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赛红杨的头像

赛红杨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8/29
分享

中国妈妈


 

前几年,武汉有过一个关于母亲的调查,是让小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母亲。结果却令人惊愕:相当数量的母亲,在孩子眼中竟近乎魔鬼。

很多人当时不能明白,世界范围内都算是对孩子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家长特别是妈妈,为什么在自己子女的心目中却狼狈如此?

近日,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原来,在美国学生和家长的眼里,“中国妈妈”成了贬义词,是大众调侃的对象。如果说某个学生报怨自己的妈妈太过严格,别的人就会讲“那你的妈妈一定是‘中国妈妈’”。“中国妈妈”被赋予两个特定含义,一是爱攀比;一是什么事都由妈妈说了算,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提到母亲,在中国的语境里,人们想到的不仅有勤劳、善良、纯朴的民族共性,还会想到克已、勤俭、奉献、默默无闻等人格精神。

母亲是用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都离不开,但在启蒙的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来自家庭父母的教育。而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母亲的影响则更大。

徐国静女士是我国家庭教育专家,在跟众多母亲接触后,她发现孩子的问题大多源自妈妈。她认为:孩子的心理障碍、情感缺欠、人格扭曲等问题,很多源于家庭中母爱的扭曲和教育不得法。中国孩子目前最缺少的同情心,跟母爱的不正确有很大关系。母亲不经意在孩子心里埋下的仇恨、敌意的种子,常在孩子青春期会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

据上海市一项《中学生家庭亲子冲突的实证与干预对策研究》显示,妈妈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线”。而在与母亲的冲突上,因学业问题和母亲爆发激烈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列首位。

中国很早就有“母以子贵”的文化观念,当一个母亲缺少被爱与尊重的时候,对孩子期望的表达往往显得更加迫切和直白:假如孩子的学业在班上考不到前五前,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会收入不高;收入不高,就过不上幸福生活,如现在的自己一样……

所以,你的孩子学奥数,我的孩子也要去学;你的孩子学钢琴,那我的孩子总不能只学个口琴;你的孩子进了重点班,那我的孩子砸碗卖铁挤破头皮也得进……

倘若有孩子说自己喜欢做面包,长大了要做个面包师,在西方家庭,父母是高兴的、鼓励的;在我们中国的家庭,父母要是一听到自己的孩子 “理想” “志向”“抱负”诸如是做个“厨子”之类,一脸不高兴暂且不说,脾气暴躁的家长肯定会抡起巴掌掼过去……

有材料说在十九世纪末,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都各自选派100名儿童到欧美留学,不同的是中国政府派出去的是清一色男童,而日本却全是女童。学成归国后,中国的留学儿童就是詹天估等一批,他们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成为不可替代的领军人物,而日本的那100个留学女童却一一成为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后来人们发现,日本的100名女留学生对国家做出的贡献远远大于中国100名男留学生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因为日本小孩从小就被开明的妈妈灌输了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国家的前途命运与其说是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中国母亲的手中。家庭教育关系着国家命运,让我们的家长共同为中国而努力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