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隔岸焰火的头像

隔岸焰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20
分享

葫芦

今年家里遇到两件好事。

夏夜,关灯睡觉之际,发现一只蝙蝠不请自来,在房间飞绕几圈后,停在窗帘杆上。本想开灯惊走它,父亲制止了我,对我说:蝙蝠进宅,五福自来。

过一段时间发现,院子里不知何时自己长了两株葫芦。藤蔓缠绕着桂花树,上面长满了小葫芦,风一吹,跟小铃铛似的摇晃,只是没有声音。父亲又说:葫芦福禄,开门见福,进门见财。

蝙蝠不久飞走了,父亲说:蝙蝠离宅,顺畅安泰。蝙蝠虽然走了,葫芦却越长越大。

上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上到几何一节,看我摇头晃脑,以为我欣然有所得。提了一个勾股定理,让我计算一下。哪知我是在课桌下看小说《三侠五义》,正在给全班同学封号,正封自己北侠自得其乐。根本就没听课,嘿嘿哈哈、啃啃哧哧半天也没答上来,老师只得让我坐下,说我是闷嘴的葫芦说不出话。最后为照顾我面子还说了一句:茶壶了煮饺子,心里有数,倒不出来。我后来对数学有些好感,没落下,很感谢当时的何老师。何老师后来成了全国教师标兵,优秀的中学校长。

我初中的班主任是地理老师,单身,三十来岁,中等身材,面孔黧黑,为人和善。开学第一天穿一件白色的上衣,背带裤,黑皮鞋,双手将背带一前一后的拉。在办公室我们围着他,估计是比较热,在我们诧异的目光中,咕嘟咕嘟将上学期水瓶里的凉水直接喝了下去。我在办公室拿球时不小心将窗户玻璃打烂了,我一溜烟跑回去在父亲口袋了摸了几块钱,叫玻璃店裁了几块玻璃安上。过一段时间老师找到我,父亲对他说我了在家里拿钱的事情,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做什么事情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要思前想后,力争将问题解决好。老师长相粗犷,心思细腻,我还有一点全面思考的能力,来自于初中老师对我无悔的教育。地理吴老师后来因病去世了,我听说后愕然了好久!

读《古文观止》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世有周子(周顒),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读至此不禁想起《夜航船》里记载的陶谷,自五代至北宋初立,文章一时之冠。想尽一切办法当官,可惜宋太祖就是不用他,陶谷自嘲: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本地葫芦是一个球体,学名叫做匏。最广泛的用途就是从中间剖成两半做水瓢,所以我们都叫匏瓢葫芦。小时候,每家厨房里都有一个大水缸,上面盖着用木头做的两个半圆形水缸盖,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厨房,将水缸盖掀开,拿水瓢舀一瓢水咕嘟咕嘟喝下解渴。做葫芦瓢要预先做工作,选定好的葫芦,抹去外表绒毛,葫芦瓢就会长得厚实。后来看《齐民要术》:“着三实,以马菙其心,勿令蔓延;多实,实细。以荐其下,无令亲土多疮瘢。度可作瓢,以手摩其实,从蒂至底,去其毛;不复长,且厚。八月微霜下,收取”。种葫芦看来几千年没什么大的变化。

看父亲做葫芦瓢,将风干的葫芦放在长木凳上。按着葫芦划线,标出中间线,用木匠的替母固定一头,转斗墨斗,拉起线一弹,便出现一条墨线,沿着线锯开,就得到连个完整的葫芦瓢。用水浸一晚上,第二天扣掉内瓤,就可以使用了。父亲心灵手巧,做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葫芦瓢。做的最好的是一个装水的葫芦,将葫芦头锯断,掏空里面,在葫芦嘴边各打一个孔,用麻绳穿起来盖子连起来,用时用布条塞住口,将麻绳拉紧,葫芦嘴就盖上了。不用时在葫芦腰上系一根麻绳,挂在墙上。

《酉阳杂俎》里面记载:“魏贾锵,家累千金,博学善著作。有苍头善别水,常令乘小艇于黄河中,以瓠匏接河源水,一日不过七八升。经宿,器中色赤如绛,以酿酒,名昆仑觞。酒之芳味,世中所绝。曾以三十斛上魏庄”。用葫芦识别水,酿昆仑觞,酿好的酒送领导,比较了一下《夜航船》上面少了最后一句。段成式官宦之家,宰相之后,张岱虽也是仕宦之后,毕竟没有出仕,对官场就不以为然了。

其实,葫芦装酒是最好的归宿,《水浒传》里林冲枪挑着葫芦去买酒,雪夜上梁上。《八仙传》里铁拐李身背葫芦治病救人,既装药,又装酒,导致人们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多少江湖风尘客,一人一驴一葫芦.......

对我而言,不管那么多。一饱口福,将福禄吃下肚。趁葫芦嫩时,籽尚未长成,摘下来,切成片,热油炒香姜蒜末、小米辣,下入葫芦片翻炒,加水稍煮出锅。有鸡蛋时,葫芦抄一下加入炒好的鸡蛋翻炒,调味出锅,新鲜脆甜,下饭。

肉烧熟,汤未收汁时,加入切成滚刀块葫芦同煮,肉软烂葫芦熟,起锅撒上葱花,葫芦清甜,入口即化。

入秋,葫芦藤枯了,枯叶随风摆动,上面风干的葫芦亦随风摇晃,虽然今年可能是小鸟衔来的种子,但留种需要自然掉落的葫芦。

小时候留种子都是成熟后的葫芦取籽,用水浸泡,选籽大沉底的,用草木灰拌匀后,巴在墙上自然晾干保存。现在不需要那么复杂,愿意自己留种,直接留下来风干后保存在罐子里就行了。不想留也可以在种子公司买种。我有时候有一点不切实际的想法,想古法还原一些原始的情景,我细一想《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不禁哑然失笑。享受着文明进步带来的方便简洁,却拘泥于古,大有食古不化之既视感。看来书还是要与时俱进的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