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闲步生云的头像

闲步生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7
分享

那云那月

如果选一首歌代表一省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广东,非《彩云追月》莫属。

广府文化是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遗珠。无论是语言语音语义,还是生活习惯民俗,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唐以来中原文化的精髓。

比如广东的祠堂文化,全国无出其右。每条村落,每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祠堂,保存完好,地位崇高。

广东的清明祭祖,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需要全体族人在祖宗墓前聚餐的省份。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年龄大小,都要陪祖宗吃顿饭,哪怕只是吃个水果,一个鸡蛋。

而广东人的性格,也是传统中国人低调务实、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的典型,一双人字拖走天下,既不自卑,也不自傲。

而这些民族性格则深深融入到《彩云追月》这首乐曲中。音乐清脆飘逸,尽现丝竹配乐之美,音调清扬平缓,如小桥流水,不急不徐;如春夜喜雨,润物无声;如轻风拂柳,恬淡自然。

而歌词则更具传统中国意象: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漫照着平阳,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风月照中,独散步长廊, 月浸在池塘,欢欣充满了心上,静听乐悠扬, 越觉乐洋洋。

典型的中国水墨山水尽显古汉语之美。这些大白话,如母亲的絮絮叨叨,平凡深情而内蕴,如地幔下的熔岩,奔腾激昂而平缓。

真正赋予这首歌伟大人文精神和时代内涵的,是一则传言,据说当年19路军就是唱着这首歌走向松沪战场,与日寇展开激烈搏斗,伤亡近万人。自1932年松沪会战到全面抗战爆发,粤军出省92万,最后回粤3000人,那段时间,广东家家白绫,户户哀歌。

“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光辉普照世间上。”这本是大自然最普通,最平凡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个普通人最幸福平凡的生活。当这种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亦不可得时,那便是血与火,刀与枪,是脆弱的肉体与战争机器的碰撞,是个人意志是衰颓的国运的抗争。

大音希声,最宏大的声音往往讲述着底层人最卑微的情感;大象希形,最激烈的反抗是星仔用小木棒轻敲火云邪神的脑瓜。

19路将士有没有哼唱着这首《彩云追月》走向战场,无可考证。但这首乐曲诞生于晚清,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乐谱抄送大内则是事实,可见此曲在广东流传之广,深受粤人的喜爱。

歌曲是如此的平缓、直白、真诚,背后潜藏的内涵又是如此的深沉、宏阔、悲壮,正代表了广东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越是平凡的情感越能持久,越是普通的人,越能爆发出惊天的伟力,平凡与伟大,原本就是一体,再听《彩云追月》,想起那一张张稚气而普通的脸,想起他们对母亲的思念,对家国的允诺,时而悲壮,时而惆怅,时而失落,百般情感,回荡在心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