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
要去的地方都在八仙那一方,好像几样精美的甜品放在一个叫八仙的盘子里。
往八仙去最好的时间是光风霁月的夏天。这时候去,除了看不到雪景,但春秋的凉爽处处皆是。
八仙是个地名,是八个遭受不同磨难的人不谋而合在那里相遇,成仙后一阵风地去了,给八留下一个风行的理由。
因为八仙得道成仙了,成了有志者事竞成的典范,于是八便成了吉祥又朗朗上口的数字,后世纷纷效仿:扬州八怪自是一例,八大金刚只是换了个模样。而今有关八重叠的车号、手机号被身居要职和腰包很鼓的款爷们包揽。要得法,不离八嘛!
以数字面貌出现用文字来表述,八出现的频率是最多的。八抬大轿、八音盒、猪八戒、八哥、八贤王、水浒一百单八将。有个叫八大件的席面是以八为一拨来拼盘的,先是八个凉盘上桌,然后八个炒菜,八个蒸菜轮换着上。梁山八百里水泊,八达岭长城,八宝山。陕西八百里秦川,没准只是七百里或九百里呢!
八也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情没眉目谓八字没一撇,打听別人的隐私谓八卦,不待见的女人谓八婆,跟自已不相干的事谓八竿子打不着,算命谓推八字,长相丑谓丑八怪,做事有把握又不敢拉满弓就说八成,东西胡乱摆放谓乱七八糟,心绪不宁谓七上八下,花样繁多谓五花八门,运气不好接二连三的出事谓倒八辈子霉。购物优惠八折居多,先前的工资等级是八级工资制,作息时间定为八小时,邪门歪道叫歪八路,音量上以八度来划分,提示某人警觉和机敏就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域宽广辽阔用四海八荒形容;人物多又不具体,就用十八罗汉祖宗十八代来并称;招式多且懒得细数就十八般武艺几字概括;山路重复谓之九曲十八弯;不稳重的人叫二百五,严重地就叫八百五;佐料中的八角并不是标准的八个角,有六个角七个角,也有九个角十个角的,唯八角用得顺耳;八宝粥如果连分子水算下来应该叫九宝粥,夸张点叫十全大补也未尝不可。
诗词中,八也是使用最勤的一个。“三十功名尘如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清初画家朱耷自称八大山人。
八字文化与八仙肯定无关,但八仙确实人杰地灵,革命先躯廖亁五就是一例。后来从八仙出来的人才也是平利的佼佼者。
我想到一句俗语:山高出鹞子。
八仙到处都是景物,可那天我们只是借地而过。
正阳草甸
对正阳草甸的向往是缘于草原的情节。在我的心里,草甸是浓缩的草原,草原是放大的草甸。
细雨中的草甸更显得超凡脱俗。在无边无际的草原面前,草甸像一盘清素可口的小炒。
从路边裸露的悬土可以看出,草甸土层深厚,细如面粉。这是风从遥远的地方持之以恒地带到这里的。能跟着风一道走的,颗粒很细,是叫作尘埃的那种。
风,一阵接一阵,年复一年,累积亿万年,整个的黄土高原就是这样形成的。造山运动形成的乱石嶙峋,都被它填没了。只有翅膀没有脚的风,顺着山脊扬长而去,留下人力搬不动的厚土,也让树木没法存活,所以,这里的树木极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充沛的雨水,决不会让这里成为塔克拉玛干一样黄沙漫漫,也无须胡杨和红柳来为她装点门面。如水银泻地一样的羊须草一呼万应地呼呼生长。绿色,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
于是,就成了草甸。
绒毛似的羊须草柔软而短促,刚修剪过似的一朵朵。如果从对面山上看,像是人为在这茫茫林海的头顶戴上了一顶绿色的箬笠。但站在草甸上看,却是一个人顶着一块蝉翼似的绿巾在风中疾行,舞动出流畅的线条。
看到草甸,总会想起草原,以为草甸是背着草原另立山头分庭抗礼。其实不然,如果不是山高、风大,这里就没有羊须草的容身之地。正是因为霸道的树木都不愿光顾,羊须草才趁虚而入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为这个鲜有人迹的地方安了一张枕席,供忙碌的人们做一次短暂的休憩;
伟岸绵延的山上,草甸成不了大家闺秀,却如小家碧玉一般清秀可人。
蓝天下,草甸洗尽铅华,素面朝天!
在西北,一棵树,能击退风的狂傲。可是,在这里,树,见风使舵的退避三舍。闻风而动的羊须草,用它们章鱼爪子似的根须紧紧攥住泥土,快乐而旺盛地生长。沙漠和戈壁那一套在这里完全没了用处。
草甸刚映入眼帘,我就警觉,这是北方四月的草原派来的一位使者吧,把草原最柔美的一面一并带来了,让这阆苑中无暇远行的人们感受游牧情调。你看,那一顶顶花蘑菇似的帐蓬就是万花筒里的牧民毡房!
一滴水能看到大海,一片草又何尝不能看到苍穹下辽阔草原?我想到了那些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也看到了敕勒川阴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景。
遍观打马而来的,都是酷暑给逼的。他们席地而坐、打滚、飞跑,拍照,一个个乐不可支。
真凉爽,八月就开始飞雪吧?此时,我是该相信日历上的夏天还是相信现实中的秋天?
风是纯净的;阳光是明媚的,空气也格外清新。
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四面的山都卑微地屈尊在了脚下,一览众山小。云头压得很低,低得我只需平步青云。
韩仙洞
一个让我梦回唐朝的石洞,一个缘起那个灿烂神话故事的石洞,一个与西游记形同姊妹不分伯仲完全媲美殊途同归的石洞,一个在民间喋喋不休的凡人成仙的石洞,一个让那个时代一个著名人物大彻大悟的石洞。
韩仙洞,韩湘参悟过的,如今湿气重重的石洞。
洞子如同一只巨眼,茫然无神地盯着对面的山麓。
此处全是山,层峦叠嶂。如果从下面向上看,韩仙洞就在绝壁之上。倘若不是水泥台阶和道旁护身的铁索,壁如陡立的韩仙洞根本没法登上去。
峭壁下,两山夹峙的八仙山庄小如指盖,繁华的狮坪街隐匿不见。
修炼是无缘红尘的,修炼需要清静。所以,所有修真度世之流,都把修炼的地方选择离天近一些的山上。
山上有树,有竹。韩湘那支让龙女心旌摇动的洞萧是不是这篁中的一支?吹奏的,是不是境内最古老的弦子腔?
可是,从这里往东海,走哪条水路?如何划一叶扁舟?
轻摇扇子,日行万里。成仙后都会有这种本领!
洞子大,可摆几十张桌子。八个人暂住,足够。往里走,承露一样的水池蓄满了水。那水也是带了仙味的,喝了一定心旷神怡。
昏暗的平台上,是八仙参悟的地方。顺着右侧的阶梯上行就可抵达。越往上走,光线越暗,瓦数极低的灯泡发出微弱的光。神仙比鬼魅善良,凭这点,即使没有灯光辅助也不觉得阴森。不然,清脆的滴水声和拖沓的跫音会让人魂飞魄散。
面对参悟的石壁,我放肆地想了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那年冬天,在外面学道的侄孙韩湘回来为韩愈做寿。韩愈对侄孙不读书无意博取功名而去学道非常不满。可侄孙是来为他祝寿的。这样,他只好隐忍不发。韩湘看出了韩愈的表情,就装作什么事都没有。为博取韩愈高兴,席间韩湘为韩愈变出一盆牡丹,牡丹花上还写着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觉得这两句诗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渐渐也就忘记了。
三年后,韩愈因反对唐宪宗把佛骨从法门寺请回宫廷供养而上了一个《谏迎佛骨》的表文。于是,他给自己找下麻烦,唐宪宗一度要处死他,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幸好众大臣为他求情,才免去死罪。但活罪难逃。于是,他被贬到潮州去了。
在去潮州的路上,韩愈带着一家大小,骑一匹瘦马。适逢冬天,正下着大雪。他们走到蓝关的地方,大雪封路,无法前行。他一下想起三年前自己过寿时侄孙韩湘写在牡上的两句诗,他非常震惊,原来,侄孙三年前就预见到了他今天的结局。
如今,韩仙洞犹在,但韩仙与韩愈之间的事成了民间永远地怀想。
“美女留下小阁楼,猛将多遗衣冠冢。”八仙自成仙去了东海,就留下了这个供后人凭吊的山洞。至于他们以后再干什么?有没有集体活动?还会不会惩恶扬善?要不要衣锦还乡?没有记载,八仙一去不复返。但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的八仙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潜下心来做事,成功的几率总是多些。
天书峡
层层叠叠地,堆叠成山。云雾缭绕,蔚为奇观。周围有流水,发出金石之声。
与书结缘,生死契阔。不坐拥书城,但总是不缺书的。当今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书了。除了纸质媒介,电子书也大行其道。孔乙己如果生在今天,断不会被人把腿打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与玉。通过读书,许多人换来了高官、钱途和美妇。读书是走上成功的唯一捷径。
但对更多的人来说,读书仅是达到识字的目的,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一生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所以,读书的好处也不是惠及每个人的。于是,在书山文海的今天,读书的人比以前相对少了。
与天书相比,人世这本书绝不逊色。知难而上的我想在天书这寻些捷径,想从这化石故纸堆里找到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如同在大雾里有人为我指引前行的路径。
望着节理垂直的岩石,我像只围着厨柜转悠的猫,心里全是问题。
这苍崖叠叠的书本里,内容真是用龙魂字符写成的?那《九极八阵》和《简易道德经》是这书堆里其中的一本吧?可那个拿走河洛这本书的孔乙己是谁呢?
算了,管他呢!已经查无可查了,还是说这天书吧!天书里那些力透纸背的龙魂字符,历经了千万年的风雨,现在,是不是已经洇湿而模糊不清?
想当年,玩世不恭的八仙们,一定不是曲水流觞,打闹嬉戏。他们肯定也是潜下心来,一本正经地发奋用功,这才修成正果。
想想就知道,八个人,也就一个小私塾的规模,与一千六百六十五年前春天的兰亭,足够冷清的!书里的内容也不会像知识爆炸后的今天。否则,浩如烟海的文字,潇洒不羁的八人如何读得过来?韩湘是最讨厌读书的。
既然是天书,那内容一定很惊奇了,奇到一点就通一语成谶,如同常青藤里的教科书,一读便成精英?不然,八个人读了,八人成仙。
是不是可以这样想:书店里那些堆积如山的书都是天书涅槃而来的。可是,不知道有一天,书店里那些书,会不会也像此时的天书成为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