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9
分享

羊杂割与韩穆斋

禹城市医院北门对面有一家羊杂割羊汤馆。我每年单位组织查体后,都要去吃一顿。因为查体需要验血,不能吃早饭,所以各项检查做完,就快十点了。早已饥肠辘辘,需要补充能量,这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割羊汤喝到肚里,胃里热乎乎的,再吃两个热乎香脆的油酥烧饼,身上的毛孔也快意地张开来,打着饱嗝,满意地离去。

一开始很奇怪这家羊汤馆起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网上一查才知道大有来头。羊杂割,原来是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传说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羊杂割汤似白乳,毫无膻味,油而不腻,质醇味鲜,香味扑鼻。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滋脾养胃、益肾补血、益气调元、温经活络、滋补虚损的功效。

明末清初年间,在晋阳大地上出现了一位以行医为掩护的抗清英雄大医学家傅山。傅山不但手摇串铃云游于三晋大地行医,而且在太原城内设有集去病、滋补、健身、养生、于一体的青羊奄。傅山老先生运用渊博的医学知识,为使体弱多病者早日康复,发明了滋补食品八珍汤。后来,傅山将此配方传给太原南仓巷一李姓经营羊肉杂割的店铺,李老如法制售,流传至今。

只是不知我们禹城的这家羊杂割店是否保存了傅山老先生的八珍汤配方。这家羊杂割羊汤馆来到禹城开店大约有十多年了。因为选的地理位置好,常常食客盈门,络绎不绝。店面开在医院后门,许多病号得以喝碗羊杂割羊汤滋补滋补,也是功德无限。

在小城喝羊肉汤,常去的地方随着住址的变换也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几十年的老汤锅底,以服务热情周到、肉鲜味美、货真价实深受青睐,来喝羊肉汤的人们络绎不绝。我们禹城本地的羊汤馆也不少,据我所知韩穆斋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店。最早我知道韩穆斋羊汤馆还是九十年代,韩穆斋店址在现在的金球华地小区东面的沿街楼上。店门上方挂着一块清真牌匾,店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回族老头,每天笑嘻嘻的迎接客人,和气生财,生意兴隆,每天都是顾客盈门。隔三差五我会喝上一顿解解馋,当时一个月只挣几百块钱,经常喝是喝不起的。那边拆迁后,韩穆斋羊汤馆迁到市中路红绿灯北边经营,生意还是一如既往地红火。前年,韩穆斋老店迁到了宜家尚品小区东面的沿街楼上,店主人换成了一位戴眼镜的少妇,羊汤的滋味还是没变。

新店开业的时候,我和妻子去喝了两大碗羊汤,每人又要了两个烧饼。热气腾腾扑鼻诱人的香味,令我低头瞅瞅碗里,只见犹如牛奶般的羊汤里飘浮着羊肚、羊肉、羊肺、羊肝、羊血…,萦萦乱乱之中汤上面还撒上了一把香菜。喝一口羊汤,那浓香的汤汁顿时溢满全口,微辣,微热,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爽快。

羊肉的历史悠久,据说从西周时就有了。俗话讲:“美食要配美器,药疗不如食疗”,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诗句赞美羊肉。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说“参芪补气,羊肉补形”。当然,深谙食道的老饕李渔还不忘友情提醒一句:“凡食羊肉者,当留腹中余地,以俟其长。”点明了羊肉易胀的特性,不宜饱食,“葆生者不可不知”。

羊汤分为羊肉汤与羊杂汤,大锅里的汤不放佐料,也不放油盐,浓郁清香味从锅底蒸腾着泛上来。大碗里先放入油盐、葱花、蒜末和香菜,加上几块味香肉嫩的羊肉片,浇入滚开的纯羊肉汤。然后撒上一勺胡椒面,再来一勺辣椒粉就可以享用了。主食每人两个刚出炉的烧饼,把外酥里嫩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这恐怕就是冬日里最鲜美的佳肴。一顿饭吃得惬意开心,又暖和又解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