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6
分享

曲阜纪行

国庆长假期间,女儿要到曲阜师范大学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我不放心她独自去,担心路途安危,遂决定陪同前往,既做保镖又顺便游览一趟曲阜,拜谒一下孔圣人,了却一桩心愿。

山东号称“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黄河早就游览过,唯独这孔圣人还未拜见,作为一个读书人,尤其是一个曾经做过老师的人,还没有拜见过教师的祖师爷,真是惭愧。于是,我们爷俩一大一小,一个曾经的老师和一个即将成为老师的人,结伴前往。

早晨7:30准时出发,到济南倒车,一路迷迷糊糊到了曲阜,午饭后参观曲阜师范大学校园,走进静静的校园,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大学岁月。校园里大树参天,高楼耸立,一座高大的孔子塑像伫立在中心广场正中央,正是标准的孔夫子行教图形象,双手合十,躬身直立,腰悬宝剑,仅底座就有一人多高。合影留念后,我们爷俩漫步校园,从实验楼走到教学楼,从图书馆又到教育学院,诺大的校园干净整洁。在广告牌前见到了毕业论文答辩的安排,从明天上午8点开始。

下午左右无事,安排下住宿后,我们直奔孔庙,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游览的顺序是孔庙——孔府——孔林,可我们来到已是下午,建议我们先参观孔府和孔林,到明天上午再参观孔庙,因为上午孔庙有8点的开城仪式。

据说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7周年,当天举行了盛大的祭孔典礼,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名嘉宾参加大典,我们可惜没有赶上。我们买了“三孔”联票每人150元,又在导游的劝说下买了游览车的通票。坐上游览车,开始了“三孔”之游。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豪华的封建贵族府地。孔府位于孔庙之东,始建于宋代,经历各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规模。既是历代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一处官衙与府第合一的典型封建贵族庄园。自汉代开始,历代朝廷都十分尊崇孔子,故而对其嫡裔也眷顾备至,并有众多封赐。孔子的嫡系子孙们大多住在孔府里,直到1948年,孔子的第77代孙孔德成离开曲阜,迁居台湾。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宋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孔府是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有厅、堂、楼、轩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东、西、中三路。中路为孔府主体建筑群,仿朝廷六部之制,前为官衙,设有三堂六厅:即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等。后面内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最后是孔府的花园。

走进孔府大门,只见孔府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晓岚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二门,建于明代,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能打开。

绕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迎接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 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公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

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禧祝寿时赏给的。

内宅是孔府女眷所住的地方,宅门内壁上面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动物,名叫“贪”。这也是一种上古的神兽,传说它生性贪婪,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已全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结果却被太阳所融化。把”贪”画在这里,衍圣公可谓用心良苦。官衙、内宅界限分明,府内北墙上嵌有“石流”,是当年孔府挑夫到水的地方,体现了男女授受不亲,内处有别。传说当年内门口有守卫手持皇帝钦赐的仪仗兵器守护,擅闯内宅者,可以格杀勿论。可见当年封建礼教制度下,门禁之严。

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堪称园林佳作,园宅结合。占地240亩,看起来可以跟北京的御花园相媲美。花园内假山、怪石,花草树木一应俱全。其中最稀奇的要数“五柏抱槐”了,一棵古老的柏树派生出5个分支,内中包含一株槐树,真是少见。

游览这样的人文景观,本身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三分看七分听”,一棵树、一通碑、甚至一块石头,在一般人的眼里平淡无奇,但在导游的嘴里可以说的绘声绘色。我们没请导游,到了哪个景点,便跟旅行团一起蹭着听,听不清楚明白的,就再等下一个团。呵呵,书非借不能读,这游也是非蹭不能听,亦是一乐。请一个导游要50元,我们爷俩是自费游,还是节省的好。听导游讲孔府的故事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末代衍圣公的故事了:

最后一代衍圣公是孔德成,生于1920年,2008年在台湾去世。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娶妻陶氏,一直没有生养。为繁衍后代,孔令贻把陶氏的陪房丫头王宝翠收为侧室。王宝翠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孔德齐、孔德懋。1919年,孔令贻的岳父(即陶氏的父亲)去世,孔令贻赴京吊唁,不料突发背疽,生命垂危。临终前,孔令贻留下遗言给逊帝溥仪和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称“今年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如或生女,再当由族众共同酌议相当承继之人,以重宗祀”。也算王宝翠争气,第二年正月初四,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儿,这就是孔德成。为了防止有人偷换婴儿或者出现意外,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军队包围了产房,到处设岗,并且由一位将军坐镇孔府,省里也派来官员,孔府内则集中了很多孔族老太太监产。出生后,北洋政府于曲阜鸣礼炮十三响,以志圣裔不辍之庆,曲阜全城鸣放鞭炮庆祝。

游罢孔府,走出东门,便是一条熙熙攘攘的旅游商业街,我们好像从遥远的古代封建社会又穿越回到了现代,满街都是卖旅游纪念品和当地特产的店铺,还有追着你屁股非要推销给你小商品的小贩。一柄折扇要价20元,看到你摇头摆手,自动降价到十元,看你还没有买的意思,小贩就喊“五元、五元要不要?”真是上赶着的不是买卖。两边的店铺除了一般的旅游纪念品佛珠、佛挂件、拐杖等还有一种远古的乐器——埙,当地特产有姜糖和煎饼,买了两包姜糖,带给在家留守的妻子。煎饼不好带,我们也没有买。

走在曲阜的大街上,你会发现一个在别的旅游城市没有的现象,那就是到处都是刻章的店铺和小摊,有的就一张桌子,前面一块白布上写金石篆刻,立等可取。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想来到曲阜旅游的人多少都是肚子里有些墨水的,都冲着孔圣人的大名而来,所以金石篆刻、雕刻印章这种高雅的小众艺术在这里还是大有市场的!其实我在孔府里边游览的时候,就发现在有的边门或偏房里,就有金石篆刻的柜台。女儿学的专业是美术教育,爱好画画,所以想刻一枚名章和一枚闲章,在孔府内问了几个柜台,都贵的离谱,一枚普通的青田石印章就要价二、三百元,真是不靠谱!走在外边的街道上,看到一处店铺是专营金石篆刻的,店老板一看我们在店前驻足,就马上推销,“小妹妹,刻个章吧!十元一枚!”女儿看到一些玛瑙石随形印,选中了一枚白底透亮,有一片红色树叶形的玛瑙,爱不释手,决定刻一枚闲章,印文就用“墨香”二字。玛瑙石太硬,手工是刻不动的,只见店主摆出一件电动机械,一台小电机带着一个电焊枪似得东西,头上是一个小砂轮,开动电机,砂轮旋转,老板也没有打草稿,直接就在玛瑙石上,一横一竖地刻画起来,电机轰鸣,一会功夫就刻好了,沾上印泥,印在纸上,白文红底的“墨香”二个篆字就呈现在眼前。女儿很满意,店主又推荐其他的印石雕刻印章,有一种本地特产的朱砂石,通体暗红,顶上的还雕刻着生肖,女儿选了一枚印纽是吉羊的印章,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店主接过印章,右手的刻刀“咔嚓咔嚓”几下就在印面上刻上了篆字的姓名,熟练程度令人吃惊!可是等印到纸上,就差强人意了,匠气太浓!没有金石味儿,更别提趣味性与艺术性了,与文人篆刻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想想也是,人家靠这个手艺吃饭,讲究的就是熟练快捷,根本不追求艺术性。如果像我们一样要构思、构图,翻印、篆刻,一天刻不了一枚,那就要饿肚子了。

逛完商业街,时辰尚早,坐上招手即停的游览车,直奔孔林而去。我们要去游览号称“天下第一林”的孔氏家族墓地——孔林。

孔林——天下第一林

孔林是孔子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保持最完整的一处家族古墓群。孔林位于曲阜北三华里处,占地面积三千余亩。凡是孔家后人,除了外嫁的姑娘和作奸犯科者以及出家为僧道者,都有资格在这里安葬。时至今日,孔家的香火繁盛,这一风俗也仍然在延续,林内的坟墓也有增无减。

有记载,孔林是由“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诸多异植”。在这里我们果然看到了形状各异的柏、桧、柞、榆、槐、楷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争奇斗异。据说有古木二万余株。就在这万木竞翠,百花掩映的孔林中,碑石林立,石仪成群,这里还尚存殿、门、坊、亭等明清建筑40余座,存有明代李东阳、严嵩及清代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3600余块,因此可以说,孔林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碑林。

孔林面积巨大,要转一圈费时甚多,但孔林内的游览车还要重新买票,我们决定徒步拜谒孔子墓地,一来表示心诚,二来也节约经费和时间。

入门检票后,便是长达1000米的孔林神道,苍桧翠柏,郁郁葱葱。据说两边苍柏的数目也是有讲究的。神道右侧有73棵树,象征孔子活了73岁,左侧则是72棵树,代表孔子教出了72贤人。走到尽头是“至圣林”牌坊,“圣”字没有上边的一横,代表孔子思想至高无上。过了牌坊,再上洙水桥,便是通往祭祀孔子的殿堂的甬道,两旁竖有四对巨型石雕,分别是华表、文豹、角端和翁仲。

孔子的墓在最里边,东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南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是有讲究的,称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孔子墓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不少人在墓碑前三拜九叩,也有不少人合影留念。

据导游介绍:文革期间,在轰轰烈烈的“破四旧”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全盘否定孔子和儒家学说。北师大造反派谭厚兰带领红卫兵不分青红皂白真假是非,砸碎墓碑,直至炸翻孔墓,挖尽孔林几十代坟丘。孔子坟墓被掘开,孔德成之父孔令贻也被开棺曝尸。虽然挖的大多是一座空坟,却极具象征意义——挖掉了中国文化的根本,斩断了儒家文化绵延二千多年的传承。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孔府、孔庙、孔林,共计有一千多块石碑被砸断或推倒,烧毁、毁坏文物六千多件,十万多册书籍被烧毁或被当做废纸处理,五千多株古松柏被伐,二千多座坟墓被盗掘。

随着导游来到“子贡庐墓处”,听导游讲这也是个妇儒皆知的故事: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其中最善于经商的学生,孔子去逝后,众弟子在此服丧守墓三年才相诀而去,唯独子贡在此守了六年方肯离去。以表达他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后来,人们一直把子贡视为尊敬师长的楷模。

走马观花观看了孔林,此时已日落西山,墓林上空雾霭缭绕,寒鸦阵阵,更让人产生一种看不透的神奇与神秘。巨大的松柏影下阴气森森,女儿不禁紧紧地抱住我的手臂,催促快快离开。我们快步顺原路返回,走回神道时,心神方才安定下来。此时,一只流浪狗不知从何处而来,满身泥泞,瘸着一条腿,一拐一拐地拐入旁边的墓地。我不禁心一动,想到孔夫子当年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也曾被人讽刺“累累如丧家之犬”,此念头一闪而逝,赶紧收回,以免对圣人不敬。

其实想当年,孔夫子在世的时候,也是郁郁而不得志,虽说也曾做过鲁国的司寇,可是时间不长就被罢免了,只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当时的各国君主又不采纳,只好设坛授徒,讲授儒学,才使儒学思想源远流长,以后的各代统治阶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致后世学者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但孔子生前确属失意,既不被王家重用,更不被时人理解,那些忠诚的弟子们,跟着他又挨饿又挨打,吃够了苦头。临终前七日,这位达天知命的仁者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失落,对弟子子贡悲歌道:“泰山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其实孔老夫子当年就是一个教师爷,一生颠沛流离,为了理想四处奔波。何曾居住过如此豪华的宅邸,又何曾想到死后备极哀荣,葬入如此豪华的墓地。

走出孔林,已是夜幕四合,华灯初上。小城的街上人来人往,两边的沿街楼也亮化起来了,没有了出租车,我们只好步行回旅馆,大约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住宿的曲阜师范大学店——尚客优。此时已是又累又饿,我们找了一间卖麻辣烫的连锁店,一人吃了一大碗麻辣烫,吃的满头大汗,觉得意犹未尽。回到宾馆,女儿准备明天的论文答辩,我洗漱过后慢慢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睁眼天已经亮了,洗漱过后,7点出门,在曲师大门口的小吃摊上,喝了一碗八宝粥和豆腐脑,一人一个肉夹馍,就赶往曲师大里面进行论文答辩。到了地方已经排起了队,等到答辩完成,已经快九点了。看女儿出来笑意盈盈,胸有成竹的样子,想必是过关了。女儿兴致很高,我们决定前往天下第一庙——孔庙游览。

孔庙——天下第一庙

孔庙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72贤人的地方,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

到了孔庙跟前,只见一个高高的古城墙,上有四字匾额“万仞宫墙”。持着昨天购买的“三孔”联票,进入宫墙内,迎面是一道高高的牌坊,金声玉振坊为孔庙第一道门坊。“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此处以“金声、玉振”来表示奏乐的全过程,比喻孔子的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

随着参观的人流穿过了棂星门,绕过奎文阁,我们便来到了孔庙的十三碑亭。历代帝王,官员,士人的碑碣石刻大多集中于此。院内古树参天,残碑断碣,令人发怀古幽思。可谓“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看这些碑文时,需细细观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样几通碑:第一是成化碑,仰视高大壮观的成化碑,刺入眼帘的,就是碑身靠上半部那一道自左向右用水泥糊起来的深深裂缝,如此扎眼醒目,无可抹煞,龟趺螭首,肃然默立,平添几分悲壮。那碑身上的刻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巍然凛凛。

据导游讲,此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所立,以表彰孔子的儒学精神。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的红卫兵,用拖拉机拉倒砸碎,现在的碑是修复的,仍然可见碑身上的裂痕,可见那场政治风暴的巨大力量。奇怪的是后边的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立的巨大石碑并没有被砸碎,也没有修复的痕迹。据导游说是因为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所以此碑才幸免于难。还有一通巨大的石碑是清朝康熙皇帝所立,碑额精美绝伦,驮碑的赑屃也昂头挺胸,精神十足,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习惯叫“龟驮碑”,实际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儿子。“龙生九子不成龙”,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善于负重且能长寿,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

出得碑林,便是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之所,《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杏坛之后就是大成殿了。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最重要的地方。它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建于雍正七年,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龙柱10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缠柱,为它处殿宇所少见。内外悬3副对联。 门外为清世宗书“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联; 前后内金柱分悬清高宗书“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和“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对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起时,大成殿内的文物受到破坏,现存龛像匾联均为1983年照原样复制版。

大成殿的外部造型,很像故宫的太和殿。最特别的地方,是支撑大殿的28根立柱,全部是石刻龙柱,栩栩如生,气势磅礴。据说这些龙柱已经达到了皇家规格,所以为了避讳,每当皇帝前来祭祀,这些柱子都要用红绸子蒙上。殿内供奉着孔子像,上有康熙御笔“万世师表”,乾隆御笔“斯文在兹”。个人比较喜欢康熙的字。

出了大成殿,再经过寝殿、诗礼堂,我们便来到了孔庙最后一个景点——鲁壁。据说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的后人孔鲋将《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使得孔子之道能够保存下来。后人为了纪念孔鲋藏书的功绩,在此仿制了一堵红墙。

游罢三孔,那亘古不变的自然和世事沧桑的历史在胸中回荡起伏,难以忘怀。毫无疑问,在人类思想史上,孔子永远是一座泰山,后人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他。就像你可以登上泰山,把泰山踩在脚下一样,你也可以嘲笑孔子的学说,你可以任意抨击甚至再一次刨坟掘墓,但是你永远无法否定孔子的意义和价值。何况,对于每一个正统的中国人而言,孔子的学说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里,早已融入他的生活里,他的思维和他的观念里,或多或少无可避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