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学志的头像

张学志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05
分享

糁汤甏肉及其它

老济宁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热腾腾的糁汤开启的,是从一碗香喷喷的甏肉落幕的。

但是,这些本地人奉为美食天花板的小吃,却经常让外经地人感觉很受伤。因为不会读这些美食的名字。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因此,国内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家秘籍的小吃,但名字一般都通俗易懂,为的就是加大传播度。北京烤鸭,天津麻花,兰州拉面,广州叉烧包,都一目了然。

但是,在运河沿岸的山东济宁,外地人想吃本地小吃,有时就不仅拼文化程度,还要拼文化底蕴。就说遍布大街小巷的鸡糁、羊糁、猪糁,就让外地人感觉,这字儿从小学到大学都没见过。按照习惯的见生字念一半的思维惯性,便会读作参汤。记得多年前来济宁探亲访友,去喝糁汤是夏天,当时心里还很疑惑疑,大夏天的喝参汤,多上火呀。直到汤端上来才知道,是用鸡汤冲的鸡蛋。也才知道糁不念shen,而是念sa。

大凡地方小吃,都有很强的地域性,只是近年来才出现安徽牛肉板面在河北遍地开花的现象。一位原籍河北的朋友,回原籍安徽,想吃正宗的板面,找了几条街也没找到。据说除了太和县,安徽的其他地方板面并不多。

济宁的甏肉干饭,是又一个让外地人看名字发蒙的美食。一些门面不大的餐馆,挂着“中华第一甏”“运河第一甏”的醒目招牌。所谓甏肉,是采用精选新鲜五花肉或里脊肉,配以传统特殊工艺制成,伴米饭同吃,确实鲜香。此项工艺已有六百多年的传承。而各家招牌上的这个甏字,是念“彭”,还是念“瓦”,就难住了没做过攻略的外地人。

以鲁菜做底蕴,既有孔府宴的精致,也有梁山菜的粗犷,还有微山湖的水产,所以济宁小吃也是真正的味道鲜香、营养丰富。尤其是一些小巷里的苍蝇馆,别有风味。一日,在一家小馆,专门点了一盘很家常的肉丝炒绿豆芽。年长的老板兼厨师兼服务员说,越是家常菜越难做,他的这道菜讲究食材,肉要用里脊肉,绿豆芽要用小店自己生的,这样炒出来,才能肉丝嫩滑鲜香,豆芽粗壮爽脆。小菜端上来,果然话符前言,肉荤菜素,二者融汇,让人口齿留香。

一个人对家乡的认同,包括对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方言俗语等多方面的认同。这也体现在口味上。自己的祖籍,是济宁市下辖的泗水县。这泗水,就是“子在川上曰”的那条川,“胜日寻芳泗水滨”的那条水。几年前,自己从小离开故乡泗水在东北生活了几十年后回乡,吃到一道汤菜时,我竟脱口而出,滑丸子。亲友都很好奇,都说滑丸子只有咱们泗水有,难道东北也有?我说东北哪有这个,只是小时候在家乡吃过,几十年都忘了。今天这地瓜面的滑丸子一进口,一下子就想出名了。

想想,自己都觉得神奇,难带味觉也能刻在基因里?作家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信矣。

近期又来济宁,正逢春暖花开时节。一日,在古运河边遇到一稞大树,自认为在东北林区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自己,却不认识是什么树种。亲友颇为费解,连杨树都不认识?自己打开手机软件一查,还真是杨树,只不过不是东北的青杨,而是土生土长的杨树。亲友还捡拾了一些杨树落下的杨花,我问这毛毛虫样的东西有什么用,他说明天晚上可以加一道特色菜。经过他的精心调制,这菜果然别有风。

济宁地处运河中段,自古交通畅达、商业发达、民风通达,而地方美食小吃也是远近闻名,真的让人吃一次想一生,吃一生想来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