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生的头像

如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2
分享

遇见洛阳--浆面条

浆面条,在我的认知里,一直都是“老太太饭”,一碗稀面条糊涂,略酸,免嚼,不费牙,到嘴边一秃噜,就进去了,易消化,价格还便宜。

我老家在豫西南,很少吃浆面条,我们那儿土壤肥沃,都是粮农,正经菜地少,沟边地头,种点应季蔬菜,一家人吃不完,基本自给自足。做浆面条要用芹菜,我自小没听说哪家种过芹菜的,家里来客人时候才去街上买菜。

我第一次吃浆面条是在县城,县医院附近,只觉得是面条糊涂,里边放芹菜,带酸味,吃的时候再加醋,更酸。特点是便宜,那时候餐馆一碗捞面条3块钱,浆面条一块钱。乡下人来看病,舍不得花钱,到饭点回不去,喝上一碗,填满了肚子,糊弄了胃。

县城山陕会馆附近也有一家,会馆常年香客不断,来者多是乡下老太太们,上了香,喝一碗浆面条回去,有牙没牙喝的顺,花钱不多,也算解决一顿餐。

县城卖浆面条都是大瓷缸,外边包一层油布保温,上午在家做好一缸子,中午才出摊,一直卖到晚上,面条连焖带捂,入口即化,看着是面条状,到嘴里也就是面糊糊了,没有质感。

我很少吃老家的浆面条,觉得它不是饭,吃完半晌子就饿了。大学在新乡,浆面条更鲜见,几年都不吃一次。

直到来到洛阳,看到大街小巷的浆面条馆,特别是高档一点的饭店竟然也主打浆面条,不得不令我诧异,千年古都,王者之城,怎么浆面条就成了传统名吃了,诧异归诧异,我仍然不吃这个,对于年轻小伙来说,我还是觉得一碗捞面条最实在。

直到有一次,耐不住洛阳朋友邀请,才到面馆第一次吃了浆面条,这一次真正颠覆了我对浆面条认知。

这一吃,倒一下子爱上了。

洛阳浆面条的面条绝不是印象中,入口即化的。他用的是手工面,很筋道,现吃现煮,煮出来面条基本不断的,挑起来,带弹性,吃到嘴里韧劲十足。河南的烩面、山西刀削面、陕西裤带面,能够得到大众喜爱,最注重的就是这个久煮不烂,这个韧劲的保留。

浆面条做起来不复杂,却挑锅,绿豆浆经发酵后呈酸性,遇铁锅会发生反应,发黑,故做浆面条需要使用铝锅或者钢精锅。绿豆浆下锅顺时针搅动,顺势下入一勺猪油一勺芝麻油,待酸浆90度左右的时候,下入面条,不停搅动,防止起泡沫。面条煮三四分钟,依次下入胡萝卜丝、白菜丝、韭菜段、芹菜叶,最后撒入盐和调味品,再煮两分钟即可出锅。在饭店吃,装碗后还要放入一勺煮熟的芹菜丁和泡发的花生米,都是提前腌好的。

面条上桌,一闻,香味扑鼻,经过高温调试后的酸浆,吃起来,满嘴的醇香。

这个醇香,就来自里边的绿豆酸浆,绿豆酸浆是洛阳浆面条的精髓。

说起浆,也是有传说的。

洛阳宝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话说古代也经历了几次浩劫,有一次大早上,卖豆浆的刚磨了一大缸豆浆,突然听说敌军临近,满城老百姓纷纷出城避难,过了两天,风声过去,到家一尝,一缸豆浆已经发酸,又舍不得倒掉,就用酸浆下了面条,前所未有之美味就这么诞生了。再后来,发现绿豆浆味道更独特一些,就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了这道独特美食。

说到浆,不得不提洛阳的浆房。我走过几个浆房,快到门口,就能闻到浓郁的豆香味。清早,浆发酵不充分,还有些豆腥味,到十一点左右过去,可就是豆香味了。初中时候我一个同学家里磨香油,每次他走进教室,满屋子都是香油味,久不散去,浆房也是如此,在里边呆一根烟的功夫,身上便沾满了豆香味。

我家附近就有一浆房,听这边老人说,这浆房有二十多年了,这几年城区改造,旁边盖起了高楼,留给原来市场的只剩下一个两米宽的小道,距离马路有一两百米,旁边的店铺纷纷都搬走了,只有这个浆房,仍然坚守着。我问老板,浆房这么难找,怎么不搬走。老板说,都是几十年的老顾客,再怎么改造,对他的生意没有一点影响,洛阳人离不开浆房,夏天卖个七八缸,冬季十几缸,几乎没有变过。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浆也在深巷子,真正在此体现出来了。

我在县里上班,早上坐班车上班,开往县城的车早上从县里发来,乘客下车再返回,就是第一班车。冬季早上七点,天还不亮,县里的面馆老板就坐头班车来了,打上浆,再坐第一班返程车回去,我们经常乘一趟车。他每天都拉两个小推车,每车装两桶绿豆浆,运回县城。我说你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自己打点浆。老板说,面馆开了多年了,一直用洛阳东花坛的浆,期间也尝试自己磨浆,后来食客反映味道变了,就再不敢做了,这几十年饭馆生意一直稳定,主要就是得益于这个浆。可见,浆是他面馆生意兴隆的法宝。

老洛阳人有个说法:浆面条热三遍,拿碗肉片都不换。更有夸张说法:浆面条热三遍,给个县官都不换。当然,这只是民间调侃,可也足见浆面条在老洛阳人心目中的地位。至于热上三遍为什么这么好吃,其实这就是二次发酵的原因,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增加了更多的益生菌和氨基酸。

与剩饭同样好吃的,还有二次加热时,粘在锅上的锅巴,更是一绝,酸浆锅巴,我也是百吃不厌。

来洛阳十几年了,浆面条早已融入我的生活,越吃越离不了,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遇到周末,吃完早饭,妈即开始着手腌制花生米和芹菜丁,忙活完这些,就提着壶出门去打浆了,我知道,中午这顿浆面条是志在必得了。

有朋自他乡来,吃水席是必然的,二十四件洛阳水席上完,酸甜苦辣基本尝个遍,味蕾疲惫,再吃啥,都很难兴奋了。这时候,我还要点上一份老洛阳浆面条,每人盛一上小碗,酸醇的浆面条,便再次掀起了大家对洛阳美食的赞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