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6
分享

德州名吃羊肠子

羊肠子又名清血羊肠,德州的老百姓把它称为羊肠子。由羊肠皮灌入羊血、淀粉、香料,然后在加料的老汤里煮熟。羊肠子的起源,听老人们讲,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光绪年间,朝廷诏令各地向宫廷进献名吃,当年居住在德州东门子里三和街旗人沙勃勃,将自己创制的羊肠子进献给皇宫。得到皇帝、太后的赞赏,因其清香味美、荤而不腻,被视为佳品,给予赏赐。沙勃勃因羊肠子名振德州,于是好多人开始学做羊肠子。二是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城北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叫吴三麻子,他们家喜欢享用一种美食,叫羊肠子。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每天挑起担子,上街做卖羊肠的摊贩了,由于风味独特而又只此一家,居然一炮打响。出于生计之需,仍不把制作方法传给别人。后来,吴三麻子虽死,但其制作方法却被在他家扛活帮工的汉民杨某继承下来,并延续至今。

德州羊肠子美味秘诀在于汤汁的调配,以汁取胜才是王道,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轻易不外传。此外它是肠衣灌制羊血后的清血肠,不同于沧州的小肠,羊肠的技术在于配比,鲜羊肠洗净后灌入羊血、淀粉 ,羊血淀粉的配比决定了口感。粉多了黏,血多了散。除此之外再灌上秘制调料,放入锅内,用羊骨与羊杂一起熬制而成。煮熟后配上汤汁食用汤,一定是用羊脊骨和大骨熬煮的汤,直到汤呈乳白色。

别处的小吃大都在商店里卖或饭店里卖,而德州的羊肠子则不然,只能在小摊上才能买到,很多小贩推个长形木箱式小车沿街叫卖,车的前端放着碗、筷及各种作料,在中间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他们选好一个地方停下车后,把锅上的盖子一掀,羊肠子的香味便充溢着半条街,吸引着过往行人。有食客来了,摊主便揭开热气腾腾的大锅,将灌好的羊肠放入锅中,稍等片刻即用筷子将煮熟的羊肠捞出来,用锋利的小刀将其斩成1寸左右的小段,排在碗里,再撒些胡椒粉及辣椒油、香菜、盐、味精等作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在上面,一碗泛着油花儿、冒着热气、飘着香味的羊肠子便递到了食客手中。

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加工后的羊肠子已经没有了肠子的原样,倒是像东北的血肠,不同的是东北血肠是猪肠衣,灌的是猪血,而且硬度也不一样,羊肠子皮薄爽滑口感更好。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

肠子的价格便宜,很受普通人的青睐。你看,在卖羊肠子的小车旁,围桌而坐的各色人等都有,有三四岁的小孩儿,有白发苍茫的老者,当然也不乏时尚的青年男女。他们或三四人聚一起,围桌坐定后,对着摊主喊一声:“来一碗!羊肠子。”还未开吃,气氛便已经出来了。三两分钟不到,摊主就手脚麻利地把热气腾腾的羊肠子端上桌来。一碗好吃的羊肠子价格便宜,但风味独特,能从中品尝出多种口感,肠衣咬嚼时爽口弹牙,有咬头;肠血香嫩细滑,不沾牙;它的汤更有一种特殊的鲜香,不仅全无羊肉那种腥膻的气味,喝上一口回味无穷,再配上芫荽,撒上一层白胡椒面,那滋味瞬间征服唇齿,叫人欲罢不能。

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体会,爱上羊肠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羊肠子以它独有的神韵吸引人很快进入第三阶段,这时你会发现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气。进入第三阶段后,就会一发而不可收,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

羊肠子和很多羊肉类美食一样,受青睐的程度是受时令限制的。夏季,天气炎热,羊肠子的膻味较重,食客很少问津,所以在街头也很难找到摊主。有人说,如果在外地摆一个小摊卖羊肠子,肯定火,可是羊肠子一直没有走出德州。可能因为是小本生意,分散经营;也可能因为羊肠子连汤带水的,往别处运输不方便;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种路边摊的方式,其它地方的人们没有这种野蛮粗暴的吃法吧?也许原因有很多,总之它近百年来一直蜗居在德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