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禹城黎济寨村已矗立千年的八棱碑,考古学名八棱经幢,主体刻有“金刚经”。因顶部有莲花图案,当地百姓形象地叫它“铁树开花”。近来颇为好古,对禹城境内的文物古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约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寻访久闻大名的八棱碑。作为禹城市唯一宋代金石碑刻,八棱碑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山东省一级保护文物。
乘坐公交车来到张庄镇的黎济寨,两人步行走到西边的村口,来到八棱碑跟前,只见这块石碑碑高6米余,上下共14节,节节做工细致,雕琢精巧,诠释着宋代金石雕刻的高超艺术技巧。碑刻从下往上依次为:底座为正方形,由两块厚20厘米的长板石拼对而成;上为莲花宝座,座上雕有八大罗汉,形态各异,环眼暴突,蹲式卡腰,肩上扛着沉重的八棱经幢;再往上亦为莲花宝座,刻有立佛,并堆卧盘旋雕龙,边沿饰三纹图案,均为八棱状;上节有飞天浮雕,八尊雕佛嵌在盘龙下节,八棱云纹莲花封顶。集中表现了宋代金石雕刻的高度技巧和艺术成就。
总观全碑,上下十余节,节节做工细致,雕刻精巧,造型逼真生动,标志着宋代金石刻的特色,是文物古迹宝库中的笔刻艺术珍品。
这时,走过来一位白发老者,面色黝黑,皱纹满面,问我们是干什么的?因为八棱碑2012年6月曾经被盗过,报警立案后被追回,重新选址安放,所以当地老百姓都很警惕,小心保护着家乡的宝物。我们回答是慕名而来,参观文物的。那老者立即笑容满面,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起家乡的宝物来。
在当地百姓世代相传中,八棱碑最早建于太平兴国元年 (公元976年)十月。在“文革”期间被拉倒,碑石四散。 1979年10月,村民将该碑重新竖立起来,加以修复。
据说经专家鉴定,碑刻经幢上的“金刚经”出自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之手。其书字画遒劲有力,工整隽秀,乃遗世佳作。但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专家张广存曾仔细释读经幢上的文字。他认为,该经幢建成于北宋早期,而欧阳询属于唐初人士,相隔数百年,“金刚经”碑文为欧阳询所书的可能性不大。北宋时,经幢很少特意请名家来写,尽管该碑文书写工整,但与欧阳询书法比相形见绌。
我和朋友围着八棱碑转了好几圈,拍照留念。我则仔细观察碑上的碑刻文字。试图从文字上破译八棱碑的密码。八棱碑刻文中有“齐州黎济寨兵马监押监鞠税”、“郓齐棣滨博等州巡检罗颙”等内容,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将八棱碑与黎济寨联系起来。兵马监押是一个官职,后面的“巡检”官职更大,“郓齐棣滨博等州”分别代指郓城、济南、无棣、滨州、博山等地,有点像今天的军分区司令。由此足见,宋代时黎济寨有着相当高的军事地位。
朋友羡慕地说:“你怎么懂得这么多!”我笑着用孔老夫子的话回答他,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朋友笑骂我吹牛,拿自己和孔圣人相比。大家哈哈大笑,愉快返程。
回来后,翻阅资料,看到禹城市政协编写的《话说禹城》一书,对八棱碑是这样介绍的,据《禹城县志》载:“八棱碑石刻,为古文书,陀罗尼经;字画遒劲,为宋欧阳公笔,太平兴国元年甲申十月建。先前在五区黎济寨大寺外,原二石经幢(金刚经),清光绪十五年,知县徐寿基移其一置县署大堂前。民国23年移民众教育馆保存。事变后(1937年)该馆摧残碑石仍在暴露,后移置禹殿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