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有交集的“老外”中,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贡献率,白求恩都是不可低估的一位,伟人还为他写就了《纪念白求恩》的千古雄文。
纪念馆的大门,伫立着一尊白求恩半身雕像。纪念馆的前言,便是那篇大气磅礴的《纪念白求恩》。石家庄的华北烈士陵园的白求恩纪念馆,近距离、全方位地感知、还原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于 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其祖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父亲则是一名慈爱的牧师。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白求恩作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定是按部就班的科班出身。从资料介绍中了解到,青年时期的白求恩卖过报纸,竟然做过食堂侍者,教过书,当过记者。巧合的是,他竟然是自己从事多年的新闻界的前辈,而且是来自在我的家乡曾经实施林业综合集约经营国际合作项目的加拿大,不由拉近了心理上的距离
白求恩从多伦多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英国海军和加拿大空军服役,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和圣心医院工作,发表了14篇很有价值的医学论文。展览图片中,戎装的青年白求恩,似乎有些违和感。
那个时期的白求恩,风华正茂,风度翩翩,在音乐、文学、美术等多方面都颇具才能。在美术方面是个油画发烧友,对瓷器颇有研究,曾在蒙特利尔办过画展;在文学方面是个文学青年,曾在著名杂志发表诗歌,后来在中国时还写作过小说,可惜尚未完成就去世了;在艺术领域,曾在蒙特利尔创建了一所专门为贫民儿童提供美术教育的儿童美术学校。那时的白求恩,妥妥的一枚斜杠青年。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多才多艺的青年白求恩,也有让人始料不及的另一面。他因为罹患那个时代还被视为绝症的肺结核,加之一战后欧美青年一代的颓废风气,他也一度作风不羁,迷失了自己。与此同时,他的婚姻也是多次生变,离婚后复婚,复婚再离婚,让他一个时期里麻醉自己,与酒精为伴,以娱乐场所为家。
一个人在困境中不能自我救赎,就会从炼狱走向地狱。白求恩就是白求恩。他依靠超常的精神毅力,毅然走出至暗时刻。他不仅医好了自己的病,更医好了自己的心,成就了一个英语版浪子回头的故事。
一个热爱和平、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外科医生形象重新回带人们视野。他加入加拿大共产党,立下遗嘱后参加加拿大援助西班牙人民志愿军,并担任战地救护队长。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全面开启。白求恩以国际主义者的胸怀,积极呼吁世界各国人民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积极报名参战。经加美援华委员会批准,他于1938年初从加拿大温哥华启程,经香港、汉口到达延安。他不愿留在后方,而是立即转赴抗日前线的晋察冀边区。到前方去,到战场去,到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去,这是白求恩的信念。救死扶伤,服务抗战,是他的职责,更是他的自觉。他坚强乐观、昂扬向上,与中国抗日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他在一封写给美国朋友的信中写道:“我不计较日常生活上的艰难,深山里的徒步行军,既无取暖的炉子,又无床铺和浴室。过去的生活曾经引诱过我,但是为了我的理想,那些日子就让它一去不复返了吧。”
展览中,陈列的白求恩当年在前线用过的生活物品,让人遥想当年的艰苦岁月。普通的餐具、老式的煤油灯、破旧的皮袄,都是岁月的见证。当年,在农村简易的手术台前,他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战斗紧张时,甚至要昼夜连轴转。已经无法统计,他为抗日伤病员做了多少台手术,他为根据地的老乡治好了疾病。
沉思中,我的眼神不由被一幅白求恩身背药箱、在风雪中策马疾驰的油画所吸引。1938年冬,他顶风冒雪两个多小时,疾行120华里,赶到八路军三五九旅驻地,为一名右肘关节被子弹打穿额度伤员作手术。当时,伤员出血不止,生命垂危。 “时间紧迫,不能查验血型耽搁时间了。快,抽我的血,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因为白求恩前两天刚为一名伤员献过血,大家怕他身体吃不消,极力劝阻。白求恩一边挽起袖子,一边坚决地说:“战士们流血牺牲,我们献点血算什么?”带着白求恩体温的200毫升鲜血,缓缓地流进八路军伤员体内。随后,他又成功地实施了手术。这个收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故事,感染了我们几代人。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伟人的定论,彰显了白求恩精神的精髓。这种精神,超越肤色,超越种族,超越信仰,让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欲火冲绳、凤凰涅磐。世界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有无数白求恩这样的仁人志士,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岗位不同,贡献相同。
从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来到本就贫困、又被战火荼毒的抗战前线,艰苦的生活反倒更加激发了白求恩坚强的斗争意志。“我不计较日常生活上的艰难。过去的生活曾经引诱过我,但是为了我的理想,那些日子就让它一去不复返了吧。”展览中的一封他在前线写给美国朋友的信,体现出了他真实的思想境界。医者人心,可赞可叹。
展柜中,有个叫“卢沟桥”的药箱模型,颇为引人注目。原来,白求恩看见用当地百姓用毛驴搭载粪驮子送物品很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便灵机一动,和大家一起研究,制做了这种新型的驮运药品工具。不但装卸运输方便,而且在抢救伤员时,在两个驮子上架块门板便可以做手术台使用,简单方便,一物多用。因其外型很像桥,白求恩便给它起名叫“卢沟桥”。伟人说,那时候,“从前线回来的人说道白求恩,没用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因为一次意外事故,白求恩手指感染,不幸牺牲。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纪念馆外,白求恩便长眠于这片燕赵古地上。汉白玉精雕的白求恩塑像,在阳光下如同其人证阔步走来;枫叶元素设计的陵园,那个伟大的灵魂还在闪射着无尽的光华。他真正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对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做出了职高评价。直到现在,国人中还有很多老人,能够背诵《纪念白求恩》的段落。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些处事为人、自我修养的标志性内核,是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留给全人类的精神遗产。他的精神,远远超员了人道主义层面,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本世纪初,中国网民评选白求恩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致以。白求恩纪念馆已经建成半个多世纪,成为品读伟人的《纪念白求恩》、凭吊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事迹的圣殿一般的存在。
生子当如孙仲谋,做人应像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