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学志的头像

张学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3
分享

陡河上的那座水库

大凡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盛衰历史,印证了这一论断。

从唐山市区向东,汽车越过一个称作鞠家岭的高坡后,一片阔大的水域进入眼界,这里是陡河中游的陡河水库。

一般人都以为,北依燕山、东滨渤海的唐山一带,应该是水源充沛。但实际情况却是,自然界亿万年形成的地形构造、气候物象,导致自然降水不够丰沛、河流径流区域不够广阔,属于缺水地区。

在唐山,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户人家的九个儿子,为拯救陷于旱灾中的乡亲,出去寻找水源。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股山泉。但是,山势高峻,泉水难于流出。一位道士将九兄弟变成九头牤牛,用犄角顶出一条深深的沟,把泉水引出山洞,流向低谷之处。泉水弯弯曲曲流过许多村子,造福沿途百姓,九头牤牛却被累死。人们为了纪念九头牤牛,把这条河叫做牤牛河。后来,清朝入关途经此地,皇帝听说这个故事很是感动。古代有龙怕牛顶的说法,又因“陡”与“九”谐音,于是把牤牛河改名为陡河。

发源于华北平原北部的唐山地域的丘陵地带的陡河,虽然流域不广、流量不大,对于中国洋务运动的发祥地地、环京津冀城市群中产业基地的唐山的钢铁、煤炭、水泥、陶瓷行业兴旺,是一条决定命运的河流。

解放后,城市不断扩容、经济不断增量,陡河还只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唐山地区对于水的需求缺口不断增大。而且,由于陡河曾经在1949年发生严重洪灾,致力陡河迫在眉睫。于是,经过精密勘探、精准设计,一五计划开局的1955年,陡河水库工程动工,历时一年竣工。在疏通河道、修整河床的基础上,在中段凤山脚下的地势低洼地之处,人工拓展、蓄水成势,这就是陡河水库。

这是河北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具备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性作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犹如冀东平原上的都江堰。在其后,陡河水库共拦蓄洪水18次,成为冀东平原的重要屏障

时值初夏,陡河水库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图轴,一簇簇细浪缓慢涌向岸边,像逐渐淡去的往事。一群全身白色的江鸥,时而俯冲贴着水面飞翔,时而冲向高空滑翔,应该是它们的心中充满了诬陷的惬意

据老唐山人讲,当年修筑水库会战时,劳动者发扬愚公精神,依靠一把把铁锤、一根根铁钎、一柄柄铁锹、一柄柄铁镐,建起了接近4公里长的拦河大坝,最高处达20米,创造了高峡出平湖的奇观。据曾经参加过会战的一位老人将,会战之时,三万多人参战,白天顶着烈日干,晚上借住月光干,肩头磨出厚厚老茧子,一顿能吃八个馒头。

水,滋润了城市,养育了城市。唐山,依靠钢铁、煤炭、水泥、陶瓷等重工业,成为京津冀一带的产业担当。

蓝天白云,绿树成行,眼前的陡河宛如一位长途跋涉的游人,在这里恬淡地停留、惬意地小憩。水是生命之源,李白诗中的河,苏轼笔下的湖,都是人类对水的认知;雄浑大气的《长江之歌》,婉转悠扬的《蓝色多瑙河》,都是人类对水的赞语。

历史也像一条神秘的长河。这条河有时波光潋滟,有时惊涛拍岸。1976年那个致暗时刻,唐山一带地壳突然断裂,等于400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瞬间爆发,24万人瞬间阴阳两隔,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地球之痛、人类之殇。

看过凤凰网的一段视频,采访当年救灾功臣的讲述。当时的陡河水库,更是遭到重创、万分危急。大坝下陷1米,主坝裂纹50多处,随时都有决堤可能。如果洪水冲入唐山市区,就会使刚刚遭遇地震重创的百万人口的城市再遭灭顶之灾。

旁边是被洪水冲击得隆隆作响的大坝,头上是余震之中摇摇欲坠的工房,40名子弟兵子弟兵们四人一组,每组十分钟,用了八个小时,才用绞车提起几十万吨重的闸门,解除了大坝决堤、倒灌市区的危险。至今,当地的地震幸存者说起往事还仿佛历历在目。

随着这座英雄的城市在废墟上重新崛起,原有的水库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借助1982年国家引滦入津工程良机,陡河水库接收了来自南方的水源补充,不仅提供发电、灌溉等工农业生存用水,还为沿途的鱼米之乡、工业之城增加了动能。

2010年7月17日,习近平同志视察唐山时,作出了把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

英雄的唐山人民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经过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折射着时代之光,花海展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唐山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地区生产总值比震前增长近400倍,重新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切,陡河水库功不可没。

没有黄河的浩浩壮阔,没有长江的源远流长,陡河以一种气度和胸怀,孕育了一方土地、一方子民、一方文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