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漠耕的头像

漠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8
分享

梦里依依巴运情

梦里依依巴运情

漠耕

下了火车,已是灯火阑珊的光景了。出了临河站,只见最后一班巴运班车,停在广场中央,车灯温柔,车内温馨。上了班车,一路向北,载我到达某宾馆。

回望已经远去的巴运客车,如一位憨实朴素的老农,不辞劳碌,不计负重地奔驰在漫漫长途上。留给街道的是一路的明亮的车灯。

巴运,自我记事起,就在巴彦淖尔全境运行着。巴运情,自我上学起,就在巴彦淖尔人心中装载着。山沟卯梁,乡村土道,城衢街巷,哪都有他们的身影。巴运客车,托起了巴彦淖尔客运的整个江山。多少提篮背袋的农民工、老人小孩,妇女男子都依靠着巴运客车出行;多少农资货物都依靠着巴运客车运送;甚至一句话、一封信、一个重要的文件都依靠巴运客车来传递。

曾几何时,我的家乡朝阳村到临河只有一趟班车。乡亲们把它称为临河车。我上学只能坐临河车来往。它每天早上五点钟准时发车,我必须在四点起床穿衣,洗漱,吃饭,收拾行李,然后在父亲的陪伴下,出家门,往西边公路去等临河车。这时候,天黑地如锅底,星星泛着慵懒的光,似乎在沉睡中。父亲用手电照明,在四周搂几把干草,找几根木棍,一堆篝火瞬间就攒成了。点燃了,火光照得大路明亮,冷气随之散去,烤着火,心里的暖流不断涌动。父亲说,生堆火,一来可以温暖身体,二来可以提示临河车有人等车。不然黑黢黢的,容易错过班车。

我开始不懂,后来才明白父亲的用心。等车,父亲也有不一样的学问。想到父亲凭着一股子钻劲儿,自学木匠,学会了修理自行车,学会了盖房子,学会了初高中数学,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我就心里禁不住赞佩。父亲做事,一定会是独立思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度。父亲有句名言,叫做“求人不如求己。”所以,他一生都在创造与奋斗中提升自己,也打造着我们这个家。

车来了,我顺利的上了车。在车上,我从后车窗望出去,见篝火照映下的父亲,依然在望着巴运客车,望着客车上他的儿子,一个刚离开家外出求学的毛头小子。

以后,巴运客车载着我,在家与学校之间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次。每一次上车,都有一种家的温馨感觉。因为朝阳村是临河车的终点站,司机要在乡政府的招待所过夜。所以,他和乘客的目的地是相同的,自然要同车上的老乡拉话。每次都会聊些乡里的奇闻轶事,或者是风流韵事,让听者或者受益,或者逗乐,有一种如在家中的亲切感。我虽然是学生,不会乱搭话,但听着这些满注着乡音的拉话声,心里就颇觉温暖。

坐车次数多了,司机就认住了我。而且也知道了我周五回家,周一上学的规律。每次到了燃起篝火的地方,就会大按喇叭,鸣笛催我。我就撒腿飞奔,一路小跑箭一般的上了车。司机就笑笑,说你小子以后早点,不然不拉你了。我羞赫地笑笑,就这么一次,下次不会了。

还记得有次去临河考试。那是我第一次到临河。那时的公路都是砂石路,也叫搓板路。汽车跑上去,有节奏的颠簸着,发出一阵阵的哒哒哒声,震得人耳鼓发麻。车速就提不起来,所以从朝阳村到临河得走九个小时。到了临河,人早饿成软面条了。不知是谁提议,到一家叫做“翠花上酸菜”的饭店吃猪骨头焖面。那顿饭那个香啊,简直人间无俩了。十几个人十二斤焖面,没用五分钟,一扫而光。酸黄瓜菜吃了好几盘,大蒜吃了个没数。吃完饭,所有人满嘴大蒜臭气,熏得人脑袋疼。

这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瓜蛋子,一路嘻嘻哈哈地奔向宾馆,开了房间,就爬在床上看复习资料,预备明天进考场的事宜。

那是临河车带我第一次到临河。我才知道,临河原来比我想象得要大得多。考试间隙,我逛了新华书店,发现了一本河套叶子写得散文集《河套叶子散文选》,文章写得老辣,劲道,嬉笑怒骂皆有可观之处。于是掏出仅有的零用钱,握着手汗买下。

原来,河套叶子就是刘光明兄。若干年后,在市文联开会相见,提起买书这件事,光明兄说,早知道是你,应该送你一本才是,让你手心再也不必出汗了。我笑道,应该感谢你,没有你老兄的那本书,也许我还到不了市文联开作家代表会呢。

的确,光明兄那本散文集,给了我不少启发。写作这件事,就是这么奇妙,写出心灵的东西,就会碰到共鸣的读者。这可能在本质上是一场量子纠缠吧。

巴运给老百姓带来了无数便利和好处。住在偏僻的山村里的人们,每天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等待巴运客车到村。那时候,车上会下来很多客人,也有村里出门办事回来的人。这时候,村里就热闹起来了,大家伙都跑出来,迎接车上下来的人。帮忙提东西的,找人拉话的,乱作一团。巴运司机总是率先下车,帮助乘客取下行李,叮嘱拿好东西,别落下。司机与村里人,都是熟稔的,非常亲密。

二十世纪初,明安镇的赵宽买了一辆大巴车,加入了巴运集团,开始跑客运。后来,风起云涌,各个乡镇的个体户都争抢着买大巴车,搞客运。一时间,巴运客车成了致富的捷径,跑班车成了时尚的营生。其实跑班车是非常累人的。一天到晚跑十几个小时,还得给乘客提东西,帮助乘客放物品,车上车下忙个不停。这还不算,司机必须有个好脾气,和和气气才能跑长久。要是吃不了苦,忍不下气,那你趁早别干班车司机。因为每天见得形形色色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某些老年人,撒泼碰瓷大有人在。你必须尽心尽力帮助好每一位乘客,不能怼人,不能骂人,不能发脾气。不然你的车就会被举报了,或者有人就来找你麻烦。所以,能跑巴运客车的司机,都是千锤百炼的“弥勒佛”。

家庭轿车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这对巴运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巴运车上经常是零零散散几个乘客,拉不满人。司机为此很苦恼,而且还有私家车偷着搞运营,对班车运行也是一个挑战。但巴运车依然如故,肩负着历史使命,驰骋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求生。市场变了,运营方式就得变。于是,网约车应运而生。不管怎么变,巴运情是不变的。三年疫情期间,巴运客车在抗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很多巴运客车都临时改成了核酸检测站,临时医院等等,而且还运送医护人员支援抗疫前线等多项复杂的工作。无怨无悔地为抗疫付出了汗水和力量,成为抗疫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怎么能忘?乌拉山高速入口,十几辆巴运客车停在道路两侧,搭架起临时的核酸检测站。为支援抗疫,巴运人义不容辞。

怎么能忘?为运送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巴运客车载着10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

怎么能忘?巴运选派14辆客车,圆满完成了转运400多名额济纳旗滞留旅客来我市健康检测的任务,为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的生活不管怎么变,怎么发达。我觉得,社会还是需要公共交通的。公共交通作为老百姓切身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公共交通如何发展,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综合研究,系统谋划。无论未来的交通如何发展,我想巴运客车六十六年为河套大地的公共交通担当尽责,通行乡里,方便群众,服务八方,积累下的巴运情是不会改变的。2021年度,巴运公司被授予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是内蒙古唯一入选企业。巴运公司秉承着“奉献社会,共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价值观,一直在“情暖旅途”上做文章,为社会稳定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公共交通事业,是阳光事业,是民心事业,巴运客车一直在路上,巴运情,情满旅途,一直在老百姓的心上铭刻着。多少次,我在学校与家里的来回奔波中,巴运客车给予了我快捷便利的服务。看着那些依然在巴运客车上手握方向盘的司机,白发生雪,以前的年轻气象已经退去,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这个岗位,叫人不胜唏嘘。

每当灯火阑珊的夜晚,我总能忆起青年时乘坐临河车上学的情景。让人依恋那巴运司机带给人的踏实感和温馨感。人生一场大梦,转眼已是秋凉。但巴运情却在我的心上,永远挥之不去,铭刻在生命深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