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9
分享

古槐幽思

周末的午后,徜徉于汉槐公园。抬头望去,一个高台上一棵古槐老树耸然而立。老槐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亭亭如伞盖。它的根基是由三条土龙般暴出地面的粗大根脉组成。根脉居中处是一株不知何年枯槁的最粗大挺拔的主树干,其木质仍坚实完好;树干表面经漫长岁月雨浸日晒,其色泽恰似古铜雕塑!在根基脉系再延伸处,紧挨着枯树干生长着多株挺拔健壮、枝繁叶茂的成年槐树。由于这些成年槐树正兴旺发达,风华正茂,以致整体根基脉系都长得更粗壮,扎得更深广;大根脉生息小根脉,小根脉滋生新树芽,有的树芽已经长成小槐树。

这就是龙山文化遗址汉槐冢,汉槐冢有南北两冢,此处为北冢。据说1954年10月,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组织人员对此冢进行考古挖掘考证,此冢为1800多年前东汉一王侯墓葬,出土器物40余件,其中12莲灯为稀有文物,现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存展。为保护这一古文化遗产,修建此园的同时,用大青石将其围砌,冢上古槐用铁栏围起。大槐树确实很老很古,树龄在几百岁,树形大,树的皮纹细且明显糙裂,干如虬龙蟠曲,或昂首苍穹,或垂首半空。树条横生,老树苍劲挺拔。树的扭绞处虽结了痂鼓了瘤,但偌大的树冠浓荫如伞,看上去身子骨还是很硬朗。高大挺拔的古槐上连缀无穷的花飘出清香,引来蜜蜂采撷,它历经风霜雪雨,树冠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依然荫及后人。老槐树枝叶葱绿,虬枝弯旋曲转,槐叶吊挂似兰,站立树下,显得十分清凉恬静。

站在古槐树下,不禁深思,日升日落、春去春来,多少岁月、过眼云烟,只有这几株古槐,巍然屹立,冷眼旁观世人醉生梦死……不知多少年后,还会不会有人也这样悄然立于树下,痴痴凝望古槐发古人之幽思,猜想数百年层叠岁月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明朝初年,山东、河南地广人稀,明朝皇帝下旨从山西洪洞移民。官吏们怕完不成任务,就告示乡里,凡某年月日,赶到洪洞广济寺者不予迁走,赶不到者将迁民外乡。故土难舍啊,谁愿意迁民呢,附近乡民就纷纷赶往广济寺。广济寺外有一棵汉代古槐,在官府规定的日子那一天,大槐树下就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这时,官兵突然将人群包围,宣布凡大槐树下的一律迁走。人们才发现上的当,只好接受官府的安排。官吏们一律将所迁之民反绑双手,登记造册,告之迁往何处。官兵害怕人们逃跑,将移民每人小脚趾剪上一刀,以作记号。所以,凡从大槐树底下迁来的,都有两个小指甲盖。在官兵的呵斥与驱使下,人们一步一回头离开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息的故土。大人对孩子说,你看,槐树上有个老鸹窝,记住,这就是故乡,这就是老家。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凝眸高耸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先辈如无根之浮萍,来到了这个大劫后的荒凉之所,平衡了明朝的生产关系和人口分布,推动了历史的快速发展。这仿佛隐隐在说,历史的进步总要付出痛苦的代价,文明的分娩总要伴随着野蛮的挣扎。

大槐树纹理清晰的脉络告诉我,你是老槐树下的子民。当今社会,海晏河清,百姓安定,政通人和,我辈正像千年古槐下衍生出的幼小槐树,在此春风化雨的和谐盛世茁壮成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