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6
分享

家乡的葡萄树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乔家村,位居山东省著名风景区大泽山南麓,是山清水秀的美丽村庄,秀美的山水滋养着甘甜的葡萄、苹果、樱桃等,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一眼望去,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房前屋后,都种植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色泽斑斓的葡萄树,郁郁葱葱,异彩纷呈,每到九月,果实累累,葡萄飘香。

家乡最老的葡萄树,就是胶东抗战英雄、解放前夕即任平度县长乔天华家的一棵葡萄树,儿时到他家玩耍、照相时,曾见过这棵葡萄树,也没把它当回事。可在1983年,这棵葡萄树以《一棵百年葡萄树》为题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登上了全国大报的大雅之堂。据报道者称,这棵葡萄树种是龙眼,树龄已120多岁。

这真是传奇英雄家的传奇,这棵葡萄树种植的时候,连这位传奇英雄也不记事,不过跟着这位传奇英雄遭了罪,经受了风险。抗战时期,日、伪军多次进村扫荡,抓乔天华次次都扑了空,气急败坏的日、伪军抓不着人就烧他家的房子,他家的房子被烧过三次,把它家里、院里的东西几近烧光,而幸亏他家的院子大,这棵老葡萄树躲过了一次次大劫,幸存地活了下来,成为一棵富有史诗性的树,成了家乡街谈巷议的话题,也成为当年大报小报上的趣闻。

家乡的一片片、一户户、一棵棵的葡萄树,不知是不是由这棵堪称为“葡萄树王”培育、发展起来的,竟发展成那么大的规模。在老龙湾、老驴崖等坡地里,发展起一片片规模较大的葡萄园,簇拥在美丽的山峦、田野、河边,主要品种是龙眼和玫瑰香,在大集体时代统归林业队管理,收入归大队。家乡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几乎爬满了一色的葡萄树,一如一条条绿色的卧龙一样,在匍匐着生长,滴水、冒芽、长叶、伸枝、爬蔓,有的爬占了大半个庭院,有的爬满了庭院,成了家里的主要作物,也成了乡村一景。无论集体还是家庭的葡萄树,都少不了修剪、施肥、浇灌、打药等各个环节,真像汪曾祺的《葡萄月令》那样精心管理,它才能长出你所向往的葡萄。

坡里的、家里的葡萄树遥相呼应,竞相生长,起初,也就是一个个米粒大小,看着很不起眼,日经月累,竟长成了一颗颗比珠子还大的籽实粒子,这时候就攫人眼球了。每到秋天,远处葡萄园里那一片连一片熟透了的葡萄,紫里透红,晶莹剔透,特别诱人,人见人爱,令人垂涎欲滴;家家户户庭院里的一棵棵葡萄树,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像珍珠、似玛瑙的紫葡萄,特别招人喜欢。

葡萄喜人,喜在果农的心里,笑意写在他们的脸上,更喜在半大孩子的心里,殷勤献在他们的手上。瞅大人们不在家的小空当儿,就会翘着脚挣扯着低处的葡萄,跳着脚揪扯着稍高一点的葡萄,一下子放进口里,即便大人们突然回来也发现不了,甘甜的葡萄慢慢在口里滋润、品咂、咀嚼,秋实暗香在心里;料定大人们不在家的大空当儿,就会搬来小凳,挑拣着掐下一块粒大色紫的葡萄,吃起来格外香甜,还看不出破绽。这样下来,原本齐整美丽的一穗穗葡萄的下端就会显得呲牙咧嘴的,很不好看。无奈卖葡萄的时候,大人们就会用剪刀剪掉。剪不掉的是孩子们的那一段顽童时光。

过去到了葡萄丰收季节,家家户户的男果农们就会自动结伴,赶到潍坊地区的石埠、下营等集市上去卖,那里集市大,当地葡萄产葡萄少,好出手,是果农们的首选之地。商定后,果农们都喜笑颜开地拿起剪刀,从葡萄树的一头开始,挑拣着着实熟透了的葡萄,一穗穗地剪下,再用剪刀剪刻下那些坏的、被鸟啄的葡萄粒,图得卖个好行市。修剪好的葡萄都小心翼翼地一穗穗摆放到特制的驮篓里,用报纸、牛皮纸之类的盖好。

第二天一大早,果农们就会把驮篓抬到自行车后座上,男果农们到一家家看着准备好了,就吆喝着骑上自行车出发了,成群结队地奔向石埠、下营去了,俨然一个小车队,成了那个年代乡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儿时夜晚偶见去卖葡萄的人推着自行车从黑咕隆咚的大胡同上来,有人便问:“才回来?葡萄好卖?”去卖葡萄的人说:“嗯,葡萄真好卖,就是路太远了。”是啊,他们一个来回要骑行二百多里路,还载着几百斤葡萄啊,真不容易。不过,卖了葡萄就赚足了一家人一年的零花钱。按当时几毛钱一斤,葡萄收入快赶上一个整劳力一年挣的工分收入了,虽说发不了什么大财,但花起钱来却感到手头滑溜。家乡的葡萄树给那个年代的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收入和想头。

中秋节的夜晚,皎洁的月亮挂在半空,明亮的月光斜照在家家户户的葡萄树下,富有诗意般的农家浪漫生活,一家人欢聚在葡萄树下,赏月、品月饼、吃葡萄,明月里有嫦娥,葡萄里有甘甜,葡萄树下亲人围坐一起吃葡萄的滋味总令人难忘,葡萄汁液的凝情是故乡。

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绿了农家小院,也吹绿了家乡的葡萄树。一夜间就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家乡的能人也多起来了,纷纷走出去,从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引进了许许多多多种多样的葡萄树苗,就连名字都是稀奇古怪的,有些洋名字我至今也记不全、记不清,什么“红意大利”“红提”“巨峰”“金手指”“白鸡心”“黄鸡心”……再加上原有的、当地研究开发的“狮子眼”“玫瑰香”“泽山一号”“泽山二号”,家乡的葡萄成了“大观园”,摇身一变为十几个、数十个品种,真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改革的大门一开,家乡的父老乡亲笑逐颜开,一个个欣喜地告知着引来的葡萄新品种,传递着拥有葡萄新品种的喜悦。有了葡萄新品种,果农们眼界也宽了,都不只在自家庭院里种植葡萄了,在院外、房前屋后、自留地、口粮地里给新葡萄树苗安了家。有的把老葡萄树“高枝换头”,还有的进行嫁接,老树植新芽,生新枝,结新果,品种各异,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两三年工夫,家乡就开辟出一片葡萄新天地,秋天的葡萄树下散发出时代的芬芳。

新引进的葡萄,赤橙黄绿青蓝紫皆有,色鲜艳,味道好,产量高,销售好。葡萄品种多了,产量高了,规模大了,名声出去了。市里多次组织各镇、村村民到我家乡参观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乡村里真像赶大集一样,红火起来了。名声出去后,也吸引着省内外、市内外的客户前来购买葡萄,有从南方开着“东风”“黄河”拖挂车不远几千里来拉葡萄的,我就遇见一位福建客人开着东风车让我引路到家乡拉过巨峰葡萄;也有就近的客户开着汽车来拉葡萄的;还有当地的葡萄贩子开着拖拉机、三轮车到各家各户收葡萄的。收葡萄的多了,葡萄价格节节攀升,葡萄丰收时一天一个样,从每斤三四元涨到四五元、五六元,葡萄成了家家户户不可小觑的经济来源,都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栽下葡萄树,引来大发展。家乡的葡萄树,成了家家户户的“摇钱树”,让家乡人民走上了富裕路。细细品味着各个品种的葡萄,真像歌儿唱的一样“甜又香”,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家乡的葡萄树收获的不仅仅是葡萄,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更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在家家户户的葡萄院里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乔显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