括我的母亲,我两个婶婶都是从外地娶过来的。在饲养蜜蜂的程序中,有一项目,叫做移虫,就是把蜜蜂的幼虫移个处所。过程中,有些幼虫坏了的,就被人收集在碗里。用幼虫煎鸡蛋,那叫一个香啊!父亲因为经常使用幼虫,也是因为年轻,皮肤几乎可以掐出水来。家里说起往事,我们兄妹就会笑话母亲,当时
还不是看上父亲的帅气。

集体经济时期,大家都忙着挣工分。要知道工分值几多钱啊!而养蜂人已经明明白白的挣钱了,对,就是挣钱,而不是工分。所以养蜂人可以买的起自行车骑,我大叔叔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真是稀罕得不得了,三脚架用油搽得铮亮,回到浙江家里,没事就骑自行车显摆。记得当时还得有自行车行驶证。比起如今的驾驶证,不知道要稀罕多少倍了。出门了,就把自行车拆开来,零件分开放起来,三脚架挂在墙上。是不舍得给别人用的。还有一件就是,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说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不为夸张的。而在那个时候,养蜂人,居然有毛线衣服穿了,这在当时的村里,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毛线衣服,说没有眼红心跳,那是假的。

蜜蜂是活口。所以在先前,装载蜜蜂的火车专列都是优先通行的。不象现在,都是卡车专车直达目的地。养蜂人有甜的时候,也有苦的时候。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倍受思乡之苦,尤其在转换场地时,真恨不能
把一个人掰开来做几个人用。在野地里的时光也是有的,还得处处提防。生命财产的安全。遇到民风淳朴的尚可,假如到了蛮狄之地,为难之处颇多。虽然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事实是养蜂人着实让村里人大大小小羡慕不已。然而养蜂人的辛苦也非一般人可以承受。所以这就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时代在发展。养蜂人是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雄赳赳地去县城开会,是多么的荣光啊!随着蜂蜜价格的攀升,现在的养蜂人,回家都有个10几20万的收成。这是不低的收入。养蜂人带回的蜂蜜总是供不应求。我国的蜂群从解放初期的50万群发展到现在的650万群左右,年产蜂蜜从8000吨到20万吨,年产王浆从零到1000多吨,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及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并荣幸地成为当今世界第一。 时光流转,人事变迁。养蜂人就是这样一群辛勤的人,带给大家甜蜜的蜂蜜,和甜蜜的生活。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养蜂人,在千军万马之中。养蜂人运筹帷幄,挥斥方酋。我仿佛看到养蜂人,化为一只蜜蜂,在每一个清晨,舞于花间,在每一个夜晚,酝酿在蜂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