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在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挖防空洞高潮,据说是为了防止外国扔炸弹。当时,毛主席发出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全国各地挖的防空洞不计其数,结果正如著名作家李敬泽所说的那样:“炸弹没有如期而来,地道却遍布华夏大地。”挖防空洞,是那个年代人们的特殊经历,也给他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
挖防空洞的年代我还没有能力参与,只是记得有这么回事。那是当时从上到下的一项很重要的政治任务,旨在确保国民安全,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以老家为例,全村十二个生产队都开始挖起来了,有的生产队在村头,有的在村中间,有的在村边,有的在坡地里,都借助土坡、高地堰开挖,男女老少齐上阵,锨镢飞舞小车推,真是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大干,搞得既轰轰烈烈,又紧紧张张的,有种早挖出来早安全的感觉,都当成了一种比参加生产劳动还重要的工作。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六、十二生产队挖的防空洞,挖得都很大,很宽敞,大约有四五米宽、三四米高、十余米深的样子,可容纳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第一生产队挖的防空洞是在一家烈属的门前,大概是因为这家人思想政治觉悟比较高,做工作好做的缘故,这是人和的优势,借助一个土坡,这是地利优势,全国人民挖防空洞的形势就是“天时”。这样,他们很快就挖起来了。这个防空洞的上面就是村子通往田间的一条路,那时候顺着这条路上走,就能听到脚底下砰砰地响,还时而听到男女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都知道是在下面挖防空洞。记得挖了不长时间,这个防空洞就挖好了,我和小伙伴们结伴只去看过一两回,因在人家门前,就像人家个人设施一样,也不便再去了,更没在里面玩过,对它的印象也不深。
第六生产队挖的防空洞,在离我家不远,就在西面一个高大土坡里,借土坡开挖。我那时上学的时候,常见这个生产队的男女社员扛着锨镢、推着小车聚集在土坡下,抡起大镢,面向北面的土坡开战,看那甩帮抡大镢的形象真有点震撼,是不是有点“农业学大寨”的翻版?他们挖着、挖着,挖了还不到一半,大镢刨着“嗵嗵”的,听着声音不对劲,结果把土坡上面人家盛放地瓜的井子挖透了,惹得人家好找,赶忙赔礼道了歉,干了些出力不讨好,还讨人嫌的事。最终这事不知怎么处理的,这第一个防空洞就这么挖着、挖着半途而废了。
重任在身,防空洞还得继续挖,他们又在第一个防空洞的东面、下面选好了址,这次他们吸取了第一次挖洞的教训,先到土坡上看看要挖的防空洞与井子的位置,离得多远,再动手挖。这次挖了很长时间,把防空洞挖得很高、很宽、很深,晚上黑咕隆咚的,还有点阴森森的。
第十二生产队挖的防空洞是在村子的最西头,在路旁倚北坡而挖,这个防空洞挖得最宽敞,用砖石垒砌的很整齐,看起来像模像样。因我家离这个防空洞很远,也只是路过的时候看过几次,也没什么印象。
其他生产队的防空洞大都挖在离本生产队不远的坡地里,好选地势,我都离得很远,也就不太了解。
当时挖防空洞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这种政治形势直接波及到家庭,有些庭院里有小土坡的家庭,为了确保家人安全,就借助的小土坡的优势,抽早晚空余时间挖防空洞,不少家庭挖出了像模像样的防空洞,有的家庭还用石头、砖把洞口砌得整整齐齐的,安上了门,有的甚至通到户外。
防空洞挖好后,备战。有事就往防空洞里跑,没事就那么闲置着。这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白天,常见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洞口处坐着,有时乘凉、有时聊天,每天留下的烟灰就很多。有时我也常和小伙伴们在防空洞里玩耍,夏天乘乘凉,有时打打牌,洞里凉习习的,感到很惬意。晚上,我就和小伙伴们点着松树油或一块自行车废旧轮胎,兴高采烈地进了“黑暗、潮湿,一个庞大动物的体腔……”在里面玩游戏。我记得最清晰的就是“打瞎胡”。给一人蒙上眼睛,一人从背后抱着他,蹲三蹲,抡三抡,这时候已被抡得晕头转向了,再吹灭灯,让他伸开两手摸着抓人,抓到谁如履前辙,一直这样循环着。若不爱玩了,就换别的游戏。在防空洞里玩时间长了,怕大人们担心,这时候,前面一人尖叫着跑了,后面三五人或六七人扭头就跑……那个防空洞里留下了我的足迹,留下了我做的游戏,留下了我儿时的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至今难忘。
我还和小伙伴们在家庭防空洞里玩耍、玩游戏,带来了别样的乐趣,有一种亲切、安稳的味道;还和看果园的堂兄一起夜宿在离村很远、很远的防空洞里,防空洞里留下了我的惊恐、好奇和洞外的神秘;我还和许多乡亲们在田野的防空洞里躲雨,那种感触,不好形容,不好比喻。
后来,一队挖的防空洞就成了毗邻的那家烈属的一个仓库了,盛放草木之类的杂物;六队挖的防空洞一直闲着;十二队挖的防空洞改成了“大屋窖”,并安上了又高又大的门,村子在这里酿地瓜种、芽,利用搞起了科学种田。父亲那时在村子里负责,常去观测、量室温,我曾跟父亲去过两次,看着已不像过去防空洞的样子了,倒有那么点像居家过日子的样子。其他生产队挖的防空洞都在坡地里废弃了,有的被上坡割草、剜菜的孩子挖成了“透眼洞”,成了坡地里的新地域标识。
放眼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时候处处都和我老家一样挖防空洞,都留下了似乎同样的经历和感触。
挖防空洞,是过去那个年代里的一种特殊经历,这特殊的经历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和影子。从挖防空洞就可看出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祖国的贫穷落后,不挖不行。前后对比,更能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