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皓的头像

石皓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6/09
分享

摄影的本质是人文——读《阮义忠谈艺录》

首发文汇报


        阮义忠是中国台湾地区的著名摄影家。他一直坚持以人文摄影为主,其作品已经成为反映台湾地区乡土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他的摄影作品没有太多观念,也没有过多创作背后意义的阐述,而是把人物和场景,构建出一个散文化的瞬间。在他的摄影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一种真诚、踏实和纯粹的意境。质朴天成,浑然一体。

《阮义忠谈艺录》收入了阮义忠百余幅经典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像是他人生的底片,加上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让文字与影像互动,产生更强烈的共鸣,表现了一种生活美学的意义与艺术人文的情怀。此书共有三本集子:《听见看见想见》《摄影美学七问》和《未完成的梦》。

《听见看见想见》是黑白影像背后一段又一段故事的再现:“我之所以会把书取名为《听见看见想见》,是因为我特别注重‘见’。我认为那不只是视觉,而是一种触感。真正的‘见’来自生活本身,而不是阅读他人的经验。”阮义忠以个人视角,回顾了自己成长生涯中的故乡往事、风土民情,把台湾地区社会的历史变迁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木匠家的孩子所看到的不同人群的生存景象。他用镜头把台湾的历史人文记录下来,充满了温度与希望。

阮义忠同时还回顾了与很多摄影师交往的趣事与细节。像方大曾、庄灵、吕楠这些在阮义忠摄影之路上亦师亦友的摄影家们。这些成长的瞬间,与摄影本身记录生命与情感的多元性,让阮义忠的作品中拥有了更多咀嚼不尽的诗性。阮义忠的作品以人文纪实为主的风格,跟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方大曾的战地摄影中探讨了生命与艺术的关系;他在庄灵的时光影像中,梳理了温情的两岸往事;而在与吕楠的交往中,阮义忠感受到更多的是人文意义。用镜头去感触不断变化事物背后的温度,这是阮义忠一贯的主张。他在“看见”中,见的是摄影的文化敏锐力,是独特的艺术眼光。2013年,他开始举办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建立自己的工作坊。他所传达的摄影观念与思维始终是“对生存环境的珍视,对人间事物的关怀,富于人文精神。”这也是阮义忠提炼出的摄影最核心的意义。

另外,阮义忠还分享了自己阅读的“私人艺术史”,不光写了熟悉的艺术家,还写了大量书评。这些阅读的感触,更丰富了摄影的边界,从“诗人摇滚歌手”科恩,到瑞士摄影大师罗伯特·弗兰克,无一例外地影响了阮义忠的摄影观念。


《摄影美学七问》作为阮义忠的理论作品,是从1986年开始连载在《雄狮美术》上的对谈文章。书中采访了三位跨界大咖陈传兴、汉宝德和黄春明。其中,陈传兴在美学、哲学、精神分析和影像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与成就,多重身份的交织,让他的摄影作品更耐人寻味;汉宝德是台湾地区著名的建筑师和文化评论家,在建筑理念、美学等方面见解颇深,他自从接触了摄影以后,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体验;黄春明是台湾乡土作家,他主要写台湾的农村生活,反映农村的面貌与民情。他在写作时也拍了大量照片,反映小人物的悲欢情状。

对谈虽然以讨论摄影为主,但由此扩展的文化视野与人文见解,让我们颇有启发,从社会个人、文化传播、建筑文学等层面,深刻地诠释了摄影的重要性。在书中,阮义忠传达了一个思想:摄影是人文,并不是技术。我们有时太看重技术和构图,以为那是摄影的本质,却不知那些瞬间的故事和延伸的意义,才是表达的核心。

从摄影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对它的思考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件事情、一件东西,以及符号、元素上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反复探寻作品背后所传达出的社会价值。阮义忠通过这种跨界的形式,寻找一种新的探讨摄影本质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摄影与美学方面的诸多见解。

《未完成的梦》是阮义忠对丁雄泉、谢理法、庞曾瀛、廖修平、赵春翔、萧勤等八位旅居海外的重要画家的访谈。这本书的创作初衷主要基于作者从小就有一个当画家的梦想。虽然没有成为专业的画家,但是这样一个未完成的梦,是他一生当中最宝贵的的夙愿。

阮义忠从小就喜欢画画。他曾经画过钢笔画,后来这些钢笔画成为了书籍封面的设计和杂志上的插图。1970年,阮义忠在高雄服兵役的那段时间是他跟画画走得最近的一个成长阶段。海外华人画家的访谈,大多数都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那时,他在台湾,遥想巴黎、纽约的这些华人画家,与他们书信交流,充满了仰慕与敬意。在台湾小岛上,他曾经写下这样的文字:“在随着大海晃荡的船上,我一封又一封的给海外画家们写着信,日头无论是升是落,都会挂在水平线上,像个大火球。我眼睛追着光,心想,在地球的表面,有人正陪着我做画家梦。”那个时候邮资很贵,他为了省钱只能把字写得很小。他在船舰上凭栏而望,听着海浪的声音,幻想着自己的画家梦,那是一段美好而甜蜜的记忆。直到他70岁,重新整理这本书的时候,仍然留下了当年幻想画家梦的万千感慨。

他描绘的海外画家群像,反映了华人艺术界的探索和成就,向我们讲述了海外画家异乡漂泊的故事。他们在海外的见闻和往事,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对艺术的认识,这些文字与故事都是横跨多个领域的,并且把创作理念和情感融汇在一起,让我们对人文美学有了重新的思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