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陇原书生的头像

陇原书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19
分享

看电影

看电影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花上几十元钱买张电影票,手捧爆米花,拿着洋快餐,坐在音响设备良好的电影院,看着各国大片。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却是非常稀罕的,每个人拿着自己的小板凳,在漆黑的夜晚,坐在露天的谷场上,看红色主题的战争片,有时候开怀大笑,有时候满面泪流。

那时候,县里的放映队在各村之间轮流放电影,隔几个月时间才有一个晚上能看到两部电影,一般都是《地道战》、《小兵张嘎》、《地雷战》、《百团大战》、《鸡毛信》等战争题材的影片。大部分影片都已经看过多遍,但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观影热情。孩子们还经常在游戏中扮演电影里的不同角色,当然威风凌凌的正面人物都是比较抢手的。

那个年代,人民群众是很纯朴的。要是在片中扮演过反派角色的人走在大街上被人认出来,轻则受言语侮辱,重则可能挨打。老一辈常说,当年有个剧团演《白毛女》,由于黄世仁演的特别传神,以致荷枪实弹维持秩序的卫兵直接向演员开枪,造成悲剧。

电影放映时间都在吃过晚饭以后,人们忙完地里的活,喂饱鸡狗牛羊猪,粗略的吃些简单的馒头、米汤,就急急忙忙往放映现场赶。放映地点大都选在空旷的谷场上,电影荧幕撑在两根竖起的椽子之间。放映机和荧幕中间满是坐着小板凳的人群。放映机被支得很高,闪亮的光柱越过人们的头顶投射在荧幕上。随着胶片从一个转盘上不断缠绕在另一个转盘上,荧幕上出现了引人入胜的画面,人群鸦雀无声,慢慢被剧情吸引,心情也随着片中人物的命运而起伏。

孩子们一边兴奋地看着,一边抢先背出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每当到了剧情发现较慢的时候,他们还要抓住机会在人群中乱窜。有的爬到树上,有的爬上墙头。有的站在荧幕后面,从后面看除了图像左右是反的,并不影响观看效果。对孩子来说,看电影是除了过年以外最重要的节日。有些人还不顾天黑路远,跑到附近各村去把同样的电影看上好几遍。

如今,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在手机上天天看电影。在村里,大部分人家电视、电脑和手机样样不缺。前几年,政府依然要求放映队每年完成放映任务,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去露天场所看电影了。放映机在没有观众的谷场上均匀的转动着,光柱再也不会被攒动的人头偶尔遮挡。漆黑的天空繁星点点,一切都是那么安静而孤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