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闲步生云的头像

闲步生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0
分享

回乡记行

国庆节带家人回了一趟老家恩施,这趟行程彻底改变了我对家乡的观念。

我离开东乡红土已近三十多年,期间虽多次返回恩施县城,但始终没有到乡下老家看看,故而对乡下老家的概念一直停留在三十年前。

那时交通不便,乡民进一趟城可谓不易。从恩施县城到红土乡路程107公里,通常需要八小时以上。山高路远弯多,让人望而生畏。

从县城到红土乡如果从空中划直线,估计就二十公里不到,从地面走也就翻越两座大山。从县城出发,一路向下到达浑水河,然后从河底开始爬坡,到达山顶后又开始下探马尾沟河,然后从马尾沟可盘旋而上,不多久就可抵达红土乡。

站在距离县城70公里的新塘乡的最高峰旗峰山上,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恩施县城。清朝末年,乡民造反,就有人试图在旗峰山顶造大炮轰击恩施城,虽然只是妄想,但可见两地直线距离之近。

恩施的山实在太多,多到无法命名,即便是横亘在东乡六镇之间的两座大山都没有名字,只在公路经过的重要地段有一些诸如城墙口、山花咀、峁山、长湾之类的小地名以作标记。

那时我在县城读高中,每年寒暑假回家一次,最怕就是坐长途汽车。司机为了赶时间,开得快,经常急刹车,满车的人纷纷前倾甚至摔倒在车厢,呕吐那是家常便饭,车厢里充斥着呕吐物特有的酸臭味、发酵的汗味,蛇皮口袋里的鸡屎味,各种臭味与高高扬起的灰尘、汽车未充分燃烧的尾气掺杂在一起,吸一口,别提有多酸爽。

那时红土乡还有不少小煤矿,大大小小的运煤车把本就狭窄不平的公里压得支离破碎,坑坑洼洼,别说走车,就是走人都特别艰难,故而每次回到县城,我都不敢提及回乡下。

此次回乡虽然时间紧,但我们做了万全的准备。先是在县城东门买了香烛冥币,后来又在半途买了大量的鞭炮。此次回乡下的唯一目的就是拜山祭祖,故而一大早就出发,务要一日之内往返。

路途仍然是107公里,路也就是那条唯一的盘山挂壁公路。时代的进步并不能缩短空间的距离,科技的进步,也无法在崇山峻岭间拓宽道路原本有尺度。但一水的沥青路面,规范的行道标志却大大加速了整个行程。穿梭如织的车辆并未轰鸣喇叭抢道穿行,而是井然有序鱼贯行进,极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两岸青山蓊郁,浑水河与马尾沟河因下游筑坝水位上抬,巨大的湖面呈现深厚的宝石蓝,与两岸壁立的万仞青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公路两侧遍植枫木和皂角树,火红的枫叶与迎风怒放的皂角花盛妆打扮着初秋的乡间田野,一颗颗硕大的柚子挂在枝头,伯劳鸟在杮树枝头蹦跳,对一颗颗红灯笼般熟透的杮子挑挑捡捡,活脱税一幅丰收质检员的模样。

祭拜非常顺利,此次拜山,我们将高曾祖三代都祭拜到位,各位老祖坟前干净整洁,看来其他亲戚也经常前来祭拜,这颇让人欣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此言诚不我欺。

中国人慎终追远,对土家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老祖宗开枝散叶,子孙后代落叶归根,现在移风易俗,实行火葬,没有了祖茔之说,但最起码要经常带着外地的媳妇、网络时代的孙子回家叙叙谱,论论家常才合人情。

媳妇是广东人,对土家的一切都十分新鲜,原本对回乡下她还有些许恐惧,但到亲戚家一番交流,吃一顿土家苞谷饭,尝几片土家腊肉,听亲戚讲着怪怪的普通话,一股亲情油然而生。下午返程时她拉着亲戚的手不肯走,已经打成一片,混成一家人。

家乡变了,变得山青水绿人美,家家户户修起美丽的小洋楼,用上宽带电视自来水。当时咱们算了一笔账,像这种住户分散的大山农村,把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真是一件不敢想像的工程,更遑论四好乡村公路村村通,电网家家通。

曾经把大山挖得遍体鳞伤的小煤矿关闭了,一家家民宿饭店开起来了,操着各地口音的旅游者纷纷到这偏远的土家山村体验风情,检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色。

曾经让我在大城市抬不起头的乡音蛮腔成了土家文化的名片,那些土里土气的西兰卡普,成了旅客的心头好,就连核桃、八月楂、野杨桃这些土货也成了硬通货。

改变山村是交通吗?不全是。是资源吗?不全是,仔细想来,是理念。

曾经的乡民急急忙忙地把满山满岭的木材砍伐一尽也不能图得温饱;遍地开花的小矿山也没有为乡民带来财富,而生态建设、两山理论彻底颠覆了土家山寨的发展思路,守望着漫山的原始森林,打开山寨大门迎接各方宾客,这种发展思路源远流长,永续不断。

107公里的山路,我们一天之内走了一个回来,感觉欣喜不已,这在交通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来是一道未解之迷,在土家山寨,则是一道加分题。

回乡的感觉真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