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矫海青的头像

矫海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6
分享

梅香缕缕随冬来

小时候,对于梅花的认识还是在冬天。快过年的时候,小贩们会用木棍在一头捆上麦秸,再插上用杨柳树枝做杆、溶化的红烛片做得而成的腊梅枝沿街叫卖。在当时鲜花已经极少见的城市,生活措据的市民们会买上几枝回家,插在花瓶或酒瓶子里增添些节日气氛。蜡质的花瓣闪着光泽,再用黄线配做花蕾,非常逼真。母亲也会买几只枝回来,小心翼翼的插在玻璃做的花瓶里,每日端详一番,脸上便绽开欣慰的笑容。但这种梅花的缺点是一碰即破,不容易长期放置。于是后来又有了绢花,结实了,放置时间也长,但却缺乏真实感。

上小学的时候,接触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以及后来所读的唐宋诗词,才了解到原来梅花被赋予了这么多的含义和解释

大凡是诗人都有借物喻人、借物咏志的习惯,古今的咏梅诗词写梅花的坚贞不屈、积极向上、乐观主义的咏梅诗词,当以毛泽东的为首。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写出了乐观向上和浪漫主义情怀。写梅花的寂寞、谦让和孤芳自赏,那就要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读罢让人怅然若失唏嘘不已。李清照的咏梅诗词婉约凄美、代表了词人当时的处境“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芳姿”。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电影,巴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家》中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大哥觉民和梅表姐在盛开的梅花树下,含蓄的表露爱情的时候;《桃花扇》中,李香君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撒在扇子上的滴滴鲜血,被勾勒成鲜艳的梅花的情景,至今还清晰地留在脑海里。

母亲年轻的时候喜欢唱歌,做家务的时候,母亲总喜欢哼唱着原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在原野的小河旁……”,和毛泽东的咏梅诗河歌曲:“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许多原苏联歌曲和外国民歌我就是跟着母亲哼唱的旋律学会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拉扯着我。那时候日子过得好苦好苦,母亲就是靠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把我拉扯成人。

自从十梅庵建起了梅园,总想找机会带母亲一同去看一看,可总是因故错过。如今母亲已是80多岁高龄,望着母亲日渐蹒跚的身影,想起她一生的艰难,我眼中一阵潮湿。

今年 梅园花开时,一定带她老人家去看看。

2009年3月18日初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