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4
分享

故乡的味道

五香脱骨扒鸡是我家乡的特产美食,其口味鲜咸香嫩、造型别致美观、肉嫩骨酥,一抖之下骨脱肉烂,故名脱骨扒鸡。它集中华传统名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博采百家之精华,严谨的制作方法,独特的佐料配方开发研制而成。其外型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适口,具有健胃、补肾、助消化等功能。德州扒鸡制作源于明代,创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我的故乡是德州扒鸡的发源地。德州民间有歌谣称:“德州的西瓜是武城的秧,德州的扒鸡是禹城的汤。”意思是,德州扒鸡的根子在禹城。据《禹城县志》记载,制做五香脱骨扒鸡最早的是城北月牙湾村民王明奎,其祖辈皆以煮鸡为生。他家把杀好的鸡将两腿交叉别入膛内,把两翅膀从鸡脖的刀口插入,让翅尖从嘴的两侧伸出,然后放上常用的佐料,曰“扒鸡”。后来,为招揽生意,他请一名老中医开了丁香、桂皮、花椒、八角、小茴香等5味调味品,煮出的扒鸡,大开胃口,那时叫作“五香扒鸡”。王明奎18岁那年(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他把20多只鸡煮在锅里,灶中加上劈柴,燃起火就去歇息了,由于劳累,醒来时天已大亮,炖时大过,锅里的鸡塌了下去,一提鸡腿,骨肉分离。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铁笊篱小心地把鸡捞到篮子里,提到县城去卖,并将煮烂的鸡取名叫“五香脱骨扒鸡”。

在县衙门口叫喊了几声后,“脱骨”二字便引起众人注意,霎时间招来了许多食客。从此,他家煮鸡都长时间炖煮,直至脱骨,形成了独特的制做工艺,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从此名声大振,南北驰名。随着津浦铁路的修筑和通车,禹城以制做扒鸡为生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到了民国年间,禹城火车站逐渐添设了“福和居”、“祥胜居”、“八大处“等扒鸡铺,当时就有“闻香下车,品尝为快”之说。

我第一次吃扒鸡还是在四十多年前,那时候,政策限制少了,也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遍祖国大地。老城南街的几户扒鸡老店重新营业,老城的街道上飘起了诱人的香味。不过那时候人们刚刚能粗茶淡饭填饱肚子,扒鸡还只是少数上等人才能享用的美食。每天放学路过那段街道的时候,那悠悠的香气总是馋的我们几个小朋友垂涎欲滴,肚子里咕噜咕噜乱叫,但当时每只十多元的扒鸡令人可望而不可及,因为那时候一个工人每月也就是三、四十元的工资,大多数家庭仅仅处于温饱水平,来了客人招待也就是豆腐皮、花生米、炒鸡蛋,再开个水果罐头就算很丰盛了。很少有人家能买得起扒鸡待客。那时候求人办事儿走后门,提上两只扒鸡就算是很贵重的礼物了。

那年哥哥刚参加工作,第一个月发工资就买了一只扒鸡孝敬久病在床的母亲,母亲看到孝顺的大儿子欣慰地笑了。转头看到眼巴巴地等在一边的小儿子,马上打开扒鸡包装,香气扑鼻,拽下一个鸡大腿就递给了我,我双手接过来,咽了咽口水,先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香味儿,再小心翼翼地舔了舔金黄色的鸡皮,然后才大口大口地啃起来。那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的美味儿!一直到手里只剩下一根鸡大腿骨,我的脑海中还萦绕着美食的诱惑,只好又啃了啃手中的骨头,啃下一块儿脆骨和着口水一起咽下去。

1985年我考上了德州师专,第一学期就获得了200元奖学金,作为每月生活费只有二十多元的我来说,这就是一笔巨款。同一个宿舍的同学簇拥着我,要我请客。大家来自不同的县市,对德州扒鸡是久闻大名,只是都没有吃过。我咬咬牙到校外的扒鸡专卖店买了两只五香脱骨扒鸡,拿回宿舍,弟兄们欢聚一堂,大家风卷残云一般,一会儿的功夫,就把两只扒鸡一扫而空。只吃得口舌生津,唇齿留香。

今年中秋节前,女婿、女儿抱着外孙来送节礼,大大小小五六个盒子、手提袋。天朝上品的茅台酒、金骏眉茶叶、还有成盒的月饼、牛奶、水果,还有一个大红的礼盒,上面写着 “香到肉里、酥到骨里”“让每一个家庭吃上安全美味的鸡肉”。女婿特意介绍说,这是近几年最流行的扒鸡美味儿。我这几年各种扒鸡都吃腻了,心想宣传的再好,还能超过我们扒鸡发源地的扒鸡味道?于是,留女婿、女儿吃饭的时候,我特意嘱咐妻子把那扒鸡热一下端上来。大家还在餐厅喝着酒,厨房里就传来久违的扒鸡鲜香,等热气腾腾的扒鸡端上来,大家一起分吃,果然是“鲜、香、嫩”味道独特,入口即化,滋味鲜美。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到去世已经多年的父母还没有吃到这种五香脱骨扒鸡,于是我决定,到清明节祭祖的时候,买上几只当做供品,让生前喜欢吃扒鸡而又舍不得买的父母,尝尝这种五香脱骨扒鸡的味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