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隔岸焰火的头像

隔岸焰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09
分享

茄子

衣食住行,衣逾遮羞为美,食魇裹腹称佳。《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礼始诸饮食。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固日中之不可缺者。若何胤朵颐碪几,以刳脔取味,非所为训。东坡晚年戒杀,一茹蔬菜,亦非先王养老之意也。

一餐饭,一桌菜,当讲究荤素搭配,冷热适宜,先后顺序。先重口,后清汤,方能吃的畅快。一啄一饮,莫不前定,各地饮食习惯不同,吃饭的讲究也就不同。因为老表们都在常州,子侄辈婚假经常去,有幸见识了常州的吃席。先上几个凉菜,再上热菜开始,然后流水介上菜,菜未上完,酒意阑珊,剩的就比较多。本地吃席,讲究先打一会儿牌,美其名曰:饭前不掼蛋,等于白吃饭。打完一局,宾主尽欢。主人一看,菜基本上齐,互相谦让拉扯一番,落座。主人为重要的客人舀一勺汤,喝完汤后先提三杯,随后哈哈一笑,自由发挥。善饮的兴尽而归,不能饮的有情饮水饱,最后寒暄握手而别。为何吃饭,吃饭为何倒在其次。虽然是上齐了才吃,我观察了一下上菜的基本顺序:首先上几个火锅,几个凉菜,几个热炒,然后配炉锅子,间隙再上几个蔬菜。菊黄后有螃蟹,待酒酣耳热,客人说喝不动时。主人便劝,搞慢一点,搞慢一点,螃蟹马上上桌。于是再等一会儿,螃蟹上桌后,大家各饮一杯,三五相熟各自聊天。借着酒劲,哪怕再不熟悉的人,也会聊得热火朝天,最后留密电码,互道改日联系,其实几个月后再无联系,微信里张三、李四仅剩一个符号,某一天看人点赞,好久才想起来是谁。也有一桌下来,炉子火一点,全是锅子,然后客人要求上几个带叶子菜。讲究一点的人是不吃外面带叶子菜的,主要是当心洗不干净。我信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也就没有哪么多顾忌。不过最近几年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检,吃饭一般都以公筷为主,这倒也利人利己。

无大棚之前,蔬菜吃什么取决于四季所产。往年倒也没怎么注意,今年天气干旱,蔬菜比较紧张。我感觉冬天过了,春天犹如年轻姑娘穿着一般,只见大腿,不见短裙。没来得及穿长袖,就直接奔着夏天去了。漫长的夏天特别炎热,溪流河水被炎热太阳炙烤干后,露出泛白的砂砾,在阳光下发着耀眼的光。出差的时候艳阳高照,天气热,简单的收拾几件短袖衣服就出门。第二天,天气骤降,全天小雨连绵。站在门前,风兼着细雨全身都是鸡皮疙瘩,抖得似筛糠一般,脸冻的紫皮茄子色。“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 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听一般。”脸冻的紫皮茄色不好看,茄子却是一道美味。

贾铭历经三朝,活了106岁,对吃颇有点心得。朱元璋很推崇他的《饮食须知》,对茄子,他写到:味甘淡性寒,有小毒。多食动风气......秋后食茄损目,蔬中唯此无益,茄子好吃不宜多。

《齐名要术》:“茄子,九月熟时,擘破,水淘子,取沉者,速曝干裹置。至二月畦种。治畦下水。性宜水,常需润泽。着四五叶,雨时,和泥移栽之。若旱无水,夜栽之。白日以席盖,勿令见日”

名谚:“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民俗立秋前一天,将蒸好的瓜、茄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秋后瓜、茄子越来越少,当有依依惜别之意。我们家乡有句俗话:秋后霜,茄子赛砒霜,可能是最好的注脚。秋后的茄子当是不能食了。

南北朝时期南宋虞原《食珍录》:寻常百姓家常之菜,尤以肉末茄子为佳。肉末茄子,取茄子三只,切作小块,不去皮,入油灼微黄,加猪肉末一两,爆炒,半柱香后起锅,置盘中。平常我烧此菜,顺序略有不同。先将茄子切成滚刀块,热油下锅,猪肉沫爆炒后,茄子下锅,倒入调好的料汁。烧开后起锅撒入葱花。

《齐民要术》里记载缹(煮)茄子法:用子未成者,子成则不好也。以竹刀骨刀四破之,用铁则渝黑,汤蝶去腥气。细切葱白,熬油令香,苏弥好。香酱清,孽葱白,与茄子俱下。缹令熟,下椒姜末。这是另外一种红烧茄子,父亲在院子里栽了五六棵茄子,想吃的时候就在上面选嫩的摘两三个,一剖为四,然后用盐煞一下水,去茄子的腥气,用小碗调好料汁,待油温热,晾干的茄子下锅,倒入酱汁,煮熟后点葱姜沫翻炒起锅。

茄子除了炒以外,还能做茄盒。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有: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嫩茄子(去穣)上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内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这个有点像广西的酿菜,我看记录片,广西万物皆可酿,将辣椒。茄子切口,塞入肉沫等下锅蒸,起锅浇上调料。别有一番风味。

《易牙遗意》有配盐瓜茄做法:老瓜嫩茄合五十斤,每斤用净盐二两半。先用半两淹瓜茄,一宿,出水。次用橘皮五斤,新紫苏连根二斤,生姜丝三斤,去皮杏仁二斤,桂花四两,甘草二两,黄豆一斗,煮酒五斤,同拌入瓮,合满捺实。箬五层,竹片捺定箬,裹泥封晒日中两月。取出入大椒半斤,茴香、砂仁各半斤,拌匀晒。在日内发热乃酥美。黄豆须拣大者,煮烂,以麸皮腌熟,去麸皮净。

糖蒸茄:茄嫩而大者,不去蒂,直切成六棱。每五十斤用盐一,下汤焯令变色,沥干。用薄荷、茴香末,夹在内沙糖二斤,醋半锺,浸三宿晒干,还卤。直至卤尽茄干压扁,收藏之。

袁枚《随园食单》茄二法:吴小谷广文家,将整茄子削皮,滚水泡去苦汁,猪油炙之。炙时须待泡水干后,用甜酱水干煨,甚佳。卢人太爷家,切茄作小块,不去皮,入油灼微黄,加秋油炮炒,亦佳。是二法者,俱学之而未尽其妙,惟蒸烂划开,用麻油、米醋拌,则夏间亦颇可食。或煨干作脯, 置盘中。

茄子自南北朝以来,吃法在不断的变化,但或多或少有点文人清单,小门小户的做派。曹雪芹《红楼梦》里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刘姥姥吃了一口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曹雪芹写的丰富,我读的味蕾涔涔,这不仅需要功夫,而且需要时间,更要金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所追求的,有点钱,有点闲,有点田亦不外如此,但我觉得人生其实更要一点点情趣。

听相声,传统名家名段《报菜名》,什么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仔细一听,里面还有一道菜:茄干晒卤肉?翻遍了学院图书馆,没找到满汉全席做法。百度说满汉全席许多菜谱已失传。私下一琢磨,可不失传吗?钟鸣鼎食之家一道茄子需要十来只鸡配,皇家一道菜的规模非我等可以想象,譬如避暑山庄和拙政园,一个阔大宏伟,一个小巧雅致,非农家三间草堂可以窥径。

不过以我眼光看,茄子既下得了厨房,又上得了厅堂,正是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兼收的性格,才体现了“唯大英雄能好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品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