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长源的头像

江长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4
分享

镌刻在碑石上的纪念

一转眼,父亲离开我已经十年了,母亲离开我也三年有余,我对父母亲的思念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

父母去世后被安葬在故乡的祖坟山上。每年清明节,我和哥哥还有弟弟总会带着各自的妻子儿女从不同的城市回乡祭奠,为父母的墓茔添上几抔新土,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祖坟山上植被丰茂,满山的青松苍翠欲滴。一座座坟茔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青松之间,这些都是我这个家族祖先的坟墓。自从我的祖辈居住在这片土地上起,历代故去的先人都安葬在这个坟山上。他们都和我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有着共同的基因。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坟墓中,有一些立有墓碑,也有很多是没有墓碑的。从那些立有墓碑的碑文上,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哪一辈的祖先,叫什么名字,有哪些后人,隔我们有多少代远。而那些没有墓碑的坟墓,若是年代久远,则无从考究;若是年代近一点的,或许还有人记得。

在那些有墓碑的坟墓中,我找到了一座古老的坟墓。透过刻在碑上的文字,我看到墓主的后人中有曾祖父的名字。据推算,墓主应该是我上五代的祖先。如今我也年过半百,这座坟墓应该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在两百年后的今天,我能够确认祖先的墓地,这不得不说是墓碑的功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记忆也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消失。而碑石的记忆则要长久得多,只要碑石不烂,则记录长存,这大概是为什么人们都喜欢为逝去的亲人立碑的缘故吧。为父母亲立碑也一直是我们在心里盘算着的事情。

父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三人,历尽千辛万苦送我们读书,把我们培养成人。如今,我们都离开了家乡,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自从父母亲去世后,家乡变成了故乡,只有每一年清明节,我们兄弟三家才会相约回到故乡,齐聚父母坟头为父母扫墓。

我们时常感叹,在我们有生之年,每年回乡扫墓应该没有问题,而我们的子女都出生在城里,在城里长大,故乡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留在印象中的不过是之前偶尔回乡看望一下爷爷奶奶,陪爷爷奶奶过个年过个节。如今爷爷奶奶都去世了,故乡里已经没有他们亲近或熟悉的人了。在我们百年之后,他们如果回乡祭祖扫墓的话,能不能找到坟头还是个问题;抑或他们的子孙后代想回故乡寻根,会不会像我们面对祖坟山上那些没有墓碑的坟墓一样茫然呢?想到这些,兄弟三人一致认为立碑很有必要,这既是对先人的一份长久记念,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一个交待,还可以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

我们决定今年清明节前将父母亲的墓碑立好。春节刚一过完,离清明节也越来越近了,我在二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回到了故乡,通过在村委会任职的表弟联系到了一位专门经营墓碑生意的周老板。据表弟介绍,周老板具有丰富的刻碑经验,十分熟悉本地的风俗习惯,周边十里八乡一些人家的红白喜事都是请他操办。

周老板开着一辆面包车,很快来到了我们约定的碰头地点。这是一位精明能干的生意人,面相和善,精神饱满,时年已六十有六,身体状况非常好。他和我一起驱车来到了墓地,察看了墓地的地理位置,我提出了立碑的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他提供了一些墓碑版式供我选择,因为我父母的坟墓是安葬在一起的,我最终选定了一个双墓墓碑版式,并确定了碑文内容。

一切对于周老板来说都是熟悉的工序,他按家乡风俗习惯,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开工了。刻好碑文后,他邀请了几名工匠一起施工,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将墓碑立好了。在墓碑正面两侧修了护栏,前方修了拜台,拜台上预留了焚香祭拜时插香的地方,墓碑的左右两边刻了一幅对联:“父恩深似海,母德重如山”,两块碑石正上方的中间位置刻有“百世其昌”的横批,整个墓地修缮一新。完工时,细心的周老板还不忘买来香、烛、冥币、鞭炮进行一番祭奠。

我将立好墓碑的视频发到家族群让家人们看,家人都比较满意。至此,我们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以后回故乡祭奠父母时,可以面对墓碑倾诉我们的怀念,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至于找不到祖先的墓地。

立碑只是纪念先人的一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纪念都离不开人。离开了人,碑石上的文字也只是冰冷的存在,有了人的纪念才显现出温情。一个家族只有不断地兴旺发达,子子孙孙繁衍生息,这才是最长久的纪念,也是对祖先最长久的慰藉和祭奠。

我们每个家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只要每个家族都兴旺发达,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才会长盛不衰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2年清明节前于武昌南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