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生的头像

如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3
分享

消失的“牛绳”

耕牛在中国农耕社会,一直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多地都有不同的牛文化,牛图腾,充分显示出牛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家都养了牛,农业生产、家庭生活,处处离不开牛的帮忙。

牛不仅是生产的好伙伴,更是农村家庭里最大的资产。母牛一年产一牛犊,是家庭财富的重要来源。有需求,有供给,自然便有了市场。

老家豫西南的乡村里,管这种市场叫牛绳。听名字好像跟交易市场联系不到一起,问了老年人,交易市场一般选择在连片的小树林里,这样便于拴牛,夏秋两季,天气炎热,牛不至于热着,人也一样,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以靠着树根,慢慢琢磨。市场管理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绳子绑在树上,围起来一个大圈,可以方便绑牛,只留一个出入口,这样便建立了市场,绳内交易受市场保护,绳外交易则违反规矩。牛绳也就这么叫开了。

管理员多是生产队过去的饲养员,对牛非常了解,在村里有多少有些威望,说话会起高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十里八村名声在外,群众也都信服,市场管理员称牛经纪。

牛绳建在街道周围,有整片的树林,又不远离街道,农村人赶集,都是有事才去,买牛卖牛,跑去一趟,顺便也能赶个集。特别是卖了牛,得了钱,拐街上多少给家人割块肉回去,也算改善一下生活。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牛绳既然建立,也有一定规矩。拉去买卖的牛,一律进入市场内交易,严禁市场外私下交易。牛交易市场不是每天都开放,常随着集会,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来交易都是十里八村的乡亲,就近原则。谁家要买牛,谁家要卖牛,哪个村的,上了绳,也便互知,在绳上寻觅的下家,私下里交易了,早晚会传出去,脸上都无光,少有人干这事。乡人们淳朴,都依规矩而来。

牛经纪建了市场,拉了绳,便在出口处摆上一张桌子,称为交易处。凡是进了市场的牛,交易成功,牛经纪都要进行抽成,具体比例各地不同,约定俗成,都在老乡的接受范围内。

牛经纪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卖牛者促成交易,只有交易成功才有提成,交易不成,一分没有。

交易过程,打的是心理战。卖牛者一进场,牛经纪先行沟通准备卖多少钱,四处打量牛,提出不同意见,找到牛的不足之处,反复与卖牛者交流,打心理战,获取卖牛者底线价格,是否着急成交等等,彻底摸透卖牛者心理,与牛的基本情况。这个过程一般是两三个牛经纪共同完成,有人唱有人和,有固定的套路。等与卖牛者交流完,便进入寻找买家阶段。上前套近乎,询问买家的需求,想花多少钱、买什么样的牛,是否着急买等等,把买家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

对进入牛绳的买家和卖家,牛经纪都要彻底了解其心理需求,几个牛经纪再一合计,展开攻势,就开始着手撮合目标群体相近的买卖者,促成交易。

交易成功有提成,提成并非按笔算,而是按照交易价格来算,价格越高,牛经纪得到的提成就越高。牛经纪对买家这边,抬高着牛的价格,对卖家则压低着牛的价格,这样,便可以两头赚。既赚取了交易提成,又赚了差价,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最重要的环节则是三方议价的保密性。这也是买卖牛过程中,最奇妙又最具玄机的环节。老家一带通用的方法是摸手指,行话称摸码子。整个议价过程,均靠摸码子来完成。

摸码子玩的是手指头,伸一把手代表五百元,一个大拇指和一个小指代表六百元,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扣一起代表七百元,大拇指和食指同时伸代表八百元,食指勾起来代表九百元。只伸一根大拇指代表一千,伸完一根大拇指紧接着再伸出一根手指,表示一千一百元,依次类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年壮牛的价格在千元以上,小牛犊价格在千元内。

议价以牛经纪为主导,允许还价。牛经纪先与卖家沟通,通常是在帽子底下,两人手握手,反复推搡,加以面部表情,嘴上唏嘘,表达意见,全程不说数字。经过反复磋商,最后敲定一个价格,牛经纪再与买家如此沟通协商。

冬天不适合脱帽的,则是两人手插到袖筒里,在袖筒里摸码子,或解开大衣,伸到怀里摸码子。整个过程下来,买家和卖家即便站在一起,也不知道对方的心理价位,全靠牛经纪来搭线。牛绳上鲜有女主去卖牛的,毕竟摸码子环节,多有不便。

最后掏钱环节,牛经纪把买家叫到一边,拿了钱,然后取出差价和提成,剩下的交给卖家,买家牵着买到的牛回家,交易成功,三家欢喜。

遇到没有达到卖家心理价位的情况,牛经纪们会轮回上前议价,反复谈,最终实在因为价格原因没有成交,则卖家继续牵着牛回家,等待下一个牛市到来。

牛市的情况变幻无常,也常出现买家没有买到心意的牛,那是缘分未到,也只能等下一个牛市到来。

常徘徊在牛绳的,还有一种经纪人之外的“黄雀”,行话叫“牛敲”。这种人,多是村里头脑精明,手里有闲钱,家里牛棚地方大。农闲时节,跑到牛绳转悠,遇到卖家多,买家少的情况,或者近期市场行情不好,牛普遍卖不上价钱,或有卖家急用钱等情况,则压低价钱,以买家的身份出现,专门拾漏,低价把牛先买回去。喂上几天,等下一个牛绳,或行情好了,再牵到绳上,高价卖出,赚取差价。

徘徊于牛绳的,也有杀牛的主儿。他们专门过来买一些问题牛,价格压的更低。在农村,也存在一些问题牛,有受外力因素尾巴被扯掉的,有斗架掉了牛角的,也有其他外力受伤等,即便不太影响使用,但牛的情绪会受到影响,主人一般都会卖掉,再买新的牛。这种问题牛,多是由杀牛的买去。但这种牛相对较少,杀牛的也是偶尔可以捡个漏,常是买一些年龄大些的老牛回去。

常见的买卖牛,都是想调换一下家里的耕牛。多是耕牛年龄过大,力气渐小,则要调换了;有牛脾气暴躁,不听使唤;有不分左右,听不懂哒哒咧咧;有母牛走不上犊(不会怀孕);有家里添了小牛犊,已经养大并训练好,能独自挑大梁的等,这些是常见的。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需要盖房子、娶媳妇、病人急需用钱的等,则即便是用的再顺手的牛,也要忍痛卖掉。

牛绳上,常见是小牛犊交易。母牛一年一仔,小牛拢大,条件好了,就留着用,卖掉老牛,调教不好,就拉到牛绳卖掉。牛不仅仅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养牛也成了赚钱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一个小牛犊一般能卖七八百元,这在万元户就很稀有的年代,也是很大一笔收入。

来买牛者,少有人买公牛,母牛既温顺,又能添小牛仔增加收入,公牛优点是力气大,耕地效率高,但常见脾气暴躁,发情期更暴躁,且常见体型较大,耕地过程中,多是家里女性或小孩儿牵牛,给人不安全感,所以公牛一般都不留,除非特别温顺又听话的留下。公牛多是产下养大后便拉到牛绳卖了。

八十年代末,拖拉机开始在农村流行,很多家庭都卖掉耕牛,剩下个别有小地块,不方便拖拉机进场的,还养牛。九十年代以后,农业机械化更加普及,打工潮逐渐兴起,农村耕牛就更少了,牛耕时代的逐渐结束,牛绳和牛经纪们也随之慢慢消失在时代的潮流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