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长源的头像

江长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31
分享

闻一多故乡浠水行

闻一多先生的大名在中国妇孺皆知,早在上中学的时侯,一篇《最后一次演讲》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课文,让我对闻一多先生钦佩有加,崇拜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一直想到闻一多先生的故乡浠水走走看看,没承想一次以闻一多先生的名字冠名的全球华人怀乡征文大赛,给予了我来到这位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志士的故里——浠水采风的机会。

连日春雨润田园,兰溪万亩菜花香 Vol.01

第一站/兰溪镇

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是浠水县兰溪镇。由于连日来淅淅沥沥的春雨,空气中满是湿湿的味道。当满载我们的大巴来到兰溪镇境内的时候,公路左右两侧的山丘上,层层梯田里大片的金黄色向我们扑面而来,油菜花漫山遍野地开放,煞是惹人感慨。恰逢当地正举行“唱响大别山”第三届浠水县兰溪镇油菜花节,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热烈。我们在油菜花节开幕式现场观看了一会儿节目,然后在美妙悠扬的歌声中,踏上了开往戴家洲江中岛去观赏油菜花的轮渡。

当我踏上戴家洲江中岛的时候,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展现在我的面前,阵阵油菜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如一只贪婪的小蜜蜂,恣意妄为地深呼吸着,享受着春日田园的芳香。层层叠叠的油菜花在春风中摇曳,似金色的海浪一般此起彼伏,晃得我眼花缭乱,满眼都是油菜花。也许是连日来春雨滋润的缘故,这里的油菜花正勃勃地地开放着。这里油菜种植面积之大,油菜花之绚丽,着实少见,不负兰溪万亩菜花香的盛名。

春风吹绿竹瓦镇,漫山遍野桃花红 Vol.02

第二站/竹瓦镇

告别了兰溪的万亩油菜花,在浠水县委宣传部领导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桃花盛开的竹瓦镇。

由于已到晌午用餐时间,我们来到一座满是桃树的山脚下的一户农庄用餐,好客的农庄主拿出了当地地道的特色土菜招待我们。一种大别山麓黄冈一带流行的特色小吃软萩粑吸引了我。它是将野生软萩(清明菜,鼠曲草)扎碎与糯米粉粘米粉加60℃温开水揉成面团,黑芝麻加白糖拌匀做馅,做成圆饼再用微火烙制而成。软萩粑以软萩为主要原料,软萩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介绍其能够“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因此软萩粑作为当地一种特色小吃,还有一定保健价值。软萩粑那独特的清香随着腾腾的热气飘散在农庄小院,令人垂涎欲滴。

相对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软萩粑,更吸引我们的是农庄旁边山上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大部分文友的心绪早已飞到了那片桃林,我们匆匆用完午餐,一行人来到了这片桃树林,一个个兴奋地在桃树林中来回穿梭,尽情地享受着这大自然中的美景。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正浓正艳丽的时候,远远望去,那盛开的桃花仿佛一片片胭脂,染红了整个山坡,胭红一片。又如同一团团云霞,映照着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地。那粉红色的桃花一团团一簇簇,挤满了整个枝丫,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童,争先恐后地向人们露出笑脸,展现出自己的艳丽丰姿。

我们从山坡的一面翻过山顶,来到山坡的另一面,也许是向阳的缘故,发现这一面的桃花开得更加张扬且绚丽多姿,煞是惹人喜爱,纷纷在桃花林前合影留念,试图留下春天的印痕。

我们在桃花林中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桃花好看,但时不我待。我们不得不离开,因为按照行程安排,今天我们还要到白莲镇斗方山观光。

白莲镇内隐仙山,斗方山上访先贤 Vol.03

第三站/白莲镇

一路上,文友们正在讨论着浠水县各乡镇的镇名起得很有文人气息,什么兰溪、竹瓦、白莲,一股浓浓的文化味。陡然听说这一站是登斗方山,纷纷考究是哪几个字,起初我以为是陡峭的“陡",后来浠水县宣传部黎部长解释说是斗方的“斗”,因为从远处看此山颇似一个硕大的米斗倒扣在河畔上而得名,我们又是感叹了一番,此名取得形象。

斗方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苏东坡、佛印和尚曾在此饮酒谈禅,清朝状元刘子壮、陈沆及翰林院学士范思皇等在此作诗吟赋。斗方山旅游资源丰富,山中天然洞府遍布,怪石嶙峋,山下白莲河水库为鄂东第一大人工水库,风光宜人。

大巴车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盘盘绕绕的盘山公路,在一块朱红大字写就的“下马碑”前稳稳停下。“文官落轿任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此狂心歇,武官下马管它金戈铁马叱咤风云就地杀气灭”。随车导游招呼我们纷纷下车,我等既非文官亦非武将,更应遵规守约,总不能坐车登山吧,那样既不尊也失去了登山的乐趣。

下车后,道路左侧的山坡顶的禅寺门框上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斗方禅寺”四个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为古刹增色不少。

经过几十级石质台阶,我们进入了禅寺大门内。寺内别有一番洞天,放眼望去,整座禅院尽收眼底。大雄宝殿、天王殿、东坡楼、方丈室、祖师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顺着台阶往下走是莲花池,也叫放生池。池上有廊桥与另一侧连接,在廊桥的中部是一段石拱桥,从石拱桥左右两侧分别建有甬道往池中延伸,两侧甬道的终端各建有一座凉亭,供游人休息和观光。

我们经过廊桥,来到对面山坡,一一参观了众殿堂,我对一座石殿内的一条石梁啧啧称奇,一条重约一吨有余的石梁只有一端镶嵌在外侧的一面墙里,而另一端则在室内悬空伸出两米有余,没有任何支撑,似有随时坠落的危险。然而当地镇领导介绍,此石殿看似建造粗糙简陋,然而历经千年,此石梁不坠石殿没垮。这太有背现代力学原理了,不由我不惊奇。

听说斗方山多石洞怪石,我们参观完众殿堂,从右侧来到后山腰,先观看了舍利宝塔,后沿山间小路,一路往山顶观光探询。只见山南侧,奇石林立,每块巨石均显淡淡的青绿色,千姿百态。更有洞府遍布,令人游兴倍增。有罗汉洞、八卦洞、飞云洞、百合洞、观音洞;醒酒石、撑腰石、灯笼石、连花石、三生石等。我在撑腰石前捡了一根木棍,也有模有样地在腰间比划了一下,挺直腰板在巨石前站立了一会儿,然后虔诚地把木棍直立着放在撑腰石的缝隙处,据说自此以后有此石撑腰,腰板会很硬气。我还到传说是苏东坡和佛印和尚谈禅饮酒后,在此醒酒的一块巨石上站了站。当地镇领导介绍说,来过这块醒酒石后,不饮酒的人以后至少可以喝半斤,喝酒的人从此喝不醉。我真怀疑我这个滴酒不沾的人以后真能喝半斤酒。

穿过罗汉洞,我站在山顶一块突兀的巨石上,向山下俯瞰,山腰上有一层薄薄的云雾缭绕,山脚下农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旺,一片片金黄,号称鄂东第一人工水库的白莲河水库闪着粼粼波光,好美的一幅山景田园碧水画面。

志士捐躯已归去,国人建馆常缅怀Vol.04

最后一站/闻一多纪念馆

来到了浠水,闻一多纪念馆是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这也是我们采风的最后一站,也是这次举行首届“闻一多怀”全球华人怀乡征文大赛颁奖典礼的地方,是这次行程的压轴戏。

游完斗方山,天色已晚。旅游大巴载着我们向浠水县城进发,夜宿威尔顿大酒店,由于白天旅途劳累,我也没顾得上到浠水县城街头观赏夜景,早早洗了睡,准备第二天参观闻一多纪念馆,一夜无语。

老天似乎也有意缅怀闻一多这位爱国诗人、学者、志士,第二天一早,天空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经过十余分钟的车程,我们冒雨来到了闻一多纪念馆。一进纪念馆大院内,纪念馆门前广场中央一尊闻一多柱着拐杖的巨幅铜像耸立在我们面前。闻一多先生身穿长衫,脖系围巾,眼睛直视前方,气宇轩昂,仿佛是对新中国充满向往和期待。

这是一个仿古庭院建筑,古典园林环境。座落在诗人故乡凤栖山麓的清泉寺遗址上,内院与前场均是被鹅卵石铺砌的曲径小道切割成不规则的绿茵草地,各种花草,正迎春开放,争妍斗艳。右侧院墙壁上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播放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同时以字幕的形式播报今天的活动信息。

进入馆内,一幅巨大的以红烛为背景的红色背景墙展现在我们面前,背景墙上有闻一多先生的画像和手书《红烛》全文,背景墙的墙脚地面上,有一排排电子红烛,正在闪闪发光。随着讲解员饱含激情的讲解,我们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红烛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馆内陈列十分丰富,有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介绍、著作、诗、文、书、画、篆刻、金石手稿和遗物;有国家lingd人和近现代中外文化名人、学者、艺术家关于闻一多的文论、专著、题词、诗文书画原迹或影印件,及有关文献资料,都十分珍贵。

我在一处复原闻一多先生“最后的一次讲演"场景的音像展厅久久不愿离去,听着先生那慷慨激昂的声音,我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当年讲演现场,受到鼓舞,怀抱一腔爱国激情,随时准备赴汤蹈火,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纪念馆门前,在婀娜多姿的舞蹈表演中,悠扬的歌声中,朗诵者对闻一多著名诗歌《故乡》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首届“闻一多杯”全球华人怀乡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拉开了帷幕。

颁奖典礼刚一结束,大雨骤歇,这次活动圆满结束。

浠水的美景太多,闻一多的故乡太美!两天的行程无法一一前往观光欣赏。对于三河润泽,五峰炫秀的浠水,我真希望有充盈的时间,再一次来到闻一多的故乡,再一次来到浠水,好好地尽情地游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