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绍斌的头像

蒋绍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5
分享

古塔情思

古塔情思


    蒋绍斌


   生活的脚步,常把我带到不同的远方。在远方,我见过的风景名胜中,却从来没有一处比故乡的古迹更让我牵挂和怀念的!


    丙申岁末,群姐从襄阳回乡探亲,邀约同学回乡小聚。见次面不容易,况且时间也还来得及,不如出去走走。餐毕,大家决定去郑公塔。


    坐落在武穴市东部太白湖边的郑公塔,号称鄂东第一塔。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1年),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为鄂东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清壬申《广济县志》载:“因郑公者不知其名,宦居兹地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郑公塔,不忘所自也。”


    出花桥,沿龙莲路东行约十里,就到了郑公塔,因江河改道,小镇虽已没落,然历史辉煌。据《长江图说》和清乾隆《广济县志》记载,自明代成化年间,郑公塔镇作为华阳水系东北端的一个重要港埠,是周围几百里民众水上出入和货运的必经之地。因此,当时商贾云集,港内帆墙林立,灯火彻夜通明,集市繁荣,郑公塔也成了太白湖畔,看不尽千帆过往的灯塔。清代诗人王士祯游览太白湖后,留下了著名诗句:“浔阳东北白湖滨,雪汊纵横晓问津;何处云中庐岳影,满堤衰柳送行人。”


    站在小镇西街口的河边,远远就可以望见东南角楼市中,若隐若现的古塔。群姐说,这河当地人俗称塔河。河的南岸有一座高约数米的土坡,塔就建在它的上面。走过塔河桥,穿过一条青砖铺砌的古道,就到了高大雄伟的塔前。


    郑公塔系砖木结构,由石基、砖身、铜顶三部分组成,四周建有围栏。塔基的周围,长有不知名的野草,草色碧翠如毯,在冬日的阳光下,展示出春天的气息。靠西的一侧,有一座庙宇,乡人称为塔庙,又名“禅居寺”。庙宇与塔之间,种有几畦菜地,绿意浓浓。塔身的檐上也长了些小的茅草,塔顶还有一棵胡椒树,枝色葱茏。我像久别亲人的孩子,想仔细端祥塔的面容,围着塔身转了几圈。塔的底层是石砌的,非常坚实。每一层的上边,均用雕凿的青砖拼成八角形的塔檐,每只角上都砌有往上挑的鹤垛,砖有十余种型号,瓦则有九种不同样式。砖与砖,砖与石和瓦之间,均用了一种桐油、糯米和石灰调成的泥料连接,黏结牢固,使塔身建造整齐美观。


    古塔共有七层八面,每层外墙的四周靠近上一层的位置,都有雕刻的花形图案,连同那些密檐翘角的构件,古朴典雅,美丽大方。最上一层翘角的地方,还保留有人工雕凿的石孔,有铜链与三级葫芦型塔尖相连。我不明白这些小孔的作用,就向群姐请教。


    “这些小石孔都是用来挂铜铃的。据老人讲,以前上面八个塔角,链接八个铜铃,起风的时候,铜铃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古时湖中远客,移舟就岸,于夜静之时,站在塔下,或金樽赏月,对酒当歌;或抚琴观雪,吟诗作对;或登高望远,恣意胸襟。可惜铜铃已不复存在,那美妙清音,现在听不到了。”群姐是本地人,孩童时就在这塔下玩乐,知之甚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广阔眼界,一览胜景,我们向塔顶攀登。上了塔顶,远山近水,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在塔下,我常想,也许只有塔顶的胡椒树,最能感悟太白湖和古塔的心迹。当我作伴胡椒树,也不禁感慨万千!从古至今,太白湖也好,郑公塔也罢,在那缀满记忆的波纹或古老风铃声中,多少朝代来了又走了;无数匆忙的脚步,一次又一次敲响了岁月的钟声;多少樯橹扬帆远去的背影,带走了多少家的守望啊。我是无法聆听那遥远的回音的,世界万物何曾有过永恒?我们追忆过去,探寻事物的过往,何尝不是在找寻一种情感的寄托呢。


   也许,也只有在古塔之上,才能感受历史的厚重,才能感受岁月在时空中游走的轻灵。沧海桑田的记忆里,曾经与塔相依的太白湖,离古塔已经很远了。而我站在古塔上,任由湖风毫无缘由地扑面吻来,是那么的亲切,丝毫没有感受到冬天的寒意。我忽然明白,在异乡游历过的那么多风景,之所以不能让我牵挂和怀念,是因为他们只是我精神的驿站,没有我身边这古塔给予我的那份眷恋啊!在这冬的季节,我相信塔河岸边或更远的山树,那凋败的落叶,总会带着绿念重新回到枝头。


    眺望南面的太白湖和东北面的匡山,俯视禅居寺,功德桥,古镇,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远的,近的,每一个名字,乃至每一个方向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风景,当然也包括赶上一个好时代,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武穴人民!你看,这眼前绿油油的田野,何曾有去年七八月洪水侵蚀的痕迹?那油菜花海的影子,就在走来的路上。是啊,欣逢盛世,随着美丽乡村旅游大热,古塔又连着“禅居寺”,伴着“功德桥”,这“脚踏新月”、“塔顶银盘”、“寺塔映霞”、“斜塔吊月”、“顶溢蕉香”等众多的景观,在吸引众多游人远至的同时,必将令无数文人墨客,书写出更多赞美的诗篇。


    福地白湖畔,长河绕塔身。诗书郑公志,笔述孽龙呻。秦窑青砖老,胡椒旧叶新。千帆风看尽,美景此间真。


    登塔时,群姐让我作首诗,我苦无灵感。下塔时,适逢小朋友放学,望见塔河桥上涌来的花朵样的孩子们,仿佛置身在春天,忽然来了诗兴,虽难入方家法眼,也是我一时感怀,就以这首《古塔情思》为此行作结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