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藤绕绽黄花,蜂蝶怜篱惹碧华。最是秋殇三伏热,春光暂住野人家。”
秋天,仍沃热。阳光照在篱笆墙的丝瓜藤上,藤上牵了不少的丝瓜,黄花仍在绽放。蜂蝶也贪恋这秋后最后的一丝暖阳,在篱笆上尽情欢快的跳舞。阳光洒下点点金黄色的光。眯着眼,站在园中。枯黄的荷叶,碧绿的丝瓜叶,秋是调色的高手,将橙黄紫绿纳入一炉,在萧瑟中给人以希望和憧憬....
看到许多丝瓜,妻子不禁摘了几根。奇怪为什么去年基本上没怎么结的丝瓜,今年结的这么多?父亲告诉我们,种瓜必须掌握他们的习性,丝瓜喜欢沿藤生长,所以种丝瓜必须将丝瓜藤牵开,不能挤在一起,也不能将架子搭高,不然丝瓜只会窜个儿,不会结果。确实也是,在下面一堆丝瓜盘绕的地方,开了不少花,可是就是不见一个结果,搭高的地方丝瓜藤长得高,也没结果。沿篱伸开的藤上面却结着大大小小许多瓜。
妻子又问:为什么丝瓜藤攀在一起,盘绕在一块儿就不开花结果?
父亲耐心足,告诉她:丝瓜的生长和开花均需要太阳光照,如果丝瓜叠在一起,阳光照射比较差,因此要把丝瓜种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而且丝瓜还不能光照时间太长,这样丝瓜才能开花结果。就好比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个性,虽然有时难免曲高和寡,但做好自己,坚守底线最重要,但也要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妻子继续问:为什么丝瓜,长得高就会只长藤,也不开花结果呢?
父亲看着我们笑:丝瓜架子搭的太高,丝瓜就会往上长,这样就把养分全部消耗到长高上面,丝瓜果实得不到足够的养分生长。人也一样,年轻时飞扬跳突,不屑一顾,不注重修行,爬的高,就会摔得就越重,做人要低调务实,不能好高骛远。
我觉得妻子脑子里真有一万个为什么,如果研究生毕业后肯这么刨根问底,不至于后来读博士半途而废。于是接过妻子摘下的丝瓜。起油锅,烧至八成热,葱花炝锅,下丝瓜略炒,翻炒至丝瓜断生,放盐快速翻炒一下,淋香油既成,装盘。一盘素炒丝瓜热腾腾的上桌。洗锅后,倒入菜籽油,放蛋炒至凝固,盛出。蒜粒呛锅,将腌过的丝瓜用水冲一下,沥干水,下锅一直不停地炒,加入事先炒过的蛋,炒匀,加少许白糖,稍翻炒,出锅,又是一盘丝瓜炒鸡蛋。两盘丝瓜上桌,再加上一碗丝瓜鸡蛋汤,现摘现吃,丝瓜特别甜。
吃饱了,妻子边洗碗,边看着我问:那为什么丝瓜光照多了,也不开花结果呢?
父亲也许种丝瓜有心得,告诉妻子:丝瓜是个短光照的植物,光照时间太长,丝瓜就会光开花不结果。好比一个孩子你给他爱,他会健康茁壮成长,但你给他受过分的溺爱,就有可能会长偏,长成你不想看到的模样。
我私下里想父亲讲的话,孔子是大教育家,善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父亲种菜也深得孔子教育之精髓。
一日在单位,和同事聊天,都说人生漫长。突然想起食堂吃饭,丝瓜汤,大家觉得苦。嚼着丝瓜,有筋,都说丝瓜老了苦。如果不负年少,辟如丝瓜,嫩侈入汤,入口即化,越长越长,老了老了只能成洗碗布,想入汤,不复当初滋味。最好的年龄做最好的事。所谓初心,大抵如是。人生漫长,有多长,假似夏虫可语冰,漫的是岁月,长的是筋骨,唯有岁月,才见风骨!
《本草纲目》:“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
有一年到扬州,在扬州润扬大桥下面乘游船,船娘拿出几个碟子摆好,泡上一壶茶,边摇橹边唱: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葱.......中间点心有一道小饼子,吃起来文蛤的鲜、丝瓜的清香,巧妙融合一起,咬一口酥脆鲜香,南方人南方味,吃的就是脆甜爽,我问了一下船娘叫车鳌饼。
古今食谱典籍很多,因为袁枚是南方的才子,所以我特别喜欢看《随园食单》,里面记载着车鳌饼的做法:....捶烂车鳌作饼,如虾饼样,煎吃加作料亦佳.....我吃的车鳌饼应该是改良以后的现代做法。
一夜东风春雨赊,起看流水入沟斜。篱头未下丝瓜种,墙脚先开蚕豆花。春天的农家篱笆是热闹繁盛的,百花争奇斗艳,你方唱罢我登场,诗人看的是枝头春意闹,农人高兴的是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