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3
分享

秋游禹王亭博物馆

丰收节后的禹王亭博物馆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三三两两的游人在秋日的斜阳下悠闲地游览拍照。我随着游客来到了山门前,望着山门上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三个楷书大字,想起这位清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曾诗云:“神禹治水乃最神,当时犹至入徒骇,三千年后智非禹,问胜此人谁能解。”不禁莞尔一笑。

因为多次到这里游览,所以进入山门,到禹王大殿拜见禹王神像后,就径直奔向大殿后面的禹王亭。禹王亭原址在具丘山上,是1996年修复所建,位于原址东北侧,筑于高台之上,有台阶66级,是为纪念大禹的年龄;高台顶端禹王亭有台阶13级,是为纪念大禹治水13年。

在十里望村东南有座斑驳陆离荆棘丛生的巨丘,名曰:“具丘山”。据旧志载:“禹邑城西有台,名曰具丘,相传禹疏九河尝驻足焉。”大禹率众在此治水时,为观察水势,指挥治水,率众聚土而成一座“高十仞,广倍之”的巨丘,后人称之为“具丘山”。此乃既为大禹治水遗留之古迹,又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具有双重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登上高高的禹王亭,亭中有玻璃罩着的石碑《禹亭记碑》,原来这就是曾九皋县令亲书碑文的“禹亭记”石刻。碑文曰:“具丘山,一卷石耳,而志乃特书之日禹具,何哉?谓禹昔治水,尝登之以望水势,而八年于外,地平焉,天成焉。以故县号禹城,邑创禹庙,盖以志不忘禹也。

一日者, 闲游登眺,父老环拥而告余日:“此山虽小,一望而无际,称为禹城首景。古有亭焉,以纪禹功;今既废矣,我侯盍重建之。”余也徘徊良久,顾瞻四方,见夫丘之下:委蛇曲折,古漯河也。西川绕绿,水土平也。黍稷翼翼,桑田盛也。杨柳依依,林木茂也。庐舍森森,民居稠也。行旅跻跻,履道坦也。非禹治之,孰治是也?爱因父老之言,思大禹之德,乃腹草创焉,塑像焉。置田数亩,招僧而祀之。俾后之过具丘者,咸而指之日:是即昔日大禹望水处也。将见亭因禹而立者,禹即因亭而存。则禹亭虽微观乎,亦庶几与禹城、禹庙并垂于千古焉耳。”

康熙年间曾九皋参加科考,一举中得探花,其文笔还是很好的。曾九皋在禹城任知县九年,为禹城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是有口皆碑的清官好官。

禹王亭虽几经战火,几经修复,与禹城并垂于千古,已经成为禹城的象征和图腾。想起禹城曾经出产的名酒就叫“禹王亭”。“纵横天下行,好酒禹王亭”。禹王亭酒也曾名噪一时,辉煌灿烂过。

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功成名就的禹城就有酿酒的传说,禹城出土的龙山文化文物也证明禹城是最早的酿酒发明之地。传说大禹因治水有功而被舜禅让为天下之主,但国事繁重,让他十分劳累。他的女儿心疼父王,请负责膳食的女官仪狄想办法。仪狄不敢怠慢,想办法寻找可口的食物给大禹补身体。她在深山打猎时发现一只猴子在吃桃子发酵的汁液,猴子喝了后便醉倒。她尝了后觉得全身热乎乎,经络随之活络开来,仪狄觉得这种汁液让人忘掉烦恼,是神仙圣水!于是将汁液装好拿来给禹王饮用。大禹被这香甜浓醇的味道深深地吸引,胃口大开,体力也恢复了不少。但这位圣明之君担心美酒会使人沉沦,并警告后世会有人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因此,他不仅没有奖励仪狄,反而疏远了他,从此与美酒无缘。

《中国历代史话》也有记载:“传说仪狄作酒(《世本·作篇》),酒为禹臣仪狄所发明。著名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更是在《游剑江湖》“第五十回 仪醪楼上”浓墨重笔摸描写了禹城的仪醪楼,读起来脍炙人口,令人荡气回肠。这些传说加物证足以说明禹城酿酒历史悠久,文化之深远。

禹城获得解放的时间是1947年,第二年,也就是1948年就成立了禹王亭酒厂,建国初期禹城就有扒鸡之城、酿酒之乡的美誉。八十年代初随着“纵横天下行,好酒禹王亭”的广告语畅销周边县市,成为婚宴、聚会的不二选择。位于开拓路的禹王亭酒厂用来酿酒的地瓜干堆得像小山似的,往外拉酒糟的小驴车连成长流。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禹王亭酒一直都是禹城人的首选,大事小情喝酒必喝禹王亭酒,禹城人把自己的一腔热情无私奉献给了禹王亭酒,也促成了蓝盒、瓷特、华佳特、金五星等一系列酒的诞生。然而,善良纯朴的禹城人渐渐地发现禹王亭酒厂的“粮食山”不见了,满城的酒糟味没有了,窖香浓郁、绵柔甘冽、低而不淡、浓而不酽、尾净余长的口味也在变,不变的依然是禹城人对禹王亭酒的留恋。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禹亭记碑尚在,只要对禹城人民做出贡献的清官好官,禹城人民永远会记得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