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闲步生云的头像

闲步生云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6/24
分享

说竹

中国人喜欢竹,除羡慕其凌虚御风,昭然有节之外,更爱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卓然成材。

竹节在地下蛰伏三年,出土之后,可以三天一米的速度生长,雨水充足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一天三米,在植物界无出其右。

在中国南方,竹子是重要的建筑和生活材料。笔者少时,家里的撮箕、簸箕、筲箕、刷帚、褥席、椅子、床箦、晾衣杆、筷子无一不是竹制。更有一些家庭的墙壁都是用竹子代替。至于搭篱笆、给瓜豆搭架,更是非竹不可。

竹是制作弓箭的主要材料,在冷兵器时代弓兵就是王者。李陵带五千弓兵,与右贤王十万匈奴大军鏖战一个多月,可见远程输出的厉害。草船借箭、后羿射日、百步穿杨的故事家喻户晓。戚家军的鸳鸯阵,每组人马配备一根削尖的竹杆,可劈可刺,神出鬼没,捅得倭寇人仰马翻。

竹子不仅是兵家象征,主凶杀,更是音乐的载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无限思乡之情,终究只有竹笛知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除了家用、武用、乐用,竹子还可食用。

李廌《咏笋》诗中写道:节藏泥泽气凌空,荐俎宁知肉味重。未许韦编充简册,已胜丝委诳蛟龙。短萌任逐霜刀重,美干须烦雪壤封。他日要令高士爱,不应常奉宰夫供。

竹笋可食,竹青可入药,竹节可贮酒,而竹根制作的烟袋在民间更是一绝。熊猫以竹为食,全球独一份,把中国人对竹的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就这么评价竹子显然是不全面的,只要两句诗就能诠释竹子在中国文化至高无尚的地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不过是在二指宽一条竹简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后来人们不再用竹简记事,蔡伦造纸,用竹木为浆,漫山遍野随风摇曳的翠竹,为文化的繁衍和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据说蔡伦的哥哥因使用竹浆加稻草生产出黄纸,不堪书写,便烧给祖先,祭祀天地。自古及今,不管贤愚贫贱,终究离不开黄纸翻飞的那一天。

勘箭是古代郊祀的重要礼节。皇帝祭天完毕,回到宫门,行勘箭之礼。金吾大将拿着一根竹杆,皇帝拿着一个用黄金打造的箭镞,合符为信,开门迎驾。

所以,竹子还是礼器,是沟通天地,赋予皇权合法性的表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