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2/10
分享

正月十六日赵时春出生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正月十六日晚上,是正月里最热闹的一晚。孩子们挑着正月十五元宵节时烧的窟窿眼睛的纸灯笼,手里点着用硭硝、木碳、荞秆灰做的“扑刺刺”,洒出一片迎风飞舞的萤火虫光芒,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门,挤满了大街小巷,到城内各庙宇中叩头烧香,到南山、北山上闲逛,遇到拴有秋千的地方打一会儿秋千。平凉城的乡俗,这一晚称为“游百病”。说是走到郊外去能把人们身上的疾病送出去。其中最热闹最有意思的有两个活动,一是打秋千,一是由青年妇女参加的迎厕神会了。

打秋千活动,从正月初七开始,一直打到正月二十三。天刚黑时打秋千的人最多,这秋千不是家家都可拴的,而是由新婚不育的夫妻拴秋千,结婚三年尚未生育的夫妻,在自家门前拴秋千。拴秋千有一种祈求子女的意思,也是一种含蓄地征求生育的方法,希望那些有生育经验或好医方的人对打算生儿育女的人提供帮助,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气的凝聚。正月十六日晚,家家户户中的人从家里走出来,第一个去处就是走到就近秋千处,孩子打,大人打,就连未出闰的大姑娘也笑嘻嘻地打上一回,有对拴秋千人家的真诚祝福,也是一种喜庆热闹。尖叫声、欢笑声喊成一片。打了这一家的,另一家的秋千不远,只要是知道的,必定都是要去打的,都是一种真诚的祝福,那怕是不相识的人家,只要路过看见了秋千,都是一定要打的。这时拴秋千的女主人就在家中烧香叩头,祈求送子娘娘送她一个子女,男主人则在秋千架递烟倒茶,招呼不停。如果有幸第二年生育了,拴秋千的人家就要再连拴三年,不过第二年就会把小把戏带到秋千架下让乡亲们观看,而且这秋千架上必定拴着一块红绸布在春风里飘扬,男女主人张着乐得合不住的嘴在笑呢。如果没有生育,也是一拴三,三年仍不见孩子出生,就不再拴了。打过秋千后,人们才上南山,游北山,逛虎山,折腾到半晚上方才回去。

还有更热闹的活动正在进行呢,那就是迎厕神活动。

早年间,迎厕神会可真是又热闹又有趣的。

厕神又叫“坑三姑娘”,名紫姑。唐朝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山东菜阳人。大唐时期,山西寿阳刺史李景害死了何媚的丈夫,霸占了何媚。李景的大老婆为人阴险刻毒,见何媚长得漂亮,人又年轻,又妒又恨,在正月十六日之夜,趁何媚解手之时,把她害死在厕所中。何媚的冤魂凝聚不散,一直盘桓在厕所附近。李景去上厕所,总能听到抽抽噎噎的啼哭声,隐隐约约看到人影出现,且有刀兵喝骂声。这些事让大唐天子知道了,甚表同情,就封何媚为厕神。紫姑成了神,受到了人们尤其是已婚女人们的崇拜。

紫姑虽名厕神,但受人崇奉并非为排污或生育之事,而是为民间休咎祸福、占卜吉凶。旧时常有卖紫姑神像的,祭祀时烧化。

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的年青妇女选一个平日素净且名声极好的寡妇家,在厕所边或猪栏边摆上酒食、果品,迎接紫姑下凡。

迎神时选两位面貌姣好的青年媳妇,这媳妇或为人妾,或在家中是个受气的小媳妇。这两位被挑选的媳妇各用她们的一指玉笋抬米箩至厕所边。米箩中间插一竹筷,焚香跪拜请仙姑上轿回阳,请来了紫姑,这竹筷就自动在米箩中的小米上写字,表示紫姑已经降临,正在为你卜示凶吉。

这时蓝蓝的天空上挂着一轮圆圆的明月,辉映着大地上白莹莹的雪花,洁净的院子里跪着半院青年妇女,随着紫姑飘渺下凡,不知谁哭出了第一声,接着一哭百应,或呻引,或低咽,或大嚎,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的双目紧闭却泪满双腮,有的大喊大叫,双眼似要喷火,妇女们把平日在家里受的种种磨难全部发泄出来,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拚命地撕扯着头发,击拍着胸脯,砸击着双手,穿戴整齐的衣服被自己撕破了,梳得光光的头发扯散了,有的扇自个的耳光,有的啃自己的手指,有的不停地叩头如捣蒜,整个院子里的人几乎全都发疯了,她们把自己的衣服全都撕扯的一件不剩,全然不知自己是光溜溜站在冰天雪地之中。这时候假若那一个不晓事的男人路过或偷看,若被妇女们发现,捉住就是一顿痛打,这种不伤皮肉的黏面粉拳,叫他下半辈子不敢轻易偷看女人。这时院外的锣鼓声、鞭炮声和时断时续的“出火声”,早已远远的离开了她们的感觉。

很早以前城乡居民迎紫姑的活动十分兴盛,以州城府城的地方最为兴盛。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曾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写了一首诗描写这个盛况:

《正月十六日夜闻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事,羞逐乡人赛紫姑。

话说赵玉的小老婆许氏那一晚先是随着大姐、二姐蹬了好几家秋千,就被喊着去当了迎紫姑神的两个女子中的一个。许氏娘家在灵台县,虽然也听说过迎紫姑拜厕神的趣事,但因此前未婚,毕竟没有亲历,待看到满院的大嫂早已披头散发,满院的妇女们在挥手蹬腿,仿佛加入在空气中游泳一般,再抬头看那圆圆的月亮笑咪咪地仿佛走近了一些,就不由自主地格格地笑了起来,这一笑不要紧,却笑得肚子疼起来,于是只好忍住不笑。但忍一会又由不得笑起来。直笑得自个儿也斜躺在地上,长淌着眼泪看那圆圆的月亮发愣。

每年正月十六日赵时春过生日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会给他讲起生他那一晚的事来。说是迎紫姑神回来,已经半夜了,她还吃了两个热包子和一大碗滚烫香甜的元宵,竟忘记了自己怀孕的身子,刚回到热热的炕上,就生下了赵时春。

那一晚赵玉正在平凉府文庙主持祭祀,他当时在大名府元城县学校当训导,文庙祭祀是他熟悉的工作内容。他回老家过年,就被请到文庙帮忙。那晚文庙正在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还请了秦腔戏班子演着大戏,那一晚要一连演三个本戏,烧香叩头许愿还愿的人很多,他一早匆匆来到文庙,整整一天没有离开半步。眼瞅着地摊上香香的热包子,就是没有时间吃,看着眼边那香甜可口的糯米元宵就是端不到手上。祭祀工作却进行的非常顺利,后半夜家人来报信,说他又得了一个儿子,他只说了句只有自己才明白的话:“这下就不用我再考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