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0
分享

我眼中的李清照

提起李清照,可谓家喻户晓。一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一代才女”,在词坛里寻寻觅觅,成就了中国词坛独树一帜的“易安体”。一首首委婉清丽、脍炙人口的诗词被传为千古绝唱。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李清照”这个名字,还隐隐知道她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词人。随着渐渐长大,我得知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与我一同生长在“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之邦,内心深处感到由衷的亲切和骄傲。

 再后来,随着参加中文专业自学考试和对文学的挚爱,我对李清照的生平、身世加深了了解。李清照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乃一代才俊,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文学造诣很深,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耳熏目染加之勤学好问,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我写李清照,还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机缘。记得10年前,我参加全省新闻培训班赴济南章丘采访,欣闻这是李清照的故乡,心情特别激动,内心深处徒增一种敬仰之情。遗憾的是,此程是新闻采访而不是文学采风,我打算参观女词人纪念馆的愿望没有实现。

 2007年,我收到画家朋友韩文红寄来的一封信,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啊,是一幅字画,不由得一阵惊喜,再伸展开一看,更是一阵长时间的惊喜。画面上正是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词人李清照的画像,亭亭玉立的“李清照”站立在芭蕉树下双目紧蹙,眉头紧锁,好像有什么心事,正在沉思默想着什么。说实话,此前我并不知道画家朋友要给我寄什么画,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说明我与这位千古词人不仅有地域上的缘分,还有一种莫名的机缘。

 记得当时我很激动,连想都没想就拿起字画跑到装裱店里去了。自从家里挂上了李清照的画像,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越来越亲切了,我对这位女词人的一切更加关注了。不只是这些,每当看到有关李清照的书籍、诗词、资料,我更爱读了,愿意向深层次了解,感到与原来读过的味道也不一样了。她的文笔委婉清丽,遣词造句语出惊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用寥寥数语的传神之笔,形象委婉地表达了此时怜花惜花的心情,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了内心的苦闷,真实地表达了当时的心境。《声声慢》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叠字精妙无比,写尽万种情思,深沉感人。李清照写给在外做官的丈夫的《醉花阴》,也堪称词坛一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刻骨的相思跃然纸上,力透纸背,真切感人,尤其是后三句,成为了千古绝唱,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传诵。

 从李清照的诗词中走出来,再来探究她的家庭、爱情和人生。刚和丈夫赵明诚结婚时的李清照还算顺利,两人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情投意合,形影不离,过着甜蜜的生活。可生活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会永远安逸。靖康之变,身遭战祸,丧父之痛,文物尽失,历史的巨变让李清照又经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夫亡家散之痛,命运多舛让她将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也正是这样的遭遇,造就了李清照的性格,让她创作出了非凡的诗词,也倾诉着悲苦的人生命运。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一代旷世才女,又是经历一生动荡不安的悲情女子,还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坚强“女汉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正是李清照经历悲剧人生后的坚强性格写照。李清照,一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中国词坛近千年。

乔显德,笔名江北乔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江山文学签约作家。创作散文等180余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社《平安校园》《工人日报》《青海湖》《作家眼中的黄河口》《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天津日报》《京晨晚报》《京财时报》《江苏文学报》《农家书屋》《金沙江文艺》《青岛日报》等150多家报刊。荣获全国第二届大众文学奖最佳散文奖等五项全国大奖。《家信》《大海行船》列入全国十几省市高考模拟试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