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来发的头像

贾来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408/09
分享

我与《诗刊》的不了情

说起我与《诗刊》的故事,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7年5月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一家县办国有企业的图书阅览室第二次见到《诗刊》。再次见到《诗刊》,有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就像邂逅曾经的女友,蓦然间就激动起来,仿佛把我拉回在校读书时的美好时光。

那时的《诗刊》,影响非同一般,尤其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怀揣着文学梦想的我来说,更是如获至宝。之前见到《诗刊》,是在一位语文老师的宿舍里。闲谈中听这位老师说,能在《诗刊》发作品,都是要有较大影响、较高质量的诗人或作品才发得出来,一般人发不了。如果我教的学生,有哪个能在《诗刊》发作品,哪怕是一首,那真是我的自豪和骄傲。这位语文老师的话和《诗刊》这本杂志的名称,也从此种在了一个对文学充满了热爱、敬畏与憧憬的文学青年心里。

雨过天晴的夜晚,工厂图书阅览室内灯火通明,看书阅报的人虽然不多,但个个聚精会神,看得很投入。此时的我,急匆匆地拿起摆放在桌面上的《诗刊》,一页一页地翻看,一首一首地品读。到了图书室关闭时间,我还舍不得离开。负责管理图书的大姐似乎看出了我的这份文学痴情,就微笑着说,只要我3天内拿来还她(因为图书室一周只开一次,即星期三下午7-10点),即可把杂志带回宿舍阅读。我感激地连说好好好,就这样把《诗刊》带回了宿舍。《诗刊》也从此成为陪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走出图书阅览室时,已夜间10点多。此时的夜空,一轮明月正深情地看着手拿《诗刊》的我。皎洁的月色仿佛为我留足了月下读书的光明,我借助月光,摩挲着诗刊,想象着有朝一日自己的作品也能登上这本国家级的诗歌刊物。此刻,工厂里的花园经过夏日骤雨的沐浴,透出清新的气息,各种好闻的花香不断向我扑来。我静静地站在园中,蓦然间就萌发了吟诗的冲动。稍一构思,便随口吟出了一首小诗:“诗刊真益友,助我启新程。明月知人意,当空照远行 。”心想自己的诗作要真能在《诗刊》发表,该是我人生多大的荣幸呀。但想归想,我却从不敢投稿。

不知不觉间又过了几年,我终于作出大胆决定,向《诗刊》投稿。那是星期天的上午,我利用休息时间,骑上自行车到离厂4公里左右的一家邮所买来信封和邮票,将诗作认真誊写在稿纸方格内,并附上一封致编辑的信。吃过午饭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邮件投进了邮筒。但一个月过去,没有音信,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过去,也没有音信。我有些心灰了,但我对文学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这期间,我始终坚持读书、思考和创作。在《诗刊》陪伴的这些年间,我的视野得以打开,知识结构得以拓展,写作水品得以提高。后来,到了2007年,我的3首旧体诗作《夏日即事》(外二首)终于亮相当年《诗刊》第9期。当我收到当期杂志时,心都欢跳得快要蹦出来。为了永久收藏这期杂志和信封,我就小心地用剪刀剪开牛皮纸信封,然后激动地拿出杂志,欢喜地放在办公桌上,把封面看了又看。当我翻开栏目,以最快速度找到我名字的霎那,我激动得差点流出了泪水。直至我把自己的诗作读了3遍,激动的心情才慢慢缓和下来。后来,我陆续在《诗刊》发表了不少诗作,包括《诗刊·子曰》“方阵”栏目也以整页的形式多次推出了我的诗词作品。

我自幼受父亲影响,还在初中时,就喜欢上文学。那时条件差,连买几角钱的书都成问题。记得为买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一百首》,我第一次大着胆子,从父亲的上衣口袋里偷走了5角钱,才买回这本绿颜色的小开本图书。那时,我对于诗词的酷爱,简直着了迷。虽然对有的诗读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一句诗就足以令我心向往之。我爱诗、读诗、写诗,几十年来从未中断。幸好一路遇上了全国各大刊物编辑的提携和抬爱,我的诗词作品才先后发表于《光明日报》《诗刊》《词刊》《中华辞赋》等全国各大报刊,荣获第五届华夏诗词奖二等奖,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闲吟寄兴》《宏轩斋吟草》等多部著作,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当选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云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

创刊于1957年的《诗刊》,迄今已有66年历史。66年来,经过几代《诗刊》人辛勤耕耘,《诗刊》以其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将刊物越办越好,为国民提供了诗歌的文化大餐,引领了诗歌的发展方向,构建了诗歌的时代高地。《诗刊》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当代诗歌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当代诗歌走向世界和走向未来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难怪被誉为“国刊”,斩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最美期刊”等大奖。《诗刊》设置的“当代诗词”栏目,有3个子栏目,其中的“本期聚焦”颇为引人注目。因为这个栏目选发的作品数量多,有诗、词、评论或创作心得等,所发作品都是当代诗词界大家的代表作品。占的篇幅也大,至少有3个页码。我经常拜读这个栏目的作品,而且还认真摘抄在笔记本上,以便时常温习。久而久之,我竟然奢想着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也一定能发表在这个栏目。一次外出参加培训,同行时问起有关编辑,回说我的作品也具备在此栏目发表条件。

回来后,我认真挑选作品,并请当地学识渊博的杨千成老先生为我写了一篇评论,连同诗稿发给了《诗刊》。不想半年多时间,我的作品终于如愿以偿被刊发在《诗刊》2019年7月号(上半月刊)“本期聚焦”。这期栏目,共选发我的诗作16首,评论1篇,并配发我的小照和简介。朋友读后,高兴地说,我们身边出了个诗人,多了不起呀。要是那位语文老师看到,不知要以什么方式来庆祝呀,只是这位老师因病已经去世了。

一路走来,我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进步,收获着辛勤付出的甜蜜。回首过去,我的每一寸进步,都缘于《诗刊》,成于《诗刊》,是《诗刊》点燃我的创作激情,是《诗刊》成就我的人生梦想。我喜爱《诗刊》,不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