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2
分享

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是架在我心中的桥,是连结家乡与城市现代文明的桥,是连结家乡走向富裕的桥。这座桥,缩短了家乡与城市的距离,加快了家乡走向富裕的进程。这座桥,使我向往过、留恋过、回忆过;这座桥,勾起了我对家乡许多往事的回忆。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家乡还没有桥,为了过河方便,防止河水冲湿了鞋子,家乡的好心人只好在河里横着摆上几块石头,虽说很不规则,但这样过河的人就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了,儿时这样走过已数不清多少次了。过河时,总是提心吊胆的,两脚踩着东晃西歪不稳固的石头,身子像在水上跳舞似的,一不小心就要掉进水里。有人为了避免掉到水里去,就索性脱掉鞋子、赤着脚过河,这样做虽说很麻烦,很无奈,可总算湿不了鞋。这样做在夏天还可以,遇到春秋天,脚就会被冻得冰凉,现在想想都觉冷得钻心。

要说过河,空着手还是相对容易些,而提着东西、载着东西、推着东西过河,可就麻烦大了,我老家种植、养殖户比较多,成熟了的苹果、葡萄、大姜要推载着进城赶集去卖,养大了的肥猪要用小推车推着到乡镇食品站去卖,过河是避免不了的,像这样推着、载着东西过河可真是件麻烦的事。我儿时就亲眼见过一个村民推着一头很大的肥猪到食品站去卖,在平坦的路上,猪既不哼哼,也不乱动,推着经一道下坡就进入河里,河里乱石横七竖八、乱三绞死,人一用力,车子就晃,压偏了石头,车子更晃,小推车颠来晃去的,就不稳了,这时,被捆绑在车子上的猪本来就被惊了一阵子,这时又被颠晃的不耐烦了,开始发威了,一边大声惊叫,一边摇摆着乱动,小推车就开始左右摇晃起来,这个村民就招架不住了,又撒不了手,就急得大声喊岸上的人岸过来帮忙,河北岸的三、四小伙子听到喊声,迅速跑过去救驾,连猪加小推车一如架到了平坦的路上,这才放了心。

像这样平时过河还不算难的,不管怎么说,还能过去河,可一旦碰到了阴雨天,大雨倾盆,山洪暴发,这时候即便单枪匹马也没有敢过河的了,大河阻隔了交通,村子就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封闭了信息,村里的人想走出村子而出不去,村外的人想进来而进不来,即使已走出了村子的人,也得等到河水消停了才能回来。每每这时,外村的学生为上学的事可就苦恼极了。当时我老家在周遭属大村,本村成立了一所小学,因邻村都没有小学,孩子们只好到我村上学,平时上学过河时,互相搀扶、照应着,踩着石头就过来了,可一遇到下起大雨来就没咒念了,没有敢冒险过河的,这与生命相关联。河水大时,若在河南岸,就只好先别来上学了,若在河北岸,就只好先别回家了,各班班主任就统一集合在教室里仰望着窗外,在等,直到雨停了,河水小了,才能过河。有时还会遇到山洪下来,需要等好长好长时间。这样,一到下大雨时,班主任老师就挠头,学生家长就揪心,学生们更着急,可都没有好办法。

没有桥,有车也进不了村,不管大官小官,都被无桥的河阻在村外,到了村前都得下车。当时老家有一位国防科工委第25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名字叫乔正才,他回家探亲时,专职司机开着车,随身警卫护送着,一路顺顺利利,好不威风。可到了老家村南的河里,就不是那么顺利了,傻眼了,军绿吉普车怎么开也进不了村,更不用说开到家门口了。没办法,这位司令官也只好把司机和车都留在南河的沙滩上,自己和随身警卫提着厚重的行李慢慢走往家里。那时的农村孩子大都没见过汽车,一听说南河沙滩上停着一辆高级吉普车,都想过去看看汽车什么样,我和小伙伴们放了学也都跑了过去,到了那里便问:“这是谁的汽车?”回答是:“乔正本他哥哥的,腰里别着枪带着随身警卫回家了。”那时听了不由得啧啧赞叹,可真大饱了眼福,见识了高级军用吉普车,南河认车这件事,一直成为我和小伙伴的笑谈,现在仍记忆犹新。

家乡祖祖辈辈倍受无桥之苦,人们望河兴叹,谈桥也兴叹。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也增加了集体收入,加之村民的大姜、苹果都需要对外销售,没有桥可不行。这时,老家的掌舵人官先福、乔洪业就开始考虑建桥的事了,村委出钱,村民出工出力,好处是老家天时地利,靠山吃山,培养出许多石匠,自力更生,很快就建起了两座桥。建起南大桥,连通了老家与城镇,也连通了文明富裕;建起了东大桥,连通了村子河东西两岸的村民,也连通了友谊感情,村民都叫它“连心桥”。家乡有了桥,与外界四通八达,互通致富信息。一辆辆东风、黄河车大拖挂车开进了山村,一辆辆满载着大姜、苹果、葡萄的大货车开出了村子;一辆辆满载着化肥、物资的拖拉机、三轮车开进了村子;市区5路公交车开进了山村,上学的、上班的可方便了,进城赶集、买菜、走亲戚的什么时间去都很方便,乡村百姓嘻嘻哈哈地坐上了公交车,脸上写满了笑意。

村子里刚通公交车时,荆成功老人把他孙女送到公交车上,又把大包、小包放到车上后,对我感慨地说:“我不会像城里人一样讲大道理,我就知道包产到户后,咱村富裕了,修了桥,公交车进村了,方便了。”我听了连连点头。

家乡的桥,是农民致富的桥,是沟通信息的桥,是城乡沟通的桥,是村民连心的桥。家乡的桥,给家乡父老乡亲带来了福音,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给山村百姓带来的福祉。

乔显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