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11
分享

家乡那些有趣的名儿

不觉离开家乡来到小城已二十余载了,期间许多人、许多事常在我眼前萦绕,村庄、山川、田野、房舍不时浮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乡愁,就连家乡那些有趣的名儿,也常和发小、同学念叨来念叨去的,也常常走进我的文字里。今天突发奇想,何不邀请家乡那些有趣的名儿来一次大聚会,也让它们在我的笔下显山露水,名扬四方。

我的家乡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乔家村,依山傍水,美丽富饶,幅员辽阔,这有趣的名儿自然就很多、很多,要真想把这些有趣的名儿都撺掇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小事儿,有点庙小了容不下大佛的感觉,也有点马虎咬天—没处下嘴。那就不妨大可随便,想到哪写到哪,写出我心中有趣的名儿吧。

那就就近先说那石山上的“状元石”“石瓮”“石炕”吧。其实,我过去曾多次曾多次轻描淡写地写过“状元石”了,儿时就常听家乡老人念叨:“长岭对石山,辈輩出状元。”那是说的家乡那有名的长岭坡正对着石山,中间还有潺潺流水,这极好的山水风韵不知流传了多少辈了,尤其是那神秘的口头禅流传极广,我儿时听了不知多少遍。家乡不知是不是应验了这样的风水,一直顺风顺水的。状元石的传说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应验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离家乡不足十里的地方,确实出了北宋大中祥符八年间的平度籍状元蔡齐,他从熟时经常约文友在此诵诗书、论文章,这里对家乡父老乡亲及子孙昭示着美好前程的象征。

后来,家乡着实出了平度建国前即任县长乔天华、国防科工委25基地司令员乔平、副司令员乔正才、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乔战平,还出了团级以上干部十几名,知名人物很多,升迁传闻不断。然而后来,南方的一个风水先生来到这里,一看两面高山耸立,中间流水潺潺,“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竟有这么好的风水,不知是羡慕、嫉妒,还是恨,就要想法把它压住,趁晚上在长岭坡的山头西坡处埋了一个姑子坟,还埋了一双小红鞋。儿时拾草时还见过几次那姑子坟,小鞋只能隐隐看出是红色的了,不知这个姑子坟现在还在不在。这个美丽的传说虽不足信,但可能是因为从此家乡出的知名人士少了的缘故,人们对“南方人会踩地,北方人会看天”这句流传于民间的古训深信不疑。

还有更奇特的,不是说:“长岭对石山,辈輩出状元”吗?就在这石山顶上,独立着“状元石”和“石瓮”“石炕”。站在山脚下的一个角度一望,那“状元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纱帽翅清晰可见,十分逼真,逼真到令家乡人痴迷的程度,正认为“状元石”像极了,有人就请石匠师傅在“状元石”脚下为子孙后代刻上名字,还有的用红漆为正在上学的子女写上名字,期盼和昭示着子孙后代有个好的前程。

如果说这长岭对石山的风水奇特,石山顶上耸立着的“状元石”奇怪,那么“状元石”旁边再“生”出“石瓮”“石炕”来,那就更奇了怪了,这真是大自然神工鬼斧凿成的,是大自然的杰作。我少年时曾爬到“石瓮”“石炕”上打过牌、玩过游戏,可惜我那时还不识“状元石”,不过,单就这两块巨大的奇石就把我镇服了,我当时就好奇,这不算高的石山山峰唯独耸立着这三块几十吨重的巨大奇石,绝不可能人工凿成,半点不曾有人工的痕迹。后来我就想,这三块巨大的奇石是有讲头的,“状元”正面朝着老家的村子,目视着平民百姓发家致富。“状元”也要吃饭睡觉啊,否则怎么为千千万万的百姓服务。这样,大自然便造化出了“石瓮”、“石炕”,“状元”吃饭有“石瓮”里的米面,睡觉有“石炕”,大自然真是神奇无比。

家乡的“青石劈”那是周遭村子的人都熟知的,这座山峰也仿佛是神工鬼斧劈成的,故而得名。山峰直上直下,悬崖峭壁,巍巍壮观,山峰两边都是几百米的深渊。更为奇特的是,高高的山峰上还有座天然的“仙人桥”,要尝试着过“仙人桥”,就要沿着山峰上一条窄窄的人行小道,到了奇险处有一步远、大约二十厘米宽的一段,那就是“仙人桥”了。为什么叫它“仙人桥”呢?窃以为,一般不常经过、许多人不敢过,只有仙人常来常往的地方。儿时我跟着大一点的伙伴过“仙人桥”的时候,两眼根本不敢往下看,我记得当时是闭着眼睛一大步过去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心惊胆战,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非同寻常的体验,它磨炼了我的意志和胆量。

“憋死牛涧”也是个很有趣的名字,意思是说那一段山涧是“憋死牛”的地方,儿时就感到这个名字有趣,每每到了那里的时候,总会想到这个名字,还会推测着牛能不能过去。我看到,人都是拽着边上的树枝,攀爬着才能上去,何况四条腿的牛?于是我想来,先人们起这个名字自有它的道理。正因为这个名字和这里的险峻,牛之类的牲畜是不会到这里的,到这里的人也很少,因而这里植被很好,空气特别清新,夏日里涧外阳光普照,涧内阴凉潮湿,好象“天然的氧吧”,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冬日里又是个避风的地方,真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在这个山涧的南侧,有一段岩石,常年流水,自然形成了一个小瀑布,非常漂亮,瀑布下面因长年流水而自然形成一个水湾,虽然不大,但很深,清澈见底,可看到鱼虾游来游去,小时侯,时而观赏瀑布飞流而下,常有水丝飘到脸上,凉飕飕的,舒适极了;时而听潺潺流水,泉水叮咚,美妙极了;时而捕捉着水湾边的鱼虾,爽快极了。现在这条小溪并入了下游的“磨山子水”,家乡人常到磨山子拉水、推水,喝的就是这里的水,清又甜。现如今,家乡领航人又饮水下山,发卡供水,再也不用推水、载水、拉水了,只要到村口就能喝上清冽甘醇的山泉水了。

“神仙泉”,老龙湾的泉流成了“神仙泉”。这不是个人杜撰,而是名至实归,世代流传下来的名字,大概是因为那山泉从来没干枯过的缘故。这里不妨追本溯源,看它有何来头。我便查了《平度乡村志》,对家乡的“神仙泉”有这样的记载:“由小石门进山走中路,遇到第一处景观就是‘神仙泉’,这是从石缝中流出的一缕泉水,大雨不增量,久旱不干涸,长年累月,细流汇入崖下深谷,即形成二十余米深的老龙湾。老龙湾有一段人鼋恩恩相报的美丽的传说,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这段话足以概括出“神仙泉”的内涵,至于是否因此而得名,我没有细究。

从我记事起,就听说过这眼“神仙泉”,只因年幼,没有眼福见识这眼泉。随之渐渐长大,我便萌生了一赌“神仙泉”尊容的想法,一次到老龙湾割草,我特意绕道到了“神仙泉”,我一见那“神仙泉”便眼睛一亮,可真神奇,泉水很急地汩汩向外喷涌着,清澈见底,似流出了一条白色的飘带,太阳普照,泛出晶莹的光芒,煞是好看。我乘兴弯腰掬一捧清清的泉水品饮着,甘醇可口,惬意极了。后来,每每到“神仙泉”附近游玩、割草的时候,我总要喝上一捧“神仙泉”里的水,甜美的滋味在心里。我还时常见到农忙时节劳作的人们,都会抽空到“神仙泉”饮水解渴,令人心清气爽,浑身就会感到轻松许多。

说起“神仙泉”来,我还想起了一段神秘的传说,我祖母和家乡的几位老人都跟我说过这个传说。说是在很久以前,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在老龙湾靠近山的后面上马、下马村有亲戚,就沿着老龙湾“神仙泉”旁经大石门这条路线去走亲戚,这个人好喝酒,喝着喝着就到了晚上,客人再三挽留,他婉言拒绝,执意要走。结果,经过老龙湾时,就听到这里有拉胡琴的,还有懵懂的乐器声,他想,在这荒山野岭的黑夜,怎么还会有拉胡琴的?越想越觉得害怕,吓得拔腿就跑,总算到了家,一直到天亮也没睡好觉。后来,也有人在夜间听到过类似的声音,传得多了就神秘起来,也就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许多人听后晚上不敢从这里走路了。有人就通过科学的道理来解释这个神秘的传说,说是水冲击着凹型的石头,就会发出像音乐一样的声音,因为白天里人声、牲畜声搅扰而听不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起来就会特别清晰,说的也不无道理。

在长岭坡北头的西坡与东坡,还有“先生地”和“八文章”两个有趣的名字,一听就是有文化底蕴的,其实也正是。相传宋朝祥符年间,蔡齐从塾时,也曾多次约友在此诵诗书论文章,后中状元,此地因此而得名,家乡许多有趣的名字都与蔡齐有关,只听传说,不知真假。

抗战期间,这里因地形险要,易守难攻,1937年底,胶东抗日英雄乔天华等秘密组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平度抗日游击队,经常在这里开会、作战前动员。嗣后,中共平度县第一区委、区公所,都先后在这里成立,并长驻在这里。1940年底,平南县工委也是在先生地成立,鉴于当时的形势,工委白天在附近大茅场山洞里学习,晚上就到张戈庄一带开辟工作,一直坚持了半年,随着南海地委南迁到仁兆一带,结束了驻山地的岁月。“先生地”、“八文章”就不只是有文化底蕴了,还增添了政治色彩。

家乡还有“小石门”、“大石门”两个有趣的名字,自然形成了两个天然的牌坊,奇妙极了,让屏障变通途,是青州至登州古驿道上平度至招远必经之路,两座石门留下了许多历史的斑驳,留下了不知多少古人、今人的足迹。

小石门位于龙湾风景区的西南角,这是一个在土层中天然突起的石门,酷似一个“小牌坊”,因还有个奇特的“大石门”,所以,家乡人都称它为“小石门”。两扇山门非常奇特,左门把为一兀立如神工鬼斧凿成的巨石,右门把形似面南弯背的老人,俗称:锅腰石。锅腰石膝下有方石,来往的客人到了这里,都想坐下来小憩。听家乡老人们说,清康熙年间,有一个东北山村的樵夫进城卖柴,为母取药治病,当走到“小石门”的时候,狂风暴雨夹着冰雹骤然袭来,周遭没有避雨的地方,他赶紧躲入锅腰石下,而安然无恙。后来,这个樵夫携带着供品、鞭炮,专门到“小石门”祭祀。从此以后,“小石门”越传越神奇了。家乡人也觉得它更神奇了,经过“小石门”时走累了,就想坐下来抽袋烟,歇歇脚,长吸一口清新的山涧空气,顿觉很惬意,也感到轻松了许多。儿时的我多次在这里歇脚,歇脚的当儿,就会不自觉地举目四望,周边群山环抱,中间天然的石门变成通途,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竟有如此的造化,不觉间,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心情好极了。再极目远眺,在几公里之外竟还有一个“大石门”,与“小石门”遥遥相对,形成了奇特的天然屏障,提起大、小石门,乡村百姓都会感触颇多。

家乡的“哼呼窝子”是我儿时常去剜菜、割草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少足迹、青年梦想,也留下了我的许多疑惑。“哼呼窝子”,因了离家近,是家乡大人孩子常去的地方,儿时常常听家乡人说起这个名字,也常听大一点的伙伴们说,哼呼长得很大,叫起来就像老人咳嗽一样。听着他们的说法,始终迷惑不解,并陡增了恐惧感。每每单独在夜幕四合经过“哼呼窝子”时,心里总想打冷颤,因而对“哼虎窝子”记忆很深,也总想了解它的真实名字,想知晓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前些日子在阅读一本刊物时,忽然发现了“哼吼”二字,我突然凝神,然后细想,噢,我村里人过去常说的哼呼窝子里的“哼呼”,是不就应该是“哼吼”?紧接着我又查了网上,解释不一,说是这种鸟东北较多,土话叫:哼呼。这种鸟学名就叫:哼吼,是一种大鸟,叫起来发出很瘆人的声音。从今往后,便对这个地名有了真正意义的理解。

家乡还有“廓落谷”“马虎窝”“野猪岭”“鹁鸪窝”“雨晴顶”“沙子涧”“险顶”“石牛后”“石婆婆”“大鳌山”“小鳌山”等有趣的名字,每一个有趣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家乡有趣的名儿还有很多、很多,一如家乡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愿家乡所有有趣的名儿永远驻留在我心间……

乔显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