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成海的头像

金成海

网站用户

其他
202106/03
分享

红色之旅 赓续红色文脉


红色之旅 续红色文脉

——荆门市作家协会鄂豫皖红色采风活动纪实

金成海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2021年3月25日10时许,雄浑的男声和激越的女声唱出的一首首带有“鄂豫皖”记号的红色经典歌曲,在一辆行驶在武荆高速公路上的大巴车里回荡。荆门市作家协会组织的鄂豫皖革命老区红色采风活动,在这饱满深情的旋律中拉开帷幕。

把作家队伍拉到渗透着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去感受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浴血奋斗的历程,感知我们的来路,赓续红色文脉,创作出红色文学作品,是我们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活动组织者之一、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韩少君如是说。

金寨:不忘初心的灵感

车行4个多小时,红色采风团的25名团员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安徽省金寨县。

金寨县地处鄂豫皖边区,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境内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相继组建了多支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主要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用生命书写了金寨的革命史。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金寨考察,第一站来到红军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在霏霏细雨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瞻仰了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随后,驱车行驶一个多小时,考察了花石乡大湾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红色采风团花了两个半天时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行进,体会了党的领袖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重之情,不忘贫困群众的拳拳之心。继3月25日下午参观红军广场后,3月26日上午,红色采风团来到花石乡大湾村,离总书记对这里的考察整整过去5年,大湾村的174户415名贫困人员已经脱贫,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值春万花盛开,春意盎然的季节,新建的通村、通组公路,直达农户门口;翻修一新的砖石墙小瓦盖的民居,整齐地排列在村街两边;村街中心,几户农户摆出了他们订制的小商品,采摘的新鲜竹笋。村民们无不自豪地向选购他们山货的采风团成员们回忆起5年前总书记来这儿考察的情景,把总书记从哪儿到哪儿,路过谁家,到了谁家,说得清清楚楚,仿佛是发生在昨天的事儿,仿佛总书记还在他们身边,领袖与平民的情谊在这讲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红色采风团成员、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黄旭升最近正在创作一首歌词,大湾乡之行,让他豁然开朗,他激动地对团员们说:“总书记不辞辛劳地考察地处偏僻的贫困山乡,充分体现了他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来到这里,为我的歌词创作提供了灵感。”当晚,他在下塌的宾馆创作出歌词《少年》,其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不忘初心 我们不等闲,过去的成绩都是铺垫……”

红安:矢志不渝的信仰

作家,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常人没有的思维,有比常人更丰富的情感世界;作家,也是个普通的群体,他们也食人间烟火,也有喜怒哀乐。在鄂豫皖,在红安烈士纪念碑前,那举起的右拳和那庄严的入党誓词,融进了他们的特殊与普通。

3月26日下午,气温骤降,天空还下起了小雨。红色采风团成员任由雨珠打在脸上,在寒风中排成两列,由党支部书记韩少君领誓,作家们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安不仅是有着61名开国将军的全国第一将军县,而且还有两任国家主席从这片红色土地中走出。这些革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正是矢志不渝的信仰,使他们成为共和国的脊梁。

 

每月一次的重温入党誓词,既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市作协会员胡蕙蓉,为了参加这次红色采风活动,又不耽误自己的工作,主动向单位请了年休假。她说,“我就是要在红色的土地上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作家始终是要以作品说话的。市作家协会主席李诗德,从小爱好文学,上班期间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退休后,就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他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大量有力度、有温度的正能量小说,成为全市作家的标杆。今年的《天津文学》第二期刚刚发表了他创作的反应农村扶贫开发的短篇小说《虾有虾路》,讴歌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李诗德认为,革命老区地方虽小,但气场大,是庚续红色文脉的好地方。他说,最近正酝酿创作一部红色题材的中篇小说,是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作品,红色之旅正好可以找到感觉。

参加这次采风活动的作家,有几位已年近六旬,在接下来的七里坪拜谒烈士陵园的活动中,他们脚踏齐脚踝的雨水,坚持到活动结束。今年61岁的省作协会员、小说作家钟清平,是怀着“充电”的目的参加红色采风团的。因他年纪的原因,朋友们劝他这次就不要进到烈士陵园了。他说,刚才还重温了入党誓词了呢!冒雨拜谒革命烈士正好是检验我们不忘初心的试金石,我怎么能缺席?

新县:践行将军的忠诚

每到一地,红色采风团都选取当地最有红色特点的地方,接受最直观的红色教育。3月27日。河南省新县。采风团到达的最后一站。

采风团请来的临时讲解员介绍说,新县是一个人口只有38万的小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多方联络,介绍乡亲们外出务工,发展“打工”经济。目前已经有近半人口走出大山,有的还走出了国门,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摆脱了贫困。

无独有偶,90年前,这里也曾走出去一个人。

讲解员把大家带到了新县籍著名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的故居参观学习。简朴的农舍,掩藏在山坳里,显得偏僻和闭塞。当年,一腔赤诚的许世友将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告别母亲和妻儿,毅然投身革命,出生入死,以忠诚担当演绎自己传奇一生的过程中,自觉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事业。作家们仔细地打量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思考着忠诚的含义。

省作协会员李评是一名文学功底较深厚的作家,他扎根扶贫一线,一去就是5年,克服了生活上的不便,行走在荆门城北偏远的贫困山区,与村两委谋划脱贫产业,为贫困户推销蜂蜜,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徘徊在许将军的故居前,他感觉自己下沉5年的路子是对的,彰显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决心在工作之余,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潜心创作一批忠实于生活、忠实于人民的文学作品。

几名女团员在采风过程中,为了保持对红色土地的足够尊重,一路下来都是素颜。她们所接受的也是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忠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忠诚是共产党员的起码品格;忠诚是经典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来自钟祥的女诗人鲍秋菊,酷爱诗歌,心无旁骛地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2019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在下山的路上,她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做事做人都要向许将军那样,忠字当头。”

来自乡镇的市作协会员周永凤,用一首《七绝.怀念许世友将军》作为当天的日记:

戎马征程几十年,

钢筋铁骨薄云天。

拳拳孝子千秋颂,

赫赫忠魂万古传。

好像是有意考验红色采风团团员的意志似地,几天的行程,几乎都是阴雨纷纷,但红色采风团经受住了老天的“考验”,坚持走完了事先规划的红色行程。3月28日,当他们踏上归途的时候,恰好云开日出,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他们,似乎想见证他们的红色经典横空出世。

市作协主席李诗德在总结这次活动时,充满了信心:“红色采风活动是市作协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又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意义非凡。相信通过采风活动,一定会促进荆门的文学创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