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2/20
分享

扶贫搅团

搅团是关中西部有名的农家小吃,历史悠久,味道可口。也许是生活奔上小康了的缘故,现在人们很少能吃上搅团了。我被组织派到咸阳和宝鸡交界的苏坊镇代家村扶贫一年来,有幸吃过几回搅团,激起儿时记忆,回味无穷,我把这道美食称作扶贫搅团。

接连几周没放假,天又冷。监委会主任芳丽说:“你们辛苦了,给你们打一锅搅团吧。”

打搅团不仅是一份技术活,更是一份力气活,厨房设备日新月异,年轻人几乎都不会打搅团,在农村,打搅团的手艺快要失传了。当然,在农村能打搅团心灵手巧的媳妇还不少,但一般不愿意出这个力气。不是最亲近或者最感激的人,肯定是没有这个口福的。芳丽说要给我们打搅团,小科眉开眼笑,自告奋勇打下手。

搅团最好的原料是玉米面。玉米是村级经济林套种的,天然无公害,黄灿灿的玉米粒磨出的玉米面,不但看起来金黄一片赏心悦目,闻起来也是一股泥土的清香。先要烧开半锅水,一手将玉米面均匀的散进锅里,一手拿着擀面杖朝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一直搅到没有干面粉插上筷子不到为止。然后再次注入开水,继续拿擀面杖扔然朝着一个方向搅拌,慢火熬煮,直到微微冒泡清香扑鼻就算搅团做好了。小科是关中西府岐山人,对如何打搅团最有经验,他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搅团要然,狗子拧圆。”沟子是屁股的意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光会打搅团还不行,这只是成功了一半,重要的是调水水。豆腐丁,红罗卜丁,肉丁,先要炒上一碗菜,再烧半锅醋汤,放上盐、花椒、香油、辣椒、蒜泥、姜末,还有芝麻,先舀上一勺汤,放上炒好的菜,然后把打好的搅团盛进碗里,美其名曰“水围城”,色香味俱全,满屋飘香,就可以享受美食了。吃搅团也是一门学问,要用筷子夹起一块,直接放进嘴里,不要嚼,搅团入喉润滑如玉的感觉,如神仙一般。可惜这种吃法,我始终没学会,只能嚼着吃,仍然口舌生津,吃得额头微微冒汗,浑身舒坦。

虽生在陕南,小时候母亲也给我打过搅团,只不过不叫打搅团,叫漏鱼鱼而已,已经多年没有吃过了。杨书记的老家在武功县武功镇,这里是后稷故里,被誉为中华农都,对搅团有深刻的记忆,如今他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已经打不了搅团了。小时的关中农村,家家打搅团,困难时期搅团还是救命饭呢。搅团有多种吃法,夏天做成浆水鱼鱼,酸辣清爽,降温解暑,还可以用盘子凉冷切成块状,调上辣子醋水就是一道菜,冬天做成水围城,既能耐饥,又能驱寒。在岐山武功一带,搅团不仅是一种美食,还与很多民风乡俗相关呢。小伙子订婚,首先要看姑娘会不会打搅团,姑娘要是中意小伙了,打起搅团来如舞蹈一般,极尽曲线之美,额头细密的汗珠,加上脸上的红晕,妩媚之态尽显。一顿丰盛可口的搅团宴吃下来,就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要看谁家媳妇孝顺不孝顺,就是询问七八十岁的老汉老婆,看看一月能吃得上几回儿媳妇打的又光又筋道的搅团。

西府岐山人为啥爱吃搅团,说来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三国时候,诸葛亮屯兵西岐,久攻中原不下,粮草紧缺,便让士兵就地垦荒,粮食充足,士气大振。面食日久生厌,为改变军营伙食,诸葛亮为鼓舞士气,就发明了搅团,久不打仗的士兵打起搅团来,那是浑身使劲,争相效力。诸葛亮还给搅团取名“水围城”,要大家吃饱喝足,一鼓作气要用水淹了曹军。吃 “水围城”搅团,也还有希望将士们作战成功的寓意呢。

六年多来的接续奋斗,苏坊镇代家村已经退出贫困村,仅剩四户七人政策兜底户了。村集体经济已经建立了起来,猕猴桃建了百亩之多,林下养殖四五千只乌鸡膘肥体壮。村民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代家村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过上了能吃搅团的滋润日子。

我想,扶贫搅团是我们驻村扶贫以来记忆最深的美食。新时代,新的希望。昔日忆苦思甜的饭菜如今都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富裕起来的人们争相品味的美食,关中西部有名的农家小吃打搅团也成为豪华宴会上的香饽饽了。明年就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不期望得到什么嘉奖,只要代家村干部群众感到很满意,临走,监委会主任芳丽再打一锅搅团该不成问题吧?!

2019年12月20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