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漠耕的头像

漠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7
分享

雪线上的红驼赛

雪线上的红驼赛

漠耕


入冬以来,草原戈壁乌拉特后旗就没拉断过下雪。雪,一场紧着一场,将这有亿万年厚重历史的恐龙之乡勾勒成一幅素洁的水墨画。而赋予了草原最美的生机与灵性的,不是眼前的雪景,是胜名远播的红驼。红驼,是行走在雪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是萦绕在牧民心头一支悠扬的杭哈长调。

乌拉特后旗牧民对红驼的感情犹如父母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每年冬春之交,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原生态红驼民俗文化艺术节。今年天公作美,为一月十二日这场盛大的草原节日再次送来了银装大礼。身披银装的沙丘和原野荡起了一条条舞动的雪波,而雪线上红驼在朝阳下飞扬着金质长毛,闪着透亮晶莹的光辉。

天刚蒙蒙亮,一列列棕红色的驼队在晨光中已经阵列森严。骄傲优雅的红驼头上,背上落满了银色的雪霜,高凸丰腴的驼峰,身着艳丽蒙古服的骑手稳稳安坐其上。严冬寒风料峭,哈气成冰。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草原勇士驾驭红驼奔腾驰骋的激情。雪线在阳光下闪耀着起伏的银辉,似乎等待着这场欢潮快点到来。

上午九点,原生态红驼民俗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

几个蒙古族长者,穿着艳丽的蒙古袍,戴着皮棉帽,脚蹬长筒羊毡靴,骑着红驼昂首挺胸地从白茫茫的雪线上悠闲地走下来,在蓝天金阳映衬下,炫目的空旷让人感到几位长者仿佛是自天而下,亦或是自古老的民族传说里走来。他们是牧民中执掌祭祀的长者。

艺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祭火与祭驼。

乌拉特蒙古族有五项祭祀,即:祭火、祭敖包、祭牟纳山、祭哈萨尔、祭黄河。其中,祭火是首要的内容。祭拜火神是蒙古人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现。在蒙古人的意识中,火为大地母亲所创造,是长生天赐予人类的礼物。人们每日每时都离不开火,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所以祭火是所有祭祀活动中占首要地位的习俗。

祭祀火神要用羊胸叉、奶食品、酒等供品。通常在胸叉内填满红枣、黄油、冰糖、奶酪、柏叶、哈达等,用白色羊毛线缠绕九圈后煮熟。到了晚上上灯时辰,男女老少要穿上节日德盛装,等待着点火的时刻。“祭火”时,男主人双手托起煮好的羊胸叉放入火中。由长着领着,全家人这时围着图拉格顺时针转,对着火焰向火神祈祷,祈求火神保佑草原风调雨顺,五畜兴旺。

祭驼源于上古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受萨满教影响,认为万物有灵,众生平等。骆驼于牧人如兄弟般亲密。骆驼的耐受力和善良品格使牧民特别珍视,认为骆驼为天赐之神物,逐渐作为神来供奉。他们把驼群中体格最健壮的骆驼挑选出来,贡献给天、地、山神,名曰"敖恩根特莫"。白骆驼是首选对象,因为是驼中珍品。牧人们对白驼不宰杀,不使役,不出售,每年祭拜,养老送终。祭驼活动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可溯源于舜之前。

祭驼时,只见一个穿蒙族长袍的长者,先在香炉台(蒙语“桑根英德尔”)上点燃香火,然后在蒙古包前的火撑子里点燃柴火,他娴熟地撒柏枝香,点亮一排酥油灯,这时其他的人把装有糖果、奶食品、酥油等供品的盘子和砖茶、白酒、驼奶、哈达、全羊背子等祭品都摆在佛像前,喇嘛庄严肃穆地念着《贡吉勒塔目》经,此时有人牵着几峰体型高大健美的红公驼,绕着香炉顺时针转,前来参加活动的人都跟在后面,往香炉中祭洒白酒和刚煮好的奶茶,直到诵经结束。那熊熊燃烧的火焰里,洒下了蒙古族人美好的祈愿与祝福。

蒙古族祭驼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它包含着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思想,是蒙古族对骆驼无私的帮助一种感激和崇拜。作为万物之灵长,如此对待自己的豢养的家畜,唯有蒙古族有这样的善念了。蒙古族对天地,山川、草木,动物都有着深厚的崇拜和信仰。这次参观红驼大赛,让我最为震撼心灵的就是他们这种与万物和谐共生的世界观。


乌拉特后旗茫茫的戈壁草原有天然牧场3529万亩,生长着289多种荒漠和半荒漠草原植物,喂养了5万多峰戈壁红驼,拥有“中国红驼之乡”“驼球之乡”“双峰驼之乡”“速度驼之乡”的美誉。 戈壁红驼属于阿拉善骆驼品系,因其驼毛纤维长、绒丝细、产量高而蜚声海内外。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戈壁红驼逐渐成为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支柱产业。

赛驼是原生态红驼民俗艺术节上传统项目,也是最令人兴奋的看点。今年的赛驼因大雪覆盖而比以往更加靓丽壮观。

早已整装待发的驼队,列队赛道。雪地的光芒映照着旌旗招展下红驼与骑手的雄姿。高大矫健的红驼昂扬着蓬勃的激情。驼峰上的骑手手握缰绳,弯腰勾背,蓄势待发。发令者见各队都已准备完毕,便挥动手中的红旗下令开始。

早已憋不住劲儿的红驼,如离弦之箭,扬蹄冲出起点。骑手策驼飞驰,百十峰速赛驼抖擞着红色的长毛,四蹄卷起雪沫和尘土,向着终点飞奔。骆驼奔跑有点上下颠簸,不像骏马那般平直迅捷。但速赛驼从三岁开始训练,在骑手的驾驭下,速度也是相当的快。

健硕的红驼夹带着风沙狂奔,宽大厚实驼蹄弹起滚滚雪沙尘浪汹涌而起,远处的雪野闪烁着明媚的光泽,期待着英雄的骑手夺旗摘冠。所有的赛驼紧紧相随抵达终点时候,引起人们一阵欢呼。摘得冠军的骑手洋溢着微笑,亲昵得抱住他的坐骑的长颈,感激他的伙伴为他赢得了荣誉。

紧接着,群驼冲沙开始登场。数百多峰红色骆驼从高高的雪丘上拥挤着俯冲而下,沙尘在骆驼脚下与身后卷起滚滚雪浪。雪沫与黄沙在混合成一道黄色的河流。在浩渺的雪原上,舞起一条金黄的飘带。威武壮观的红驼雄赳赳冲下来的一瞬,比的是骑手和红驼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红驼的耐力。每峰驼都是骑手的兄弟,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群驼冲下雪丘一刻骑手和红驼成为了草原赛事最亮丽的风景。

赛驼后,蒙古族长者还要吟诵《头驼赞》颂祝词。颂祝词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大意是:

尊贵高尚的骆驼神啊/请给你的驼群带来佑护和吉祥吧/让你的母驼全部怀胎/让你的子孙具有雄伟的身材/让你的种群壮大和发展。

伴随颂祝,所有的牧民都要向骆驼神像磕头祈祷,祈求自己的驼群膘肥体壮,家庭幸福美满。

驼球赛是艺术节又一大看点。各队出各五名队员在宽阔的场内抢球,击球,赛手时而俯身勾球,时而策驼带球,时而提缰打转,时而尾追击球。多种精湛的击球技术和乘驼技艺并用,而且还巧妙利用乘驼的掩护于暗处发力,赢得抢球的机会。驼球技术是一项传承古代骑术的高难度骑乘技艺。除了人与骆驼的默契配合,还需要骑手的勇敢和智慧。

红驼艺术节上还有更多的民宿文化展示。游客可以体验骑骆驼;与牧民一起亲手搭建蒙古包;体验搓驼毛绳的古老智慧;感受制作鼻棍的传统方法等活动。每项活动都凝聚了蒙古族传统的不同寻常的智慧,显示了他们坚忍不拔的骆驼精神和不屈服任何压力的民族性格。赛驼充分展示了蒙古族人崇拜自然,崇尚武力,信仰万物的文化特征。这一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已经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牧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名片。

广袤无垠的戈壁滩,欢乐祥和的草原赛场。在这里你可以放纵情怀,卸下疲惫,打开胸怀,涤荡灵魂。这里是忘记俗世凡尘的乐园,是梦想起飞的殿堂,是民族融合的共情地,是古老文化传承的展示场。来到乌拉特后旗,你会被这支盛满民俗文化的草原奇葩深深地迷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