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公园里的菊花盛开了,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赏花。不过那些看来艳丽无比的菊花,已经多了很多修饰后的脂粉气。缺少了菊花本来应有的天然韵味,也就缺少了激发我内心蓬勃向上的感动。
不由地回想起原野上的野菊花。每到芦花飞雪的时候,原野上的野菊花就盛开了。一株株野菊的秸秆上端,都顶着独生的黄色或白色花朵,窜出周围的杂草丛很高,正展示着生命的怒放。远远望去,在草枯叶落的季节里,野菊花就显得尤为突兀。瞬间就能牢牢吸引住人的眼球。
瘦弱的野菊秆上,旁生着稀稀疏疏的几枚齿状叶片,在秋风中摇曳翩翩。看着它那单薄的身影,心里禁不住为之一动。想不到,在野草和荆棘蔓延的贫瘠之地,野菊花也能够突破封杀排挤,顽强地生活着;也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向着高处生长;也能够在瘦弱的身躯上,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见到过不少品种的野菊花,黄色的,白色的居多。最早是小时候,到了秋天,家乡的田埂旁,沟壑边,土坡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丛丛开放的野菊花,多为金黄色。那悠然的清香在空气中四下弥漫。蜜蜂和蝴蝶竞相追逐。演绎着一波波秋日春潮的景象。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我就喜欢躺在有野菊花旁的草皮上。看天上淡淡的流云,看天边列队的飞雁。贪恋着身旁野菊花的一抹清香,对自己幼小身心的荡涤。
《礼记・月令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字也写作“鞠”。菊花每年在秋末开放,故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亦作“穷”字讲,其意是说菊花是一年之中花事之尾。当百花凋谢之时,秋菊则花好叶绿。看上去好像残缺不全的菊叶挂在挺拔的菊杆上,显得坚强而沧桑,仿佛只留片甲也要护围和映衬着枝头上那朵坚毅的菊美人。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大者如绣球,小者犹如蒲公英。花瓣有的形如片片碧玉,有的形如根根银丝。花色有的如雪,有的如金,多有姿色,颇有形韵。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离骚》中有云“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汉朝《神农本草经》有“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之记载。
菊花历来是许多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菊花被历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形象代言人,菊花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至晋朝陶渊明时,已赋予了菊更多的人文性格。陶渊明解绶还乡后,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他家住庐山脚下的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秋菊“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品质。他在《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爱菊成癖,菊成为陶渊明的代号,陶渊明也成为昭然天下的菊士。
当城里的菊花大朵大朵的,轰轰烈烈,风光无限的向人们展现她们的美丽的时候,野菊花,她们盛开在山野。当秋风吹起,百花开始凋零,草木枯黄,落叶开始飘零的时候,野菊花却在原野间灿烂地开放了。野菊花开了,开在萧瑟的秋末初冬,顶着寒霜,不顾大地冷落,固执地走向这属于自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