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要说最香的花就是桂花了。“丹桂花开,十里飘香”这是对它最好的赞赏了。那一朵朵黄白色的小花,挂在树枝上,四片花瓣的中间,是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色花蕊。从花蕊中散发出一缕缕沁人心碑的香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
只是可惜我们小城并无桂花的踪迹。想起那年我们组团去华东六省一市考察苗木,在苏州园林见识到了大名鼎鼎的桂花树,吃过了桂花糕,喝了桂花糯米酒。
我站到了桂花树下,望着一朵朵小桂花,静静地闻着它浓浓的香味。一阵风吹过来,那桂花树枝轻轻摇晃,好像在向我点头问好。随着风,有几朵桂花飘落了,我拾起掉在地上的几朵桂花,放在手心里,细细观察它,那桂花有六、七片花瓣,好看极了。然后我吹一口气,桂花就在蓝天上飞舞,把香味带给远方。
我一直认为,桂花是一种适合偶遇的花树。不必在意有多少桂花,也不知计较桂花开于何时,最好的状态是,你行走在秋天薄凉的路上,秋风吹过树梢,突然衣袖间就荡满了飘逸的花香。这样的邂逅,更有一份从天而降的惊喜。
听过一个关于桂花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蒙古的女孩来到江南,爱上了一个江南的穷书生,然而那个书生家有悍妻,他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便谢绝了蒙古女孩的爱情,蒙古女孩伤心地离开了江南,不久穷书生也与前妻离异,由于对蒙古女孩的苦苦思念忧郁而故,天神可怜他把他变成了桂花树,让风神把他的香气带到了漠北,蒙古女孩得知穷书生死后不久也含恨而终,化成桂花蝶,从此江南就多了桂花树与桂花蝶,同时桂花树也成了情男情女爱情的象征。
草木非人,却通人事。夏盛秋凋,从此天地寂寥多过热闹。秋过桂花枝,今年的桂花开得晚,桂香是一场秋的别宴。人如桂树,在命运中浮沉也会失去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在虚幻的梦中沉湎,只会在流逝的岁月中迷失。
桂花根据花色或花期,分许多品种,如金桂,银桂,丹桂或四季桂。丹桂以色取胜,银桂香气最浓,金桂次之,丹桂略逊,四季桂最逊。
江南人称桂花为木樨。叫它木樨,是因为桂花树“木之纹理如犀”,古时皆作木犀,今人在犀字加木旁,作木樨。
中国人喜欢讨口彩,桂音同贵,因此深得中国人的喜爱。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便成为考中进士的代名词。
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为白(银桂)。
在富庶而崇文的江南,旧时庭园,种一株桂花树,农历八月,桂花盛开,也正是科举“秋闱”的时节,寄寓家中学子,能科场折桂,登递庙堂。
江南人爱桂花,爱的最多的,还是它馥郁的香气。
桂花树没有妖娆的风姿,桂花也不曾有艳丽的色彩,它只是淡淡的黄或者橙,巧巧的小,粒粒的点,星子似的点缀于绿叶之间。但盛花时节,一阵幽香,便把整个秋天俘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袭人:“空云似桂如兰”。袭人姓花,宝玉也是取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之意,赐此名。
兰与桂不仅最香,而且香气的特性也相似。二者的香都是冷香(也叫寒香),所谓的冷香,就是古人所云“如云龙作雨,忽隐忽现”的香气。兰花的香,清冷通灵,桂花的香,飘缈深远。花香袭人,兰、桂的香气,用一个“袭”字,再恰当不过了。
每年秋天,几千株桂花一夜盛放,层层叠叠,落英如雨,香满空山。民国文人郁达夫回忆杭州的秋天,印象深刻的头一件事,便是满家弄赏桂花。
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说:“吴中庭院所植者,名岩桂。花如米粒四出……香最浓郁远闻,吴俗呼为木犀,有早晚两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
公元825年,白居易离开杭州,去苏州任刺史。传说是他把杭州桂花的树种,带去了苏州。后人的这个说法,主要来自白刺史的《东城桂》诗。
其实,那多半是后人对白诗的曲解。天下不是只有杭州有桂花。
桂花原产地也不在杭州,在我国的西南,及喜马拉雅山东段。秦岭以南,至南岭以北的广袤地区,都非常适合桂花生长。
公元868年,晚唐诗人皮日休为避兵乱,前往苏州。在苏州三年多时间,与陆龟蒙等多有唱和的诗篇。其中一首《咏公斋小桂》写道: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
桂花在唐代已有岩桂之称,因为生于岩岭间而得名。
深秋的晚上,刷着手机抖音里的桂花,酣然入梦,梦中桂花香,依稀芳菲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