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4
分享

三游禹王亭

春暖花开,游兴又起。这次是带着问题去探访。在《重游禹王亭》中,说到禹王亭博物馆中的《重修关王庙记》石碑,有文友问是否是《重修禹王庙记》?又有文友说没见到传说中的唐朝神井,这次准备一探究竟。

春风得意马蹄疾,骑着单车半小时就到了禹王亭博物馆,沿途具丘山路正在搞绿化,园林工人把一棵棵冬青、黄杨、女贞栽到绿化带里,在正在修建中的农展馆西面,发现了一棵刚刚栽植好的大树,遍体都是尖刺,密密麻麻布满了树体,第一次见到这种树,好像是传说中的皂荚树。

当两排高大挺直的白杨树映入眼帘的时候,禹王亭博物馆就到了。扫码预约,进入禹王亭博物馆大门,直奔左侧的碑廊,第一个高大巍峨的龟驼碑就是《重修关王庙记》碑,站到大石龟背上,仔细查看了碑额,篆体的《重修关王庙记》准确无误,以我篆刻图章几十年的眼光,这几个篆刻大字还是认得清楚的。那么问题来了,《重修关王庙记》碑怎么会出现在禹王亭博物馆?现代社会,网络是个好东西!掏出手机一搜索,发现一条短讯:禹城又出土文物啦!——重修关王庙记石碑重见天日。2018年5月18日,禹王亭博物馆馆长王希涛、禹城市文物科科长宋平等人专程来到禹城市城里西街,向热心市民刘海荣先生颁发证书,感谢刘先生为“重修关王庙记”石碑的挖掘出土提供重要文物线索,并为文物保护做出突出贡献。

此次出土的石碑高约4米,宽约1米,厚度达40厘米,共分三部分,碑首、碑身及赑屃碑座。碑首、碑身为去年12月份出土,为保证石碑完整性,今年5月份又重新安排人员对可能性区域重新挖掘,最终碑座完整出土。此次重修关王庙记石碑的挖掘出土,更是让广大市民清晰地了解到我市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学习到更多的文物知识,提高大家文物保护意识。

一般人都知道关帝庙,为什么这块石碑称为关王庙呢?仔细看这块石碑的落款:大明嘉靖二十五年岁次。据古籍记载,关公信仰是在北宋年末年逐渐显赫起来的。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山西解州盐池有水妖为害,乃遣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禳除之。张继先投符盐池中,妖遂除。徽宗问所召何将,继先对以召关公神于殿左。徽宗大惊,以崇宁钱掷之以赏,并赐封为“崇宁真君”,这是关羽第一次受封号。不久,又追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又加封为“武安王”,并令建关王庙于解州。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并遣使祠其庙。至此,关公信仰只是封王并未封帝。明神宗时,始封“协天护国忠文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应太监林朝所请,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并崇为武庙,与孔子的文庙相称,从此也就有了关帝之名。

嘉靖皇帝与万历皇帝是祖孙关系,也就是说重修庙宇时的嘉靖年间关羽还没有被封帝,到了万历年间才封为帝君。这个问题探究清楚了,带着唐朝神井的疑问直奔博物馆后边的禹王亭。据记载传说中的唐朝神井是在禹王亭的右侧,现在的禹王亭右侧是一方池塘,这是重修禹王亭的时候挖土成堆形成的一方池塘。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在具丘山上与东海龙王斗法,一箭定海疆,迫使龙王退水于蓬莱。当时,禹恐东海龙王日后再兴水作怪,扣龙王三太子为人质,囚于具丘山下水塘内。日久,塘被填平。秦汉时期,当地百姓感念禹王功绩,又多次填土堆积当年禹察水情的具丘土山,使具丘增高扩围,囚龙太子的水塘被埋地下。

唐天宝元年,禹城建县邑。因禹曾在此察水疏河而定名禹城县。禹城县第一任县令为让世人永记大禹治水功绩,弘扬大禹精神,在具丘山修建禹王亭。建亭期间,打井取水,当挖到九丈深时,金光一闪,一条大蛇带着水柱腾空飞出,井内清泉喷涌。当时打井的人,惊得目瞪口呆,四处奔跑。忽然,大蛇盘于井旁槐树上,开口说话:“乡亲们不要害怕,我有话要说。”众人更觉得惊奇,远远围站在树旁,听大蛇说话。大蛇先向众人点了点头,说道:“我乃东海龙王之三太子,当年禹害怕我父亲再发水害民,把我囚于具丘山下。我虽为东海龙王之子,但当年多次听禹王训诫,应与人和睦相处。我在此地已居几千年,目睹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勤劳善良,这里已成了我的家园,不愿再归东海。你们打井的地方,是我几千年来居住的水塘,下有泉眼与龙宫相通,永远不会干涸。今后,我就居于这棵树上,咱们同饮一井之水,我会尽己所能,保佑这方百姓平安。现在井已至泉源,不用再挖,砌砖使用即可。”人们听罢,欢欣鼓掌,赶紧叫来地保,地保禀县令。隔日,县令率万民摆香案供品祭禹王,谢龙王三太子,并书“神井”二字刻碑立于井旁(此碑毁于战火)。

独自一人围绕禹王亭自东向西转了一圈,在东面的墙角下发现了卧在地上的两通石碑,走到跟前才发现有一块是墓志铭,上面是篆刻《明隐君姜公暨配孺人郭氏合葬墓志铭》。篆刻大字清晰可见,花边围绕很是精致,下面的楷书内容看不太清楚。隐君是什么意思?就是隐居的人,隐士不走仕途之路。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隐居的人不做官, 就很淡泊,看得开,不为五斗米折腰,如同陶渊明。不知道这位隐士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一生,心中不禁对这位明代的本家隐士肃然起敬。

这是我第一次在禹城见到明代的墓志铭。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还有一块石碑是《候选县丞李公墓志》。字迹清晰可见,碑额题写“光前裕后”四个楷书大字。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德行、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也是墓志断代的确证。具体内容有待专家考证。

重新登上高高的禹王亭,远处夕阳西下,院中盛开的杏花映着夕阳,春天已经到了!人生于世不过百年,这个世界,人来人往,我们都在各自的轨迹中忙碌着,至于遇见或是擦肩,遇到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愿意懂你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所以你不要指望所有人都会懂你,人生本不完美,缘聚缘散都是定数。

要知道,生活有多少残酷,你就该有多少坚强;你有多少努力,你就会有多少光芒。做好自己的事,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任凭风吹雨打,也不要放弃自己追求的方向。就算在风雨中奔跑,淋湿了全身,也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