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雨沐青的头像

春雨沐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10
分享

望月集·卷5·书与读书(一)

人啊,一晃二晃三晃,几十年就晃过去了。想想过去,其苦几何?其乐几何?其中与读书相关的苦乐又有几何?细一回想,好像苦多乐少。

我们这一代人,读高小时就遭遇文革,这之前不知读书之乐,这之间缺少读书之机,这之后深有读书之累。

从“一二三”、“人手足”、“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读起,读了四、五年,头从文盲壳里才钻出一小半,还处在迷迷糊糊的阶段,虽不谙读书之苦,又焉知读书之乐?

十三四岁,正如身体需要大量营养一样,需要各种好书作为精神食粮的时候,文革烽火四起;如饥似渴要读书的欲望才蠢蠢欲动,就被批判老师们的情势所压抑所代替;纵然要读书,又有几本书可读?这是浑浑噩噩的阶段。

改革开放时代到来,有书可读了,但又读得何其辛苦,简直是参加了一次“八年抗战”,先大专后又本科,只见头发日稀,体肉日消。读古今中外,从原著到辅导书,再到考试大纲(大纲其实不是读是背),一本一本又一本,本本读得脑瓜疼;而立之年学少年,夜半尤有读书声。

结果,文凭是到手了,拿着小红本一阵欣喜。但如今究竟还记得多少?用得着李商隐诗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记得在考古汉语的前一晚,急翻三本计约上千页的主要辅导书,偶然翻到“钱”字等几个字的解释,留下了印象。第二天,试卷中恰有此题,心中大呼侥幸侥幸。这一次过关很险,所以印象特深。现在仅记得“钱”的解释:“古代一种农具也”,其他都忘却了。

这其实如同打麻将,偶然摸到一张好牌,其乐趣是不上品位的。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紧紧张张。工作之余攻自考者,大都有此同感。

我以为,读书的乐趣应当存在于欣赏之中。挣脱功利主义的枷锁,杜绝日常琐事的噪扰,才能悠悠然入欣赏佳境。一边读书,一边想着这一段会不会考试,或想着摘抄精彩的观点、词句,以备搞创作、写论文,或想着这次会不会提拔,明天的彩票去不去买,晚上的约会穿什么衣裳之类,读书能读出多少趣味呢?

唯有拨冗避繁,闭门谢客,目不斜视,耳不旁骛,身如禅定,心如止水,好书在手,清茗在侧,或轻吟慢诵,细品细尝,或大快朵颐,一醉千觞 ,这才是妙哉!乐哉!读到忘情之处,或拍案称奇,或离座徘徊,或舒颜一笑,或潸然泪下,或扼腕三叹,或掩卷长思,或怅然若失,或如醉如痴……这才是入了忘我之境的真读书、真欣赏。

走笔至此,我不禁要自问:本人又有几回读书读到这般田地?少得很。勉强回忆,依稀有几回吧。少年时,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文革后期,读《毛主席诗词》、《红楼梦》、《呐喊》、《徬徨》、《故事新编》等,不知不觉中整个心灵被引入一定境界。

读唐诗宋词或名家散文时,有谁能读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不神往?读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不动情?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赞叹?读书人的至乐,毕竟在此了。

可惜读书四十余年,这样的乐趣享受并不多。

但愿退休之日,给自己创造一个读书小天地,心灵大乐园,选几本好书,从头读起,听古今中外不死的人们一一吐露自己的心声,定会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我向往并坚信这一点。

2000年1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