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鸿雁的头像

鸿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01
分享

夏夜听雨

夏季我喜欢在夜阑人静时听窗外萧萧暮雨,那雨声像来自遥远的天际,让你感到辽远而宽阔。那雨声又像来自远古的洪荒,让你感到它深邃而神密。那雨声又像来自广袤的自然,让你觉得它质朴而天然。那声音简直是世间最动听的音乐,如小珠大珠落玉盘,令人黯然销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① 顿时,天与地之间瞬间洋溢着无穷无尽的浪漫。

尤其是每到叶落花飞,大雨倾盆的夜晚,坐于阳台之上听雨,又是另一番滋味。万家灯火的都市霓虹闪烁,雨幕在光的调和下,流光溢彩,那动听的滴答的雨声仿佛浸润了光的元素,显得格外柔和。此时,我的心境就会在声与影的揉搓下,变得柔软而温暖。

如果在宁静的乡下,庭前是百亩荷塘,雨点敲落在圆圆荷叶之上,蛙鸣狗吠之声,点缀其中,此时,听到的是这世间最天然最动听最悦耳的交响乐,它荡涤着心灵的沉杂,让你心境澄澈而平和。

然而,唯有这夏雨对荷情有独钟,唯有这千年以来的夏雨才能点染这荷花的神韵,凝结荷花的精华,演绎荷花的精彩,延续荷花的卓约。春赏芳草甸,夏赏青荷雨,正是这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寄托了历代文人的风骨。夏夜听荷上雨声,就像在听历史在叙述一个个铮铮风骨的骚人的故事。

其实听雨的社会不同,环境不同,听雨感受也有所不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陆游在山河破碎时,听到的想到的是战火纷飞的岁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③,李商隐在仕途失意时,听到的是远离尘世的梵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④,清代诗人郑板桥把竹之声听成了雨声,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听到是人间疾苦。“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⑤,一个远游他乡的词人韦庄听到的是文人雅士的悠闲。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听雨虽说各有不同,但总是一样多情而富有诗意。三分清醒,三分自信,也有怅然与无奈。"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⑥。既然如此,岁月星移斗转,尘世沧海桑田,人生逝水流年,如此这般,世界上哪有长盛而不衰的东西。

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犹不能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⑦ 所以人生苦短,岁月无多。我们只有只争朝夕,分秒必争,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我们只有苦干巧干,高效运行,才能延展生命的厚度。我们只有远离小人,洁身自好,才能赢得生命的力度。

我不是墨客骚人,所以抒发不了少女在雨中的惆怅;我不是丹青高手,所以描绘不出夏夜雨中的静谧;我没有嘹亮的歌喉,所以唱不出对雨的思念。

但我喜欢在夏夜听雨,因为它是世间最动听最优美最曼妙的音乐。

注释:

① 出自唐代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② 出自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 出自唐代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④ 出自清代诗人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⑤ 出自唐末五代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⑥出自 元代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犹不能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意思是,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经成为陈迹,还不能不因此发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自然的变化,终将归于消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