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长源
一日,我所在住宅片区供水网主管道破裂,导致大面积停水。因事发突然,家里也没有储备用水,这下可好:饭做不了,衣服洗不成,澡也洗不了,更要命的是马桶也冲不了……,高楼大厦的,一时哪里寻水呢?真是让人非常郁闷。
虽说停水的事不是经常发生,但每年总有那么几回,有时遇到水站设备大修,也会导致停水,每当这个时候,我尤其想念故乡的水井。
我的故乡在湖北红安的一个小山村,水资源还算丰富,村里有大大小小八口池塘,另加村外一条小河。然而,吃水则主要是靠水井供给。相对来说,水井里的水比池塘小河里的水干净卫生多了,水质也好一些。更重要的是,故乡的水井从来没有罢过工,仿佛有不竭的源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每天都可以看到村民挑着水桶到水井取水的情景。自己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也时常和哥哥或弟弟到井里抬水,再到自己能够挑得动一担水时,也常常帮家里或爷爷奶奶挑水。当年挑水的一幕幕,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印象深刻,尤其是故乡的水井,甘甜的井水,让人永生难忘。
记得故乡的那口水井,是在一座小山的山脚下,据说这口井下是一处山泉泉眼,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是人工一寸寸地往下掘进,一锄一锄地挖出来的,井大概有十米余深,以确保储水量。
这口水井里的水,甘甜醇厚,口感极佳,颇似一句广告语说的那样:XX山泉有点甜。不像城里的自来水,一大股漂白粉的刺激气味。尤其神奇的是,这口井里的水冬暖夏凉。
每至夏日,烈日炎炎,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口干舌燥,胸闷口渴之时,只要来到井边,用手掬几捧井水喝下,那甘甜冰凉通透的井水,沁人心脾,立马神清气爽。
这还是救了人一命的水井。记得有一年,一个夏日正午的时候,一个路过我村的外乡人,因为中暑,晕倒在我村村口的路上,村民发现后,马上将这个外乡人抬到村内荫凉地带,有热心的村民舀来一瓢井水,加入几滴十滴水,喂给这个外乡人慢慢服下,同时掐人中,奇迹出现了,这个外乡人渐渐地苏醒了。苏醒后的外乡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了看眼前的井水,拿起了瓢,一饮而尽。
村民大都知道井水解暑解渴。有聪明者夏日里在井水中加入几片薄荷叶,在锅中烧沸煮开,再加入一点白沙糖,将水摊凉,再灌进军用水壶,外出劳作时,带上一壶,不亚于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任何凉茶饮料,环保实用,解暑解渴,绝不会有任何添加剂。
这是一口不冻的井。每至冬日,无论天气多冷,这口井里的井水永远不会结冰,且井口上方时常腾起白色的水蒸气,用手一摸,有温热温热的感觉,不似夏天的井水冰凉通透。
清晨和傍晚是井台最热闹的时候,村民大都选择在这个时候挑水。在这个时段前往水井的路上,时常会遇到三三两两挑水的村民,相互道一声你早或放下担子聊上几句,各家的家长里短或村里的什么新鲜事,往往就在挑水的路上或井台边上传播开来。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在自家院落里串上一口水井,装上提升水的水龙头,手一按压,水哗啦啦直流,煞是方便,免去了远程挑水取水之苦。只是养育了村里不知道多少代人的那口老井已是繁忙不再,渐渐地门前冷落鞍马稀,很少有人问津了。井台上长满了青草,井内壁也长满了青苔,这口古老的水井显得有点落寞。但它始终不悲不喜,不溢不枯,静静地安祥地呆在那儿,全然不去理会村民对它的遗弃。
国家对民众饮用水的重视,让这口古老的水井再次焕发了青春,村里争取到国家饮水工程项目资金支持,决定家家户户安装自来水。在选择水源时,村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口古老的水井。
于是,将这口井重新挖掘修缮,在井上方建了房子,安装加压水泵,将水源源不断地送入家家户户。村民个个高兴的合不拢嘴,没想到住在乡下,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有细心村民,将这口井里的水灌了一瓶,带到城里质量检验局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居然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加工处理的水,竟然有如此水质,是城里那充满漂白粉味的自来水无法可比的。
村民取用水方式的变化,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也见证了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
一口水井,养育一方人。我是吃着故乡的井水长大的,故乡那甘甜醇厚的井水,给我烙上了故乡的烙印,让我时时想起故乡,想起那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