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闲步生云的头像

闲步生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6
分享

桃源记事

江门桃花源乃是一处胜境,每年春节期间,繁花盛开,漫山遍野,灿若云霞,珠三角游客齐聚桃花源,共赏无边美景,以为太平盛事。

国人之于桃,喜爱有加,老人做寿,必有寿桃,时令不对,则把馒头做成桃状以副其意。东方朔为讨武帝欢心,居然去西王母的蟠桃园偷桃,被抓个现行,历来是佳话。纪晓岚为一家老太太八十大寿写的祝寿诗,“这个老太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养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寿辰。”借用东方曼倩的故事,先抑后扬,让家人及宾客喜怒交加,最终还得是桃子解围,进行主题升华。

孙悟空在天上当官,最失意是当弼马瘟,最得意是守桃园。上天下地,除了西王母本人,他算吃桃最多的一位神仙,故而在五庄观说起人参果,草还丹,悟空本是不在意的,只不过八戒没吃过,他才想办法让兄弟们尝尝鲜。

夸父逐日,渴死前以杖植地,长出一片桃林,这片桃林代表着夸父不屈的灵魂和古人对未知世界无穷的好奇心,是中国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图腾。

桃木在古人眼中至阳至刚至纯,坊间传言,抓鬼治殭尸,得用桃木剑,桃木钉,家家户户种植桃树避邪。“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民俗中,把门还得是桃符。

北宋的石曼卿被贬海州,派人捡了几担桃核挑到人迹不到处,以弹弓种之,不数年,桃花遍山谷,可谓真浪漫。我一向以为,白居易在西湖挖泥筑堤,苏东坡百上加斤,所谓白堤苏堤,不过是锦上添花。石曼卿这种于荒山造景,乃是开创性工作,可惜种得太少。

桃花寄托了国人太多理想,陶渊明在《东方有一士》中描写了自己穷困的生活:“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就这样一个三天吃一顿的文人,其人生理想不过是一片桃林而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荫缤纷。桃花源自此成为中国人的理想国,至于老子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画面,不过是桃源一景而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人朴素的信仰中,桃李芬芳,佳果宜人,乃是做人做事的标准。桃树全身是宝,即便是老树流出的桃胶,在广东也是进补的佳品,一道桃胶糖水,实让人心旷神怡。

故而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塑造了憨态可掬的桃谷六仙,天真烂漫而武功高强,每每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十分喜爱。

李白游历祖国山水,写下无数动人诗篇,若问哪里最令他动情,那一定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对于东坡先生而言,竹外桃花三两枝烂漫乍开之时,就要呼朋唤友,村前买酒,挖笋作羹,准备一桌好菜了,因为河豚正肥,是时候大快朵颐了。

至于桃花坞里那位摘花买酒,醉卧枝前的桃花仙人,品味的不过是不为人知的心酸。“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落魄文人的自我陶醉,有几多自我麻醉,又有几多无奈?

以是为桃花源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