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绍斌的头像

蒋绍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11
分享

母亲的丝瓜


前几天,母亲从老家来,背来一大包蔬菜:长的豆角,嫩的苕尖,以及小家碧玉般的秋丝瓜。望着白发苍苍满头大汗的母亲,妻过意不去,劝她以后大老远来不用带菜。母亲却说这些菜是她亲手种的,从没打过农药,施的是农家肥,味口更好。说她送菜来,还能为我们省些买菜钱。语气多有自豪!

母亲是村里出名的种养能手,最拿手的是种丝瓜。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又体弱多病,养家的重担就落在母亲的肩上,造就了母亲吃苦耐劳的性格。大集体年代粮食紧,自留地金贵,开荒就成了时尚。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房前屋后,但凡有零星半点空闲之地,母亲都要一锹一锄,开垦成一块块小菜园,种上土豆蔬菜弥补家里粮荒,卖几个小钱贴补家用。

乡下种丝瓜,多在每年的清明节后。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母亲种丝瓜有许多讲究。比如,种坑挖的比别人深,底肥施的比别人足,而且总是提前半个多月就要在墙边树脚挖坑埋农家肥。不过埋肥的学问也不小,肥多伤苗,肥少瘦苗,所以母亲施肥,仿佛都是算计好了,总能恰到好处的满足丝瓜生长。准备工作做好后,接下来就是下丝瓜的种子。丝瓜种子下地后,只要阳光充足,有雨水滋润,不几天丝瓜苗儿就能拱出地面。露头后的丝瓜苗在阳光下长得很快,六七天后纤细的茎蔓就开始顺着树身墙沿延伸,触须带着片片嫩绿向高处攀爬。母亲常说丝瓜不能懒种,要想丝瓜结得多,勤到架下摸。一旦丝瓜开花挂果了,下午太阳落山后一定要记得浇水,越透越好。说这时节的丝瓜,跟女人坐月子一样,不光要营养,还不能渴着!到了七八月间,墙沿树上早已是翠绿一片,长藤嫩绿间,缀满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儿。那些大大小小的丝瓜,感叹号般吊在藤下,风铃一样。微风吹来,院子里弥漫淡淡的花香,让人心醉,是夏日农家不可多得的风景。唯一一次煞风景的是有一次我捕捉丝瓜花上的蜂儿,不意让蜂蜇了,痛的我哭哭啼啼好半天,脸肿得比猪八戒的脸都大。多亏母亲用捣烂带汁的丝瓜叶敷蛰处,敷了几天肿才慢慢消退。此后,我再也不敢招惹蜂了,心里还感慨丝瓜叶的神奇。

丝瓜上市时,母亲的身影就格外忙碌,每天早上都要选摘丝瓜。最多时,一次能摘几十根。这些碧绿鲜嫩的丝瓜,母亲通常会送些左邻右舍,与乡亲们共享丰收的喜悦。余下的能卖则卖,卖不完的,一部分充当粮食进了我们的胃,一部分成了母亲制作冬春下饭菜“酸丝瓜”的材料。到了傍晚,劳累一天的母亲常和乡邻聚在丝瓜藤下小憩,在星空下讲笑话,唠家常,叹息和欢笑声不断,让小院充满了邻里间和睦相处的温馨。

丝瓜不但产量高,生长周期也长。入秋后,大多历夏的蔬菜,叶片由青转黄,渐渐没了生气。唯有“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的丝瓜,叶片浓绿,依旧不谢花黄,藤茎儿长的似乎更加旺盛,攀爬更高。母亲说摘秋丝瓜也要些技巧,要选嫩的摘,老了就会缺失水份,做菜也不滑嫩,营养价值不高。所以那些长在屋顶或树高处,长约半米,身体壮硕的丝瓜,只能任由其自然老去。不过这些老丝瓜也用处颇多:一来可以留籽做种,二来可制成丝瓜络,既可以卖钱,也可以用来洗澡洗锅洗碗……

前些年父亲走后,母亲坚持一个人住在乡下。虽说菜种的少了,但丝瓜年年总是要种的。也许,母亲已经把种丝瓜种成了一种希望或念想。在丝瓜花盛开中,回想自己年轻的样子;在一条条风中飘荡的丝瓜中,找回孩子秋千的身影;在满院攀爬的丝瓜藤中,缠绕对儿女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就这样,丝瓜年年花开花落,母亲渐渐衰老了。古人云“父母在,不远行”,遗憾的是在生活压力山大的今天,儿女已很难做到。尽管我们知道心里彼此挂牵,然而游子他乡,只能是无数次在夕阳西下时,热着眼睛眺望故乡的方向。有时和母亲通电话,母亲一开口就是爱的“唠叨”,叮嘱我们什么要安分守己,什么要吃好喝好注意身体……你问她在家安好否,她却答非所问地说她种的小菜如何如何抢手;说她的丝瓜怎样怎样的碧绿诱人……我只好转换话题,若无其事地谈天说地,努力把自己描绘成一副有钱人的模样,告诉她我的一切比她想象的更好。每次母亲听了都兴志很高,只是听得出笑声已不像以前那么爽朗了。

“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赵梅隐的《咏丝瓜》,我总觉得是写母亲。每读一次,都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鲜嫩和皲裂的丝瓜。想起那年冬天回家,院子老树枯藤下一个个被冷风吹得无法安宁的丝瓜络。母亲多像那些丝瓜啊,从青春到老迈,为儿女奉献了整整一生。

母亲这次来,我们留母亲小住,没想到母亲爽快地答应了。一家人都很开心。当天晚上,妻子选了二条秋丝瓜,轻轻刮去那层翠绿的瓜皮,露出白绿的丝瓜肉时,我笑着坚持要母亲炒菜。见推辞不脱,母亲系上围裙就上阵了。母亲先用淡盐水冲洗丝瓜,切片放入油锅翻炒至六七分熟时起锅,再往油锅倒入打好的鸡蛋小炒,几分钟后,倒入先前炒的丝瓜片,加上姜葱蒜末生抽和辣子翻炒。不一会,一盘清脆滑嫩的“丝瓜炒蛋”就炒好了。在这暑气倘未全消的秋天,在母亲怜爱的目光下吃着她老人家的炒丝瓜,儿时的温馨和快乐一下子回到眼前。怪的是,望着风烛残年的母亲,这儿时滋味,品着品着,眼一热,满是心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